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之虎何其宗》连载3 头条专栏
注:本文系《丛林之虎何其宗》序言,作者罗援,原标题《共和国新一代战将从这里走来》
何其宗的成功之路,给予了我们什么启迪呢?
(一)人生要有抱负,立意要高远
何其宗成功的密钥,首先在于他自幼树立了报效国家的宏远志向。他从小喜欢川剧,川剧中的英雄豪杰成了他心目中的偶像。
当军队的大门向他敞开时,他毅然决然弃笔从戎,去追逐自己心中的理想,甚至都没有与父母商量就迈出了人生的关键一步。
中士班长何其宗
何其宗的人生格言是:“凡事不干则罢,要干就干得最好”。他一当兵就被送往号称四野十大主力师之一的130师。新兵训练时,又被选调到示范班,这为他的军旅生涯奠定了一个较高的起点。他始终以“标杆”的姿态要求自己,坚决听从班长指令,认真学习队列条令,悉心揣摩动作要领,加上勤学苦练,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掌握了做一名合格军人的基本素质。
正是由于何其宗平时练就了一手过硬的识图用图本领,才能在作战中亲临一线,把迷路的部队带出险境。他甚至把军事地形学中的确定站立点的军事技能延伸到自己的人生体会中并推及到社会和国家的高度。他说:“一个军人,要学会在复杂的地形上找到自己的站立点,才能在军事行动中不误入歧途;一个有头脑的人,也应该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弄清自己的站立点,才能头脑清醒,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更应该明确发展节点,才能使大政方针顺应历史规律的发展而不走弯路。”
何其宗(右)与罗援在原11军作训处共事时的留影
(二)心系打仗,时刻准备上战场
何其宗说:“当兵,就是准备打仗的,这是一个军人的责任。”战争,几乎成为了何其宗成长的阶梯。
第一仗,1962年边境反击作战之后,他从一名新兵锻炼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随后,经过17年的磨砺,他从战士到班长、排长、军务参谋、作训参谋,厚积薄发。
第二仗,他由一名团级指挥员成长为军级指挥员。
第三仗,他由一名军级指挥员晋升为副总参谋长。快不快?快!服不服?服!他是打出来的,不是跑官买官混出来的。他说过,自己从来没想过能当这么大的官。
他说,官是组织安排的,不是自己想出来的、跑出来的,更不是花钱买出来的,那样的官当着不踏实,当着丢脸,早晚会把官给当丢了,把自己给关进去。
当党的军官,就是要干好本职工作,随时准备带着自己的部队上战场。天赐良机,战争与何其宗结下了不解之缘。
“两山”作战前,何其宗(右二)到炮兵部队检查
他一入伍就是准备充实到正在昌都地区执行剿匪平叛任务的参战部队当中去,这客观地为他树立了“准备打仗”的观念,并打下深深的烙印。当时的训练是临战训练,来不得半点马虎,任何“花拳绣腿”都意味着战争中的伤亡。由于有了好的开端,成就了他成功的一半。
真正的军人,在和平年代,决不能醉卧香风,而应立马沙场。思想麻痹比肢体麻痹更致命。思想麻痹的根源是忘记了军人的使命,忘记了军人存在的价值。“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更是时代的命题,我们要不断地破解这个命题,才能把命题真正落实为主题。
现在还远远没有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达摩克利斯之剑还高高地悬在我们的头上。备战、胜战和止战,是一个有机的关系链,只有备战充分,才能有胜战的把握。只有有了胜战的把握,才能有止战的最大概率。遇到战争狂人,有了胜战的把握尚且不一定能止战,更何况懈而无备。
者阴山拔点作战,何其宗(左四)在前线与侦察兵研究敌情
古训,“好战必亡,忘战必危”。此乃至理名言,军人警句。军人没有和平时期,只有打仗和准备打仗的时期。哪怕是在战斗间隙,部队由主攻部队转为预备队,何其宗仍然在想着打仗,想着去当主攻。他说:“打仗就和下棋一样,不能只看一步,要多看几步,多考虑几个方案,
才能有备无患,立于不败之地。”
他刚上任副军长不久,就在步兵94团搞了一次检验性演习,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命令全团在24小时内完成一切开进准备。
当全团官兵乘车开赴“前线”时,所有随军家属到场相送,很多家属为亲人将上战场流下了不舍的眼泪,场面很是感人。
而当部队开出营房五公里远时,才接到通知:这是一场演习。何其宗就是这样反复地把部队放在近似实战的环境里锤炼,常喊“狼来了”,随时准备打狼。他始终坚持“练为战”的理念,他说不能把演习搞成演戏,演习就是要暴露问题,把问题解决在打仗之前。
他曾经在滇西南涧,组织了一次陆军32师野战阵地防御实兵、实弹合同战术演习。按实战要求出发,只设基本想定、基本情况,不设原案,让部队指战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实战要求随机处置。
一年后,32师奉命开赴边境接替40师的防务,指战员们按照南涧演习探索出来的经验实施作战任务,像训练一样打仗,减少了伤亡,出色地完成了近半年的边境防御作战任务。
《丛林之虎何其宗》封面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