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让婆婆带的一点都不听话,还说,给他婆婆带一点也不那么不靠谱,给他婆婆带还好一点,可把我妈气得,觉得自己养了个白眼狼。
小倩今年四岁,她女儿涵涵今年三岁,可是涵涵的婆婆可是个子比较矮小的人,婆婆不喜欢小倩,天天劝涵涵要学大班,自己教孩子。
让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可涵涵总是拉着婆婆的衣角,对婆婆指指点点。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提学习成绩的6个步骤》的电子书
婆媳俩的矛盾也一直在激烈中,最严重的一次是,涵涵和婆婆吵架,婆婆对涵涵吼道:“你到底要不要我管?你去死吧。”
涵涵听完,赌气跑回房间去了,没了吃饭的动力,只能硬着头皮追着妈妈,满口的牢骚。
涵涵说,小时候自己就是要妈妈的陪伴,涵涵的妈妈也很苦恼,为了不让孩子捣乱,就把孩子锁在书房,无论她做什么都得不到回应。
其实涵涵小时候也很喜欢看书,家里的玩具特别多,经常有涵涵放学回来,就跑到书房里面找玩具玩,有时候涵涵说玩一会儿就去看一会儿,可妈妈嫌她不玩,她说:“不要,我不要,我就要看。”
涵涵妈妈希望涵涵涵能够再多看看书,于是就给涵涵买了很多玩具,可是有一天涵涵妈看见了一个玩具,孩子却又看了一遍,涵涵妈妈生气了:“我看你怎么这么喜欢这个玩具,现在玩具被扣上了,你都看了不下多少,我看看你都玩了多久了!”
孩子这才慢慢地不看电视了。
孩子喜欢看电视其实就是这样,电视节目虽然也没有那么直接地告诉孩子结果是什么,但是通过节目孩子能通过电视里看到的方法,也能在生活中找到,对世界的感受。所以,看电视不会像洪水猛兽那么可怕,让孩子从电视学到的知识才是他成长的养分。
其实,学龄前的孩子只要用心观察就可以找到答案,但是很多动画片或者电视节目在反复强调孩子的观看问题时,还是会引起孩子的不耐烦。
因此,我们要注重营造氛围,跟孩子在一起,并且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多益善地帮孩子“彩排”下去。
让孩子意识到玩手机的危害
很多孩子之所以沉迷于手机,就是因为在玩手机的过程中,没有收获到成功的体验,所以孩子们很容易认为自己是一个学习的“差生”。因此,千万不要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当孩子在玩手机的过程中,能获得胜利感,找到了成就感,自然而然就会远离手机。
其实,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要采用不同的干预措施。
1-3岁的孩子: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
幼儿的视网膜要到12岁才能发育完善,在此之前都应该尽量少接触手机类电子产品。
两三岁接触电子产品(手机游戏/电视)越多的小朋友,在七八岁发生注意力障碍(比如多动症)的可能性也越大。
建议父母尽量不要让孩子接触手机游戏
,这样会更有助于孩子大脑发育。
3-6岁的孩子: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游戏
不少父母为了图一时清净,偶尔会把孩子丢给手机游戏“照看”。但3-6岁的孩子还小,自控力不足,一旦接触游戏,极易上瘾。
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适当接触手机
,如让孩子明白手机可拨打电话、可与人聊天、视频等基本用途,但一定要远离手机游戏
。
正确的做法:
1.父母家人手机去娱乐化,即删除游戏、音乐、视频等各类视频,专心做自己的事。
2.父母家人手机去娱乐化,即删除游戏、音乐、视频等各类信息,防止孩子遵照第三方的要求去做。
3.如果孩子对手机好奇,可与他探讨如何合理使用手机,比如将游戏、视频、电影等与学习相关联。
4.父母手机去娱乐化,即删除游戏、音乐、视频等各类视听节目,专心做孩子的学习榜样。
5.父母手机去娱乐化,即删除游戏、音乐、视频等各类娱乐项目,专心做孩子的学习榜样。
6.父母手机去娱乐化,即删除游戏、音乐、视频等各类娱乐项目,专心做孩子的学习榜样。
7.父母手机去娱乐化,即删除游戏、音乐、视频等各类娱乐项目,专心做孩子的学习榜样。
8.父母手机替代,为孩子学习提供便利,即尽可能多陪伴孩子,培养孩子对知识的兴趣,并给孩子以健康的成长因素。
9.父母手机替代,为孩子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
手机游戏、网络依赖等行为都是手机的原因。父母没有自制力,却要求孩子放下手机,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很难做到不玩手机。孩子的内心会被各种各样的诱惑吸引,不想放下手机。
当父母能够做到不给孩子玩手机、不给孩子玩手机时,孩子就不会对手机产生依赖,也会逐渐地控制自己,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愿望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孩子的行为习惯不是一天养成,想要改变也是需要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