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手机不是问题,问题是?一位深受困扰的妈妈真实反思(孩子玩手机是错的吗)
借由孩子玩手机的问题,重新审视自己。扪心自问,我们对孩子的爱,是建立在他“令我满意”的行为之上的,还是因为他这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爱他如其所是,而不是如我所愿,这才是无条件的爱。
——写在前面的话
互联网时代,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产品无处不在,家长尽管有纠结,有担忧,有恐惧,有迷茫,但终究要置身其中,给予孩子接触这个多元化精彩世界的机会,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产品,包括网络和游戏,都是生长外求的介质。
更多的诱惑来到孩子的面前,更多的恐惧种在了家长的心里。
于是,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为了防止手机诱惑带来坏的影响,习惯性地给孩子限定时间、延迟满足、规定要求,以为这样就可以平衡冲突了,然而现实情况是,你越是限制,孩子越是迷恋。
身边因为手机、网络游戏与孩 子产生矛盾的事情有很多,家长之所以如此抵触手机游戏,其实最最在意的是,这样的玩与学习产生了冲突。
以前是玩物丧志,现在“物”被具象成了孩子手里的手机。
“手机”怎么就成了“问题”?
在对儿子的一路教育过程中,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玩就要好好玩,学就要好好学”,自己也不曾对手机、网络、游戏产生任何依赖。
都说父母的正确行为示范是给到孩子最好的教育,因为自己做得很好,我觉得孩子应该和我一样,对手机等产品能够自控。然而,随着长大,我发现他逐渐对手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年级时,一次参加朋友聚会回来。
孩子对我说:“妈妈,别人都在玩,如果不玩手机、不玩游戏,和别人没有共同语言。”
我回他:“先好好学习,游戏可以玩,但要控制。”
所以,每次给孩子玩手机,一旦他超过预定的时间,超出我可“接受”的时间,我就不淡定了,10次中有7、8次都是情绪占据主导,简单粗暴地抢过孩子的手机,最后母子俩不欢而散。
家庭教育专家杨鹏嵛老师在处理手机问题的专题微课里讲到,孩子既是规则的建设者,也是破坏者,他们在玩手机的时候,其实内心也有冲突。
想起多次和孩子交流时的场景,孩子把内心的冲突告诉我。他说:“我知道要学习,可我一玩起来,就不能控制自己,我也觉得很难受,那怎么办呢?”
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依然生硬地说着那条铁律:玩可以,但是要控制。
显然,在当时,我没有看到孩 子内心的真实需求。他没被看见,也就无所谓满足了。
一旦有了控制,就一定会有“饥饿”,孩子就这样被“饿”着!
从追剧体验到孩子痴迷手机。
联想到我们自己追剧的经历。遇到喜欢的影视剧,在追到停不下来的时候,你的心里是否也会产生冲突,也会有纠结?
追剧真是太耽误事情了。
哎呀,都追到凌晨了,明天上班怎么办?
可是,下面剧情什么走向,好想知道啊……
追剧在途中,欲罢不能。不追不能集中精力做事,不能踏实睡觉,与其这样矛盾着,不如就一次看个痛快。所以,我通常的做法是,先满足自己那种迫切的需求。我发现当自己的需求被满足了,会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
所以,是不是将这一做法平移到处理孩子的手机问题上呢?
试着去理解孩子的内心冲突,放下玩物丧志的诅咒,把手机只当成是孩子的一个兴趣,而不是“问题”。
手机不是问题,问题是?
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孩子成长问题的根源所在。有问题的不是手机,而是家长。
孩子是人,不是学习的工具,他对手机有需求,就像家长追剧一样,面对手机世界里的各种诱惑,他们的内心也有冲突和纠结,你看见这样的纠结了吗?
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和孩 子一起面对诱惑,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信任,找到手机之外的乐趣,比如户外运动、阅读等,而不是近乎控制地命令孩子:放下手机!
有多少家长在面对孩子玩手机不能自拔时,都是阴沉着脸、火冒三丈呢?很多吧!我自己也经常这样。当我们这么做时,往往忽略了孩子内心的需求,包括他们对手机选择的纠结。
你越是不允许,孩子的兴趣越大,越是控制,越是反叛,最后搞僵亲子关系,孩子不再听了,你满心疑惑,这孩子是怎么了?被手机勾了魂了?事实上,在源头,在孩子对手机有兴趣之初,你就做错了。
用好手机这把双刃剑。
手机是可以为我们所用的,加长版寒假即将过去,孩子宅家上网课,使用手机学习,就是明证。它带来了更发达的资讯,更便捷的生活,更广阔的天地,更多面的视角……
不用心疼孩子玩手机的那些时间,比起母子交恶,压迫着孩子被动低效率学习,玩一时手机痛快,又怎么样呢?
或者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和他沟通,保护眼睛、学习优先、先苦后甜等这些话语的表述,不是一定要通过控制和命令才可以达到的。
看到手机给孩子带来的内心冲突,不用谈“机”色变,当你把手机当成和吃饭睡觉一样的事情时,当你明白了孩子玩手机背后的需要时,当你看清看淡时,对手机的焦虑自然就放下了。
赋予手机更多的生活意义,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学习,也给孩子偶尔放飞自我的机会,和各位家长共勉!
作者:兰姐
编辑:雨燕
关注@天天陪伴,每天分享家庭教育相关内容,陪伴孩子,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