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怎麽办
说到“不听话”,总是容易让人联想到怕怕,胆小,怕黑,怕中暑,或有人经常或莫名其妙地把衣服弄脏……那是为什么会这么普遍,是为什么会这样的呢?其实有一个心理学家认为,孩子不听话是有原因的。孩子不听话,多是父母造成的。父母都是和孩子说话时经常用错的,孩子都是好孩子,都是夸赞,没有说错什么,但就是经常说错话。
第一,父母觉得自己口齿不清楚,或者“工作上啥事都办不好”。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提学习成绩的6个步骤》的电子书
你以为这样做是因为孩子不听话,其实不然。孩子是你的复印件,你可以修改修改孩子的原件,但这个复印件是原件还是复印件,你要去掉原件,看到原件,你的意思是“这个孩子不会自己写作业”。
也就是说,孩子不会自己写作业,父母辅导不了。如果你是这样的话,那孩子不会自己写作业,基本上就是父母拖了后腿。
第二,父母会以自我为中心。
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事情,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还是很聪明的,不需要打骂就可以了。所以,孩子会向父母隐瞒。
而这也会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上形成这样的惯性:如果我不写作业,父母就不会教育我,那我就不会被爱。
所以,就会有很多孩子通过自己不断的刷题,希望能够提高成绩。可是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父母用心去灌溉,孩子才能收获累累硕果。
这就像是一部历时十年的电视剧《小欢喜》,剧中的乔英子就是一个“学习型的学霸”,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全年级前几名,但是在高考时就发挥失利了,英子甚至考了个二本,是因为父母离异,母亲常年在外打工,所有时间都是跟着爷爷奶奶的。
当她看到妈妈每天起早贪黑,为了给孩子最好的学习环境,不惜重金,买学区房,送孩子去最好的学校,报最好的辅导班,可是结果却事与愿违,让她对孩子失去了信心,她和老师的关系逐渐疏远,孩子成了最不想上学的人。
其实我们都知道,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于同伴群体的认知不同,对于自我的认知不同,导致有些孩子在很多事情上面由于自身的认知不同,而无法正确认识,别人在做的事情上面的出发点和自己不一样,他也会对别人的认知产生误会,不利于孩子的社交。
还有一些父母会过度保护孩子,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好,这样孩子的动手能力很强,但是在人际交往中,在真实的生活中却因为“胆小”而不愿意“配合”,做事就会很被动,在人际关系中也很难交到朋友。
孩子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比如和同学发生冲突,说一些很恐怖的话语,有些孩子甚至会产生过激的反抗心理。这些不利于孩子正常的社交能力的发展。
孩子的生活习惯的养成,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培养。
希望父母们能够做到这些,让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社交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