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听话打孩子要怎么教育?这几个问题必须要好好问一下,毕竟不是孩子一出生就可以教育。
在现在很多家庭都会存在这样的教育问题:孩子小时候,犯了错,没来得及说教,孩子就会变成了大实话,你越说他,他越不听话。
记得之前看过一则新闻, 一位13岁的男孩,因为妈妈对他打骂很久,直接把妈妈绑住,如果不还手,就要坐牢。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提学习成绩的6个步骤》的电子书
男孩考试成绩不理想,不敢回家,他害怕妈妈,只好把成绩告诉了妈妈。
一想到这里,就有很多父母跳出来反对:“我都是为了他好,他怎么这么不领情。”
父母的初衷是好的,想让孩子体验一下生活的不易,却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孩子“抗压能力”才是他将来能否面对挫折的“定力”。
脆弱的孩子,更容易陷入“玻璃心”
这两天前有一个新闻,让人看了唏嘘不已。
江苏的一位“棒棒”女孩,平时去参加志愿者协会后,被人评价为助人为乐的“小助人为乐”,让她十分感动,于是多次在朋友圈发布“感谢”,有的还想着从网络上去寻找能帮助自己的“同行”。
在女孩看来,她可以这样活着,很值得被人疼爱,同时也很享受这样的生活。
她也希望,在别人的帮助下,她可以变得更加“大方”,能够有能力“照顾好别人”。
视频中的女孩,从小被父母宠出了一颗玻璃心,很是以自我为中心。
但这种性格被父母压抑了,不利于她未来的发展。
孩子被过度保护,不利于性格形成
父母过度保护,会让孩子养成凡事都依赖别人的习惯,甚至是自私的性格。
父母过度宠爱孩子,也会让孩子一步步退却责任。
过度保护的父母,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灾难,会让孩子面临风险和挫折。
懂事的孩子,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过于依赖别人,很容易让孩子习惯了自己解决问题。
而不懂事的孩子,也不知道“去找借口”,这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胆小、没有主见”。
被过度保护的孩子,很难独立生活
有网友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小时候,邻居家的妈妈带着3岁的女儿去邻居家串门。邻居的孩子只是远远地看着妈妈,偶尔抬头看向妈妈,而她的女儿似乎不知道怎么办,在隔壁屋里玩耍。
这时,邻居妈妈有点着急了,跑过来呵斥道:“你怎么这么晚才回来?赶紧回来!”
结果,邻居的女儿吓坏了,哭着跟妈妈说:“妈妈,我不想回家。”
小女孩的妈妈很生气,跟女儿说:“哭什么哭?你还跑去哪里找朋友玩了?你还在这里待着,你不是想离开我吗?”
然后,她妈妈就开始和女儿唠唠叨,希望可以让女儿少玩手机。可是女儿完全听不进去。后来,她妈妈还是唠叨道:“你再玩手机,信不信我把你手机砸了?!”
女儿还是不说话,但是过了一会儿,她妈妈的声音变得大了起来。
“我说了多少次了?”女孩明显地看了妈妈一眼,然后又低头玩手机了。
妈妈从管控状态一出来,脸色顿时变得很红,为了让女儿说到做到,她们立刻就妥协了。
看着妈妈的态度,女儿脸上的笑容渐渐黯淡下来,眼睛里满是委屈。
04
手机是父母的孩子
在某个时间段里,手机就是父母的孩子。父母们成了被阻碍、被寄希望于他们将来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而不是在他们的屏幕中消耗自己。
3
所以在德国人心中,对手机之于孩子的定义是:手机是手机。
手机,也是集声、光、影为一体的存在,你逃不出它的遮蔽。
它就像是一张地图,把人和地球上的每个地方都标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