近些年由于互联网盛行,再加上很多大厂都在讲“35岁”现象,一些鸡汤文到处泛滥宣传中年职场危机,到处宣传人工智能代替人工是趋势、中年人创造性下降、中年人失业等等,全民焦虑。年轻人焦虑,觉得自己距离中年快到了,到35岁时该怎么办?超过35岁的人也焦虑,年纪增长跟不上社会的步伐,被淘汰了怎么办?
从事猎头几年,发现整个用工环境出现了一个怪圈,企业对太年轻的人不敢用,觉得没经验,培养成本高;对超过40岁的人不想用,觉得老油条、经验主义等诸多毛病。大企业是这样,中小企业也是这样;销售类岗位要求年轻化,可生产、人资、财务等运营管理类岗位,也要求卡在40岁以内,有些过于苛求完美,很明显的对40岁后的年龄偏见。曾接触过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要求财务总监34岁以内,而且要求从事同等岗位经验(50亿规模)5年以上,其实按照职业规划推算,能在大企业做到财务总监的基本上到38岁后了,所以34岁很难找到这个合适的财务总监。人才画像出现了很大的误区。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随着人的经历、阅历、经验的积累,40岁左右人的各方面都成熟很多,尤其在思维的系统性、遇事的冷静程度都会比较好,在管理运营岗位上会更加显得出优势,特别是在中小企业规模,会更加合适。国家都在实施推迟退休,鼓励中老年人再就业,以缓解人口增速下降带来的压力,作为中小型企业,其实没有必要跟风。
不管怎么说,职场中年危机已经成为潮流,社会感觉到快节奏、焦虑、浮躁、信息泛滥都在所难免,那么作为即将40或者超过了40的人,应该如何应对和调整呢?
1、之所以是选择了年轻人,应该是选择了年轻人所表现出来的优势,淘汰中年人,是因为某些中年人表现出了职业的劣势,其实并不完全是因为年龄本身。例如,表现出来的惰性、经验主义、思维固化、保守、工作冲劲和激情、加班和工作量不能胜任、家庭因素的牵绊等因素。所以,如果是即将中年或者已经中年的人,就要思考自己存在的不足,尽量去避免出现的职场风险了;
2、依然保持自己的形象、状态看起来不那么像中年人。“油腻的中年男”,是对这个年龄段特征的描述,确实是这样,一旦油腻了看起来就是中年了,哪怕年纪不大,看起来也是中年。曾遇到过几次,推荐给企业的人才,同等经验的人,有些打扮干练、讲话思路清晰、形象看起来状态好的人,确实是要讨喜很多,给企业的印象都比较好,而那些头发油腻、脱发、头上“地中海”的人,有些就被企业所放弃,尤其是一些营销类、人资、副总类岗位,企业需要对外,也需要形象、状态都较好的人,从这点上讲,和年龄是无关的;
3、成熟、睿智、博学,要成为中年人该有的气质。在职场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谈政治、军事、财经、养生、国学、管理、运营、技术、专业、人生、感悟,要有前瞻性和系统性思维,独特性观点,具有深度思考的习惯,具有互联网和商业模式的意识,跟得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其实要求很高,但这就是现实,必须要做到这些才不会被社会有所偏见,弥补年龄上的不足,反而显得该有的年龄优势,所以,学海无涯,进无止尽;
4、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养好自己的身体。心态要接受年龄的增长的现实,但身体不能服老,年龄增长不可逆,但身体的好状态是可以保持的,甚至是可以延缓衰老,多读书、适当的运动就免不了了,还要多和年轻人交流,要认可年轻人的创造性、活跃、多变的思维;
5、如果是45岁后,创业、再择业、跳槽等举措就要更加谨慎了,要充分评估好各方面的利弊,毕竟年龄上相对30岁要劣势很多,失败的代价相对要大很多;
6、如果是待业状态,要么创业、要么再就业、要么脱产学习,不能脱离团队太久,否则会容易导致焦虑、怀疑人生、想一出是一出,结果一事无成;
7、没有足够的存粮,不要轻易裸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