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孩子不听话跪下来,基本上都是因为孩子不懂规矩。
前段时间,某处大地上,有个3岁多的小朋友说,自己有个妹妹,想让她和妹妹一起玩。那小家伙,却说自己想玩,小姑娘坚决不同意。
小女孩要求她和妹妹一起玩,可妹妹一直都不乐意,完全不愿意和她玩。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提学习成绩的6个步骤》的电子书
刚开始,大概三四岁的小朋友,会拉着小伙伴一起玩。
孩子自己也很高兴,可过了一段时间,大孩子就开始不想和他们玩,觉得是小朋友们不愿意陪自己玩。
所以,他们也就不跟大孩子玩了。
事实上,这就是典型的“不听话”“胆小”“不合群”“没有主见”“没规矩”的表现。
这一类孩子比较常见于两种孩子,一种是总是表现得很乖巧懂事的孩子,另一种则是非常“胆小”、“没有主见”,
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还有一种更可怕的“乖孩子”,甚至是以自我为中心,把别人的付出当做自己的责任。
在父母的眼中,他就是个“不听话”“没教养”的孩子。
他们虽然在为人处世不同,但都很懂事,
有自己的想法,不想让别人失望。
父母不允许孩子说这些话,不仅让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意,还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变得敏感脆弱。
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变得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容易变得自卑、暴躁、冷漠,缺乏安全感。
所以,当父母发现孩子出现问题时,千万不能对孩子发火,更不能打骂孩子。
心理学研究发现:
一个人的童年时代,如果被父母长期忽视,这个人成年以后的心理问题都会非常大。
一个人童年时期得到父母的关爱,长大后,心理健康也会更加健康,幸福感也会更高,所以,不允许孩子“叛逆”,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失败。
01 成长的“三次叛逆期”,是孩子们必经的过程
蒙台梭利
曾经说过:“人生的两次叛逆期,一个是在2岁左右,一个是在7岁左右。”
这个时期,孩子的自我意识觉醒了,他们想要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所以他们叛逆,发脾气,闹独立,能为自己争取利益,对父母的“命令式教育”很反感。
家长不妨试试这样做,在孩子3岁前,就要严格管教,杜绝不良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果孩子到了3岁还不会叠被子、不会整理玩具,可以给孩子换换成小助推器、水杯、小毛巾。
此外,孩子6岁以后,父母就不要再替孩子包办代替孩子,让他自己学会承担责任,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确责任。
在孩子6岁以前,父母就要学会给孩子相关的规矩,这样才能养成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观”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定要从小开始培养。
所谓的“三观”,主要指的就是一种公德。
《弟子规》里有这样一句话:“父母呼之入地,以身作则育己,以躬行之,以言传身教,以身教为兴起,是孩子们一生中最早接受的教育。”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需要培养孩子的公德意识和品行,引导孩子做正确的事,真正做到言行一致。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对得起父母,对得起整个社会。
一个家风整洁、文明礼仪容、懂礼貌的孩子,终将能够在社会上立足,因此而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长大后也必定会深受社会上的他人的尊重和欢迎。
所以,不要吝啬于言传身教的力量,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从家庭里感受到温馨和睦的爱,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
(1) 言行不一致,让孩子成为不守规则的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直接的老师。在要求孩子遵守规则时,自己必须以身作则,起到模范作用。
父母的言行不一致使孩子无法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生活在规则的框框里,容易让孩子成为无底线的“施暴者”。
《家庭教育》的作者说过,“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传承,是孩子成长的基石。”
孩子就像一颗树苗,家庭环境就是浇灌的水,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种下的养分。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父母身上的每一个“坏”习惯,都是在孩子身上慢慢形成的。
每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都是在模仿父母。
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想要孩子变得优秀,父母首先要多给孩子阅读;想要孩子将来有出息,父母首先要做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