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不听话的孩子是不是要打?
家长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视频加载中…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提学习成绩的6个步骤》的电子书
我的姐姐从小被父母打,是典型的没有选择权的“内战”。到初中的时候,她学习成绩不好,并且一直在父母的打骂下。虽然我们是没有告诉她,她自己是哪里不高兴,但是我们对她的感觉是很矛盾的。我感觉自己的妹妹很淘气,总喜欢做一些出格的行为。因此,我们也经常“教训”她,打骂她,希望能让她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这就导致了,妹妹的成绩开始慢慢下滑,很快也就从班级前几名落到了中下游。
我和妹妹经常在家里“批斗”,妹妹经常会躲在爸爸的房间里,去跟姐姐进行“诉苦”。我们说过很多次,妹妹只要成绩下滑,她就开始骂人,也会吵着让姐姐去医院。爸爸一直跟妹妹的老师都说,老师对妹妹好,妹妹也很信任。但是她发现不对劲,自己越骂她,她越骂她,她越骂她,越骂她。
后来,我教她如何在试卷上更加“乖”。我告诉她,这是因为在小学阶段,老师管得很严,成绩下降了,被叫家长了。初中升高中,以中考成绩,被安排到了重点高中的尖子班。她被周围同学羡慕嫉妒恨,但其实她并不喜欢这样。但妈妈不停地数落她,让她更加反感。所以,她根本不在乎。
当孩子觉得累了、烦了、不想学习了,父母如果能对孩子多一些鼓励,或许能帮她一把。
只要孩子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他们自然而然不会因为玩的次数多了,反而专注学习、努力学习了。
只有当孩子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并且自己能学好了,他的内在驱动力会越来越强大,自然而然会慢慢地从厌学变成爱学习。
三、外部动机
我们看到很多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上花了大量的心思,但到了辅导孩子学习的时候,却发现很多时候孩子都没有学习的积极性。
家长只看重孩子的成绩,并不是因为孩子没有学习的动力,而是家长的方法不对,没有掌握学习的规律。
孩子在学校里学习,有老师讲解,也有同学相互讨论,学习氛围浓烈,自然也就会出现厌学的心理。
“聪明懒”让孩子厌恶学习
孩子在学习上的努力,大部分都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批评,好像是为了应付家长,或者为了提高自己,找到了一种虚假的成就感。
“努力过了,成绩却没有提高,孩子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倦,不再喜欢学习。”
其实很多孩子学习的努力,仅仅只是因为这些表面现象,比如上课不认真听课、写作业、课外阅读不积极………
但这样的努力,从来不会激发起对学习的热爱。
这种“努力”,只是努力的一种方式,并非是自己的实力,而是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一种衡量标准。
“努力”这个词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个成语,它的含义是:用努力来证明自己是无惧怕困难的,当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才能更有斗志,“不畏困难”的“战胜自己”。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
“我很羡慕田宏杰那样的勤奋好学,也希望我能考上北大清华附中,可是我发现我一直在“努力”,我想证明我能考上北大清华附中,他说:“我就这样,但我就是这么努力,也是个了不起的人,至少也是个了不起的人吧!”
而孩子之所以会这样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学习的认知,不够“努力”,所以他们才会这么想,也就这么做。所以,如果想让孩子考上北大清华附中,那么家长首先得让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兴趣”。
什么是“兴趣”呢?
心理学家荣格和他的老师在研究发现35岁以上的人群中,只有3%左右的人拥有着属于自己的愿景。其中,有科学家称这个人类社会最有创造力的人是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