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春社诗词六首:花上半旬春社雨,又逢春社举清樽
早古诗词中,常常会看到春社,社日这样的字句。比如我们熟悉的陆游的作品,”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首诗,就是写的是快到春社时期人们的丰足欢快。春社仿佛是一个大的节日,但是翻开一些日历表,却发现看不到具体的日期。这是什么缘故呢?
社,这个字,最初就是祭祀土地神。我们常常用的”江山社稷“,就是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有人们祭祀土神谷神,在这里安居乐业。在周朝,社稷的祭坛是放在宫殿的右边,每年会举行隆重的祭祀。而对于靠自然和土地生活生存的农民,祭祀土地神,也是一年的大事。
中国最初的历法和天象相关,辅以宗教,所以最初的社日是由国家高级的祭司占卜得到,日子并不确定。汉唐两朝,崇尚道教,多按照道教的有些计算方法而获得。
社日有春社秋社,都是祭祀感恩土地和自然。
在唐朝,春社就已经确定了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戍日。因为戍,代表五行中的土。在道教中,流传着神话和道教学说结合的关于戍日的说法,说戍日,要敬畏土地神灵,不能耕作污染土地。
在中国广大的乡村,原始崇拜和道教学说相结合,再加上统治者,也强调了社日的重要,民间的春社活动,成为固定的祭祀土地神和农村休闲集会的大节日。
那么立春后的第五个戍日,并不固定在农历的某一天,但是根据推算,可以知道,它在春分节气前五天到春分节气后七天这段时间。而这段时间,正是仲春,万木萌发,田野草长,适合春耕的时段。人们在春耕的间歇里,停顿一天,做一天的放松,相聚起来祭祀社神,分享丰富的祭祀果品,交流耕作经验,维护乡村人情,形成极好的乡村凝聚力。
唐玄宗就很重视农村的社日,因为作为节日,这里涵盖了丰富的内涵,乡村的生产,道德,和谐是帝国稳定的基石。
在社日,祭祀社神,喝社酒,吃社肉。而主持春社的人,往往是德高望重公平正义者,由他主持划分祭祀后的各种肉食蔬菜果品,达到平均公平。而这样的春社因为是农村的集体活动,祭祀之外,充满了乡村的和谐快乐和蓬勃。
这也是很多唐宋诗人,在记忆里抹不去的,属于故乡田园春天的的热闹和快乐。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唐 · 王驾《社日》
在社日,是不允许下田干活的。人们不干活,做什么?他们将猪圈羊圈关好,穿戴整齐,带着全家去土地庙或者乡村祠堂去聚会。
这里春耕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比如这有湖有山的富庶土地,大片的农田已经是稻粱作物蓬勃生长。田野里春色正好,却寂静一片。
走到一户人家,看见猪和鸡都关在笼子里,院子门半掩着,但是就是不见人。
一家如此,家家都如此,要是当代人穿越过去,只怕会觉得诧异惊悚。人都去哪里了呢?
到了黄昏,太阳西斜,你才会看到有人流从固定的地方,陆续回到家园,那三五成群,不但有说有笑,居然还有很多喝醉的人,被家人搀扶归来,但是整个状态,却是放松的。人们脸上是幸福满足的表情,互相还打着招呼。
原来,他们这天都是参加乡村的春社活动去了。想必热闹开怀。
春社是农民的节日啊,你看看一年中,有几天,他们能丢下土地钉耙,快乐的放松喝酒?今天他们和土地神有个推杯换盏的约会。
”山郡多暇日,社时放吏归。
坐阁独成闷,行塘阅清辉。
春风动高柳,芳园掩夕扉。
遥思里中会,心绪怅微微。'中唐 · 韦应物 《社日寄崔都水及诸弟群属 》
社日是一个节日,农村为胜,但是唐朝在这天,也给官员放假,表示重视农业和神灵。离家乡近的人,自然赶回去参加这样的集会。
但是韦应物此年调任滁州刺史,他按照节日惯例给自己和下属放假,等到别人都走了,官衙里只剩下不多的人,他此时并未在滁州建立良好深沉的关系,也就是春社日,他并没有机会融入当地农村。
然后一个人在官署里溜达。先是在楼上坐了一会儿,然后又去池塘边转了转。要知道这天,能回乡的人都回去了,那种春天里的人声消失,人气消散的空旷感,让他很不适应。
这一天过得相对漫长,无限的春风杨柳,没有他什么事,倒是可以看到夕阳西下,好容易这天才打发了。
到了晚上,他终于说出了自己的郁闷。
这要是在长安,在故里,今天该有多热闹?兄弟们连带家眷可以聚集在一起,参加春社活动,晚上还可以和朋友一起喝酒做诗。我却在他乡孤守,从早上的花草,看到晚上的太阳。
我看到这里,笑了起来,看来唐朝人是真喜欢热闹啊。
才放假一天,自己却从高官做成了怨妇。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南宋 · 陆游《游山西村》
这首诗实际是写春社前夕在乡村的游历。陆游此年回到故乡,走访乡村故友。
对方盛情满满,拿出了过年没有用完的酒,说,你不要笑话我这里还留着腊月的酒,是因为去年收成好,所以多酿了些,到现在还没有喝完,你来了,正好,快杀鸡宰肉,这鸡够肥,再不吃掉,就老了哦。
这是仲春时节,陆游是坐船游历,青山流水叠嶂在船头,仿佛是个水湾,没有别的路,等到船划近了,水转山绕,出现了另外一片明丽的景象。原来有另外的山村在此,桃花李花杏花开满沿岸山上的季节,一种花光,连新发芽的柳树的绿色都压住了。
这比桃花源记更有江南水乡的明丽和真实。
而他的故人亲友,就是住在这里,在桃李深处的院落,高兴迎接他,拿出腊酒款客。
那么他听到了箫鼓热闹的声音,原来是乡民准备春社祭祀,包括准备祭祀用的音乐,牛羊,歌舞。春社是农村重要的集会,准备工作,肯定会提前到三两天前,还没有到春社,已经渐渐有了那种喧嚣。
人们重视春社和难得的聚会,忙碌的热闹里透着淳朴。
陆游的心情也好起来,他是被罢官回乡的,心情本来很郁闷,但是看到这山村的丰足和淳朴,他也淡然了在朝堂上的种种委屈。
马上春社到了,腊酒之后是社酒,为了这乡村淳朴的民风和喝不完的山乡美酒,他决定,春社再来!
