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4年的达尔文(45岁)
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查尔斯·达尔文于1809年2月12日出生于英国西部的一座小城舒兹伯利,在这同一天,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在美国肯塔基州的哈丁县出生。这两位日后在人类历史上都青史留名的伟大人物,竟然具有许多共同点。比如,他们都喜欢莎士比亚的作品,都是废奴主义者,并且都失去了一个年幼的孩子。一位名叫詹姆斯·兰德的人,对这些巧合如此着迷,以至于他甚至为此专门撰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林肯与达尔文:种族、科学和宗教的共同愿景》。
1868年的达尔文(59岁)
达尔文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的医生,在家里六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五。家人希望他能继承祖业,于是1825年,16岁的达尔文就进入了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学习,这是当时英国最好的医学院。但是他很快就发现,那里的讲座令人乏味,而手术又令人痛苦。但与此同时,他却对在野外收集动植物标本和自然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医学的兴趣索然惹恼了他的父亲,最终在1828年将他送进了剑桥大学,转学神学,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一名受人景仰的牧师。让他的父亲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这个儿子有朝一日,竟然会成为一个不可知论者,更是神学界的死敌。
达尔文的环球航行路线图
从剑桥大学毕业之后,从1831年12月27日到1836年10月2日,在植物学导师J.亨斯洛的推荐下,达尔文以“博物学家”的身份,自费搭乘一艘名为贝格尔号的船,穿越大西洋、太平洋,经过澳大利亚,越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进行了为期五年的环球航行。这艘船隶属于英国皇家海军,是一艘双桅杆十炮战舰。船长费茨罗伊的任务是重点对南美洲的东西两岸进行科学探险和勘察。而达尔文则重点考察了沿途的各种地质和丰富的动植物,并搜集了无数的标本。正是这次航行,极大地开阔了达尔文的眼界,也促使他开始认真思考生物的起源问题。此前,他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相信《圣经》上的每一个字。但此次航行之后,他的信仰开始发生了动摇。他心里清楚,自己已经不可能成为一名牧师了。
达尔文的《进化论》
达尔文结束了环球航行,回到英国之后,就已经成为了英国科学界的名人。因为早在1835年,他的植物学导师J.亨斯洛就将他在旅行期间寄回的一系列考察信件结集出版,这让他声名鹊起。虽然此时他关于进化论的“自然选择”核心思想已经形成,但生性谨慎的他,生怕他的这种新锐的思想会受到宗教界的激烈抵制和批判,所以一直心存顾虑,迟迟未能成书出版。在此后的多年间,他只是不断撰写相关的文章,来系统梳理完善自己的思想,并耐心从自然界及科学试验中搜集整理更多的证据。直到1858年6月18日,达尔文收到了年轻的博物学家R.华莱士的一篇论文,提出了类似的“人类起源”的观点。这才促使他终于在1859年11月24日,将自己已经撰写了几十万字的书稿结集出版,即为《物种起源》(全称是《论依据自然选择即在生存斗争中保存优良族的物种起源》)。该书一经出版即引发轰动,首印1250册,当天即销售一空。
1859年《物种起源》第一版
《物种起源》一书的核心思想是“进化论”,即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由低级向高级逐渐进化发展的。生物的变异是微小、连续和长期的。生物都有按几何级数增长个体数目的倾向,但由于生存空间不足、食物资源有限等原因,不同生物之间,同一生物内部个体之间就会为生存而产生竞争。不适应竞争环境的个体不太可能生存,而适应竞争环境的个体则会生存下去,并会将它们的可遗传特征传给下一代。而这种进化经过时间的累积,就会产生新的物种。这就是“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的过程。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我们所熟知的“适者生存”(Survival of the fittest)的说法,并非达尔文首创,而是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在其于1864年出版的《生物学原理》一书中提出的。达尔文感觉这一词能够言简意赅地概括自己的思想,于是就在1869年《物种起源》第五版的时候,借用了这一词语。从此,“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就成了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思想的高度概括。
1871年英国的讽刺漫画
《物种起源》一书出版之后,在广大民众,以及宗教界之间引发了强烈的震撼。因为按照书中的观点,生物竟然不是由万能的上帝创造的,人类和动物竟然有着共同的祖先。《物种起源》的出版,标志着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正式确立,颠覆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是人类思想史的一次巨大革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哲学家恩格斯曾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达尔文于1882年4月19日因病逝世,人们将他的遗体安葬在了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墓地内,与科学巨匠牛顿的墓穴相邻,以表达对这位伟人的敬仰。(文/世界历史那点儿事)
如果你也对《物种起源》这本书感兴趣,欢迎点击下方链接购买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