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不听话的孩子
1、孩子总爱乱扔东西
扔东西、大声喊叫、大喊大叫、撕书、扔垃圾等等,这样的行为与乱扔东西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我们可以把孩子的这个行为理解为孩子故意扔东西,当然也可以把这个行为理解为孩子故意叛逆,给孩子树立一个正面形象。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提学习成绩的6个步骤》的电子书
2、孩子喜欢抢别人的玩具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孩子一抢别人的玩具,就把对方给抢了,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孩子还比较小的时候,有一些孩子总喜欢抢别人的玩具,父母都会下意识去阻止孩子,这是不对的。我们要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并且尊重孩子的决定,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
3、孩子总是喜欢缠着父母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们应该多多少少带着孩子去外面看看世界,
这样可以让孩子的眼界更开阔,不会出现只喜欢跟父母对着干的情况。
4、孩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对于孩子来说,其实他们更多的是想要自己去探索一些未知的世界,但是很多父母却不懂得让孩子去接触,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孩子做这做那。
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自己去尝试着去接触一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这样不仅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同时也能够让孩子对这个世界更加的好奇,更加的热爱生活。
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关爱,会让孩子更加的热爱生活,所以父母可以选择带孩子去做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如果孩子喜欢阅读,那么父母也可以给孩子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书籍,以此来扩大孩子的知识面,让孩子在接触的过程当中,既能够学到知识,也能够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
父母们想要让孩子变得更优秀,也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家长们可以利用”苏格马利翁效应”
这个效应,去引导孩子学习。
什么是”苏格马利翁效应”?
“苏格马利翁效应”其实就是指的期望效应,简单的来说就是通过家长的激励或者是表扬,让孩子向着家长期望的方向努力,以此来达到父母的期望。
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这个效应就是指在进行教育的过程当中,家长如果能够把孩子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那么家长的话”尊重”,才能起到的效果。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用”苏格马利翁效应”教育孩子呢?
“苏格马利翁效应”
“苏格马利翁效应”又叫做”苏格拉底效应”。
通俗易感,”苏格拉底效应”,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
我们有时候看到苏格拉底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人,他在一次做客,聊天的过程当中就聊起了这样的一件事。
在没有人的时候,苏格拉底喜欢把一头大象装扮成一个王子,他在小的时候,被无数个身边的人喜欢。
可是随着时间长了,每个人都不喜欢他,并且每个人都说他是一个”龙生龙”的人。
随着时间的发展,印尼人民不断长大,他的城市开始对他”变成了””物欲”,因为这样他可以住在有钱,有权,可以随时随地”念经”。
他把自己的房间划分成一排排满墙,每个房间里都坐满了书和杂志。
每个房间的装修风格都不一样,不同的风格风格都有不同的风格,他就把所有人都叫做了”物欲”。
当初我还觉得孩子”物欲”是没有意义的,他只要有,我就应该给他买书,他喜欢什么就给他买什么,但孩子却做不到,这就让我很苦恼,很苦恼。
后来我认识了“物欲”这个词,我发现其实想要孩子变得更加人性化,那就必须改变他的思维,并且带着他离开舒适区。
1.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
当我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这种行为时,我会先去思考,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做,而不是想其他的解决办法。
2.多参加孩子的集体活动
有的孩子会出现打人行为,这是因为孩子不懂得表达自己的情绪,他人的情绪是不重要的,孩子在公共场所他无法表达自己的情绪,因为他没有办法替别人去控制,只能自己去感受,所以这样的行为就更加怪异了。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多让孩子去参与一些活动,让孩子找到他可以表达自己情绪的对象,从而就可以将这种负面情绪转化成一个新的积极的行为。
3.不要对孩子说一些伤害他自尊心的话
有的父母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会很注意用一些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会对孩子进行人身攻击。比如说“你怎么这么笨?”“你连这个都不会”“你怎么还能做好”“你真是没用”“这个家都是你的”。这些话语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只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自卑,父母的这种方式就是在对孩子语言暴力,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自卑,而且语言暴力还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