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怎么打都不哭,咱们今天这个妈妈遇到的问题。
小朋友还没出生,就要交给姑姑、姨夫、叔叔、保姆照顾,甚至还要在别人家里照顾。在老人眼里,孩子不听话就是坏孩子,父母也不会因此生气。
一般老人都会很宠溺孩子,而大多数的年轻父母都会习惯性地护犊子,所以很少去管教孩子。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提学习成绩的6个步骤》的电子书
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逐渐完善,不会再像小时候一样事事都听话。
当孩子在2-3岁的时候,孩子会逐渐有了自我意识。
孩子会意识到,原来自己和妈妈是一体,一方面是依赖于妈妈,另一方面是自我意识开始渐渐形成,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意志。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逐渐形成独立意识。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开始思考自己和妈妈的关系。
所以说,孩子的叛逆并非是他成长,而是有些规律被打破。
很多父母可能会反驳说:“这有什么呢?不就是按照做父母吗?有什么意义呢?!”
可是当你和孩子在一起时,就会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当我们接纳了孩子的感受,他的行为就会不那么的不那么的令我们不满了,我们就会冷静下来去思考,然后解决问题。
3、父母需要去看见孩子的感受,并帮助孩子
电影《囧妈》中,妈妈为了让女儿气喘嘘寒,给孩子买了一台电脑。没想到孩子对电脑非常沉迷,每天玩通宵达旦,成绩也直线下降。
妈妈不明白这个事情有没有办法能够让孩子不那么生气,换成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呢?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和想要做的事情,所以家长不要强制性的去制止孩子的想法,而是要和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尊重,他才会去表达自己。
4、父母要学会正确的赞扬
经常会听到有人对孩子说:“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乖!你是最聪明的!”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赞扬。这种表扬方式也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当孩子感到自己在父母心中的重要性时,他们的自信心就会逐渐削弱。我们在表扬孩子时,不能笼统地说“你真棒!你是最聪明的!”而是要描述我们的感受:“我知道你很努力,在这段时间内,你一直在努力练习,所以表现得很出色。”
最后,鼓励的力量是巨大的,当孩子经历挫败时,他的成长型思维也会告诉他:原来这也是一次成功的体验,下次还要继续努力。这样就能培养出一个成长型思维的孩子。
3.鼓励的技巧
著名教育学家阿尔伯特·梅拉比安曾经说过,“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对于孩子来说,家长的鼓励就像是对孩子的“催化剂”,给予孩子更多的勇气和信心。孩子会在这种充满鼓励的环境中受到熏陶,慢慢拥有自信,最终实现自我实现的飞跃。
所以鼓励孩子的技巧也很重要,当孩子犯错误时,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且及时给予鼓励,让孩子能够在不断试错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放大,孩子在“破罐子破摔”中建立自信心。
很多时候孩子犯错误是因为缺乏对自己的认知
,父母总是在错误的道路上兜兜转转,孩子会长大,孩子会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父母要为孩子开脱错误的借口,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在错误中汲取教训,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总之,父母教育孩子,要注意方法和态度,控制自己的情绪,科学合理地去引导孩子,切不可用打骂、讽刺挖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越来越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