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岁的孩子不听话处理不好就离婚了,没有再婚,大概在三四十岁以前,把二十岁的孩子推向死亡的终点。
这样的结局是不是真的不是夸张。
最近从我的家庭系统的角度分析,妈妈与女儿的关系,可以说是最痛苦的婚姻,她如果想要当一名好妈妈,首先需要学会的就是,不在关系层面上压抑自己的情绪,尊重自己,认同自己,而不是用父母对自己的方式压制自己的真实需要。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提学习成绩的6个步骤》的电子书
但是,如果真正选择跟自己的情绪和平共处,则会在关系中激活自己所有的资源,处理自己无法处理的情感。
《你就是答案:活出独一无二的自己》这本书中,就教会了自己如何在冲突中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只有当自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担心、不担心,就不会再跟父母纠缠。
就像《你就是答案:活出独一无二的自己》中,当父母和孩子成为朋友之后,就会彼此之间有共同话题,就会让彼此更加了解,有了共同话题,一起探索各自的世界。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要让孩子获得成功,需要在孩子每完成一件事情之后,给孩子鼓励。
有了成就感,才会有自信心去冒险,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才会感受到真正的成就感。
所以我们不能仅仅是否定孩子,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放大镜找孩子的亮点,并加以放大,让孩子拥有更多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激励孩子继续向前。
如果一个孩子长期没有成就感,他怎么可能会有足够的自信呢?
4、
还有一些“骗术”
许多家长可能觉得奇怪,为什么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有这样的一些“骗术”呢?
有“骗术”就一定会有“骗术”
有“骗术”就一定行不通
“骗术”可不是“骗子”
有“骗术”就一定行不通
“骗术”指的是:
家长假装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实施“骗术”,
且骗孩子的内容应该包括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的日常情况、孩子交友情况等,
“骗术”包括以上几个方面。
比如:家长许诺孩子:“如果你完成作业后能做到10点,就给你买想要的玩具”、“期末考到90分以上,就给你买想要的玩具”等等。
孩子学习的动机、学习的动力、孩子渴望得到认可的愿望,这五大目标,构成了一个家庭教育的底层逻辑。
当家长面对孩子学习的时候,总是希望孩子多考满分,以提升成绩为目的。
对孩子期待过高,无法面对孩子内心的恐惧,或者说不知道孩子的想法和需求,认为孩子的事情就是该自己负责的,没有做到过问孩子。
有一种妈妈,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就特别焦虑,就想尽办法为孩子补补课,但是孩子的成绩却不理想。
家长越是焦虑,就越会对孩子的管教越严厉,甚至不惜挑刺,认为孩子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
长此以往,孩子不仅成绩不好,对父母的态度也会非常差,亲子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很差。
而这位妈妈其实就是陷入了一个非常简单的自我认知,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对孩子管教十分严厉的妈妈。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位妈妈通过自我反思之后,发现自己身上没有做错事,于是她选择了道歉,可是自己并没有做错事。
看起来好像没有做错什么,但其实她内心里面却有着非常多的委屈和愤怒。
而实际上,这位妈妈的方式,在孩子看来,就是一种自我否定的表现。
孩子的内心其实并没有完全成熟,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尊重,但是,我们的种种强制性要求,包括阻止,其实并没有得到想要的效果。
父母眼中的“乖”,也许就是孩子最大的“毒药”
孩子到底是真的“乖”还是“熊”,并不是天生的,很大程度上都是受父母的影响,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行为”都是父母的映射。
著名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曾说,如果你觉得自己被忽视,就会以破坏性的方式吸引别人的注意,包括父母。
我们要明白,这时候,孩子的捣乱,其实是有目的性的,如果我们能抓住他们这种好奇心,去强化他的这种行为,给予适当的教育,就能促使他们更好的成长。
调皮捣蛋、不爱学习、不听老师的话、甚至不遵守纪律、顶撞家长、不好好吃饭…………这些都是孩子叛逆期间常见的行为,父母不要为此大动肝火,更不要用惩罚这种粗暴的方式来压制孩子的叛逆,这只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