“千寻古栎笑声中,此日春风属社公。
开眼已怜花压帽,放怀聊喜酒治聋。
携刀割肉馀风在,卜瓦传神俚俗同。
闻说已栽桃李径,隔溪遥认浅深红。”北宋 · 李公麟《春社出郊 》
那么这首诗,则比较接近春社的内核了。
有着隆重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其中乡村里的老者倍受尊重。
社公一是指的土地神,通常神话和民间中已经具体到了白发慈祥的爷爷。一是指的山村里长寿的老人,他们是活着的镇乡宝贝,代表着这里的地气丰饶。
所以社日也是乡村老人的节日。
在祠堂巨大的古栎树下,一乡村的人都来给土地神上香,也给乡村长寿的老人磕头祝福。当然是春风属于土地神也属于长寿老人的。
大家纷纷将鲜花插在老人的帽子上,传说这天的社酒,可以使人耳聪目明,所以无论老少都要喝,而老人尤其要多喝。
这里还留着汉朝时代的春社古俗,由年长者按照人头分配肉块。这些肉应该是大户人家用以祭祀土地神上供的,也是一种难得的物质均衡方式。来者有份。
而这个用瓦片占卜,也成为风俗,虽然我不知道他们占卜的内容是什么,或者是收成,或者是土地神降临的时间。
春社实际上是乡村巨大的机会,这么多人,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比如他就听说了亲戚或者朋友已经栽种了桃李树,还拉着他看向远处,那水边上开花的,浅红的是我家的那片,深红的是某家的。
这首诗写得生动。春社的意思,还在于这是重大的社交集会,人们在此分享各种见闻经验,而很多,都利于农业的耕作和丰收。
“挑菜佳辰过夕醺,又逢春社举清樽。
不为归遗东方态,且对韶妍一醉昏。”北宋 · 韦骧 《和社日小饮 》
不只是农村,城市也因为社日放假,农历的仲春又多了一个美好的假期。
农历二月二是踏青节挑菜节,农历二月中旬,又迎来了社日。
喝社日酒,是风俗,这些祭祀土地神的酒,在唐宋两朝也会按照节令添加草本养生。
社酒里面加什么现在不清楚,但是春天人们往往饮食中要那些清肝明目的,保养身体清明之气。
社酒传说是可以明目,治疗耳朵聋。
所以几乎人人都要喝社酒。
这里又逢春社举清樽,一方面是祭祀,一方面也是饮下清淡美好的春酒。
这首诗很调皮,说自己是东方朔下凡,为了表示自己不要忘记自己的身份,无论如何也要学着东方朔喝酒。
虽然宋朝这种酒水的度数极低,几乎人人都可以饮用,但是怎么看来,他都有点像馋酒,这是借着节日光明正大地喝醉啊。
正是因为春社在仲春惊蛰春分清明之间,这正是一年春风好雨百花盛开的美好季节,所以诗词中往往有社燕,社雨,来强调这以时段的美。
“思晴好,小驻岂无因。
花上半旬春社雨,松间三宿暮山云。
转住是愁人。”宋末元初 · 黄公绍 望江南 其三
比如这首望江南,就是写了这个时段,是惊蛰春分期间的多雨,他用了春社雨,仿佛是土地神特地显灵降下滋润泥土的雨,更显得花期丰饶,土地肥沃。
我想着江南的晴天,但是也喜欢江南的春雨。
仲春上半旬,下了绵绵不绝的春社雨,花开滋润,连山上都是烟雨朦胧,三日不晴。
说春雨愁人,但是也有惆怅中的美啊。
这是若把江南比西子,春社期间,晴雨总相宜。
作为维持农村基层社会的一种节日,古代春社集会曾经起着积极的稳定乡村的作用。但是现在可以肯定这节日的内核,是不科学的,所以不流行。
但是春社又代表一个重要美好的时段,所以在赏读古诗词里,了解春社的起源和时段,是必要的。飞来飞去社燕雨,次第喧闹春分花。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