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汉高祖刘邦在秦末之时,凭借沛县一个小混混的身份一统天下,可以说是幸运之极。而且比起同时代的项羽、张良、韩信、萧何这样的武功赫赫,奇计迭出的一代人杰;刘邦可以说在武力、智慧、品德等方面完败。
但是最终刘邦这样一个为人不齿的人却能笑到最后,而当时的大英雄、大豪杰不是被刘邦所败就是为刘邦所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许多人在看历史的时候,经常被记载所迷惑,因为史官在记录的时候或是有意或是无意的增删了许多可能当时不适合发布的内容,许多背后的故事都隐藏在书中的各处,需要读者仔细思索、推断才能探寻真相的一鳞半爪。
以刘邦为例,《史记-高祖本纪》的记载中对于刘邦的描述很明确,一些大事件都有记载,但是笔墨更多的是在刘邦起兵反秦后,刘邦反秦之前的状态太史公着笔甚少。但是其实如果大家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刘邦的前半生其实隐藏着一个极大的秘密。
一、刘邦出生的秘密
公元前256年,当刘邦在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中阳里街道)呱呱坠地的时候,赵国的首度邯郸正在遭受秦军的围攻。
这两件看似不相干的事情,却如同亚马逊蝴蝶的翅膀一样,对未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刘邦出生的这一天,村子里还出生了一个男孩,名叫卢绾。同年同月同日生在任何时候都值得庆贺一番,何况两家还是世交呢?
于是这两个孩子一起长大、一起读书、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而秦国这边,到底也没能打下邯郸,而赵国人为了泄愤,一度打算杀了秦国质子异人。虽然异人在吕不韦的帮助下逃走了,但异人的妻子赵姬和刚刚三岁的嬴政还被困在赵国。
直到执政长达五十六年的秦昭襄王去世,异人改名子楚成了储君,赵国这才把异人的老婆孩子送回秦国。
可能是当年收到生死存亡的阴影太过于深刻,嬴政继位后就开始他一统天下的宏图伟业。那么这个时候刘邦在干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刘邦在反秦!
二、刘邦游历的秘密
刘邦出生时,沛地差不多已经是楚国的地盘了,但是这块地之前还是魏国的地盘。所以不论刘邦的父辈还是刘邦、卢绾这一代人,心里面还把自己当做魏国人。
有人会问:你凭什么这么说?有证据吗?
当然有,史记记载,刘邦和卢绾在读完书后,打算出仕。但是按照他们的平民身份在贵族当道的战国时期基本上是不可能,但是还有一条路,就是凭借自己的才华成为某一位大人物的门客!
战国时期有四大公子以养士闻名天下,他们分别是: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 、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 、齐国的孟尝君田文。
信陵君无忌,是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一度养士数千人,并且多次击败强大的秦国,挽救了赵国、魏国于危难之际。著名的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但是也正是因为信陵君已经自成一派,闻名诸侯,也遭受到了他的哥哥魏安釐王的猜忌,信陵君不受重用,终日苦闷不乐,只能沉迷酒色。公元前243年,信陵君魏无忌去世。这一年刘邦13岁。
而刘邦的童年则是伴随着信陵君的名震天下,所以有意无意之间,信陵君魏无忌的身影便种在了刘邦的心中。刘邦学成出山后,就离开沛县,打算前往投奔信陵君。可惜信陵君已经去世了,刘邦无缘得见心中的偶像。
但是刘邦听到信陵君虽然去世,但是信陵君的三千门客继承了信陵君的衣钵,在外黄县有一个叫张耳的人,曾经是信陵君的座上客,现在也在学信陵君养士。于是刘邦打算去见见张耳。没想到这一去,刘邦和张耳却是一见如故。
据历史记载,刘邦跟着张耳多次“游历”,在一起几个月之久。
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史记-张耳列传
张耳是信陵君的门徒,因为养士的关系在魏国也算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在秦国灭亡魏国时,张耳肯定没少替魏国出谋划策抵抗秦国。
刘邦和这样一位人物成为好友,心中对于秦国自然没有多少好感。虽然历史上没有记载在魏国灭亡期间,刘邦和张耳做出了哪些事情,但可以肯定的是刘邦一直从事着反秦的工作,而绝对不是跟着张耳“游玩”。
等到公元前225年,刘邦32岁的时候,秦始皇灭亡了魏国。随后发布通缉令,通缉张耳及其门客。于是张耳决定解散团队,让大家都分散隐藏起来。
大家猜想一下,刘邦会不会是这个时候才又再一次回到沛地,悄悄潜伏的呢?
三、刘邦养士的秘密
偶像是养士闻名的信陵君,朋友是学习信陵君养士的张耳,跟着这样的人,刘邦又怎么会忘记养士呢?
回到了沛地的刘邦干的事情很明显,依然是养士。
只不过信陵君和张耳有钱,可以养大量的门客,而刘邦没钱,只能靠着嫂子养几个当地的混混吃喝。但就算这样,刘家也没多少粮食养闲人,这才导致刘邦嫂子敲锅赶人,结果让刘邦记恨了许多年的故事。
其实联系之前的故事,我们可以大胆想象,秦始皇虽然灭亡了六国,但是还有大量的六国遗族组成秘密的反秦联盟。信陵君三千门客,假如都像张耳、刘邦这样,每个门客都养若干士,集结起来后是多么庞大的一股力量?
刘邦呢,除了散尽家财养了沛县的许多游侠。在他当了亭长后再往咸阳输送劳役的时候,见到了出行的秦始皇,并发布豪言壮语:大丈夫就应该这样啊!
当劳役逃跑后,刘邦更是干脆放了所有人,刘邦的这种心胸气度折服了许多人,于是跟着刘邦的人更多了,刘邦得罪了官府,只能藏在芒砀山中,靠着萧何等人的打掩护,才躲过了秦朝的惩罚。
而根据后面发生的事情,其实很容易得出结论:张耳、陈馀、刘邦等人就是魏国秘密反秦组织中的一员。
而与此同时,六国残留的贵族也都在纷纷组织类似的反秦组织,其中经过历史证明的就有以张良为首的韩国反秦势力;项梁为首的楚国反秦势力等等。
而且可以猜测,这些六国秘密联盟势力极有可能都互相认识,互相掩护。以史为鉴举两个例子:
1、从历史记载的多次刺杀秦始皇的行动上看,几乎都是有机密组织、消息来源非常可靠,要不是秦始皇命大,有几次秦始皇都会丧命当场。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打算巡游天下,在经过博浪沙时,韩国贵族之后张良组织了一次刺杀行为非常严密,力士扔出去的巨锥准确命中了秦始皇的车驾。可惜秦始皇命大,临时换了马车,要不然必死无疑了。
要知道安排这样一次刺杀,除了刺客的选择、地理位置的选择,还要对于秦始皇的现行踪了如指掌,不是短短几天、几个人就可以完成的工作。所以张良背后绝对有一个巨大的反秦组织在帮助策划。
在外巡游是这样,甚至到了秦国腹地的咸阳,秦始皇也遇到了一次离奇刺杀。有一次秦始皇秘密带着四名武士夜间出行,走到了蓝池这个地方的时候结果被大量刺客围攻,要不是秦始皇保镖给力,拼死保护嬴政,始皇帝差点死于这次刺杀。
大家想想,在咸阳腹地,还有商鞅变法之后的户籍制度,秦始皇半夜出行这样的机密大事都可以提前得到消息,组织大量刺客进行刺杀,而且更诡异的是事后秦始皇调动大秦帝国的力量全力排查,竟然没有找到这次刺杀的主谋和余党。
这两次刺杀,博浪沙的主谋张良啥事没有;蓝池一案甚至连主谋都不知道。秦始皇最后只能杀了周边的百姓作为报复。这个反秦组织的机密性、行动力可见一斑。
2、项梁和项羽,作为楚国大将项燕的后代,秦国著名的通缉犯。项氏家族竟然一直在吴中活的很好,甚至一度达到公开招兵买马的程度。
陈胜吴广起义后,项梁和项羽造反时,竟然和郡守谈笑风生,然后才翻脸杀了郡守,振臂一呼竟然有八千江东子弟云集。可见楚国贵族其实也早有准备。
四、刘邦起兵的秘密
秦始皇活着的时候,六国贵族还不敢如何,但是等到秦始皇一死,秦国在赵高、胡亥的带领下开始开始全面倒退。
天下群雄有了陈胜吴广的带头作用,都纷纷响应。刘邦作为沛县反秦秘密基地的头目,在沛县深耕多年。
不但积累了三百人的队伍,而且和沛县的主要官吏萧何,曹参都非常熟悉。熟到什么程度呢?据历史记载,刘邦犯事之后,萧何多次替刘邦打掩护。
那么刘邦都会犯哪些事儿呢?以史为鉴猜测。除了放跑劳役这种事情,还有极大概率是从事和秘密反秦有关的活动。
既然萧何在这种事情上给刘邦打掩护,说明萧何最起码知道刘邦所从事的秘密职业是:反秦!
也正是因为如此,天下大乱时,萧何曹参才一个劲的撺掇沛县县令请刘邦来守城。县令拒绝后,萧何等人直接叛变,迎接刘邦入城起兵。刘邦这才得到了群雄逐鹿的初始资本!
所以综上所述:
刘邦的前半生虽然貌似平淡无奇,但其实隐藏着许许多多有意思的细节。
刘邦在统一天下后,对于曾经同样是反秦联盟中的好友张良、张耳等人都是非常看重,张良就不用多说了,在鸿门宴要不是张良,刘邦怕是危险了。张耳一度是刘邦任命的七大异姓王之一。
还有,刘邦在成为天子后,每一次路过大梁,都要去祭拜自己的偶像:信陵君!甚至还专门安排了五户人家,逢年过节专门祭祀信陵君。
“高祖始微少时,数闻公子贤。及即天子位,每过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从击黥布还,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
上面这些分析只是以史为鉴根据现有史实,按照逻辑关系归纳的一点解释。如果大家有不同意见欢迎指出。要是有其他记载也请不吝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