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男孩子不听话,不服管教,总是爱和父母对着干,对父母的说教一概不听,甚至还会和父母对着干,产生逆反心理。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这位家长送给叛逆儿子的信,在信中他先用一封信,写明了十四年的成长经历,他诚恳地希望儿子能够理解自己,并且为了儿子能够变得更好,他还把自己18年的辛勤劳动都写进了一封有针对叛逆孩子的信。这封信充满了家长对叛逆孩子的包容、理解和爱,我想这个伟大的父亲,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定会为儿子写下这封信,并且告诉他:“孩子,爸爸爱你,希望你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只有不断完善自己,以正确的价值观和优秀的习惯来充实自己,以适应现在的社会,将来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这样才能在社会上有所成就。而不是通过偷看日记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我知道你很优秀,可是我不希望你成为一个只顾着玩儿的人。如果你真的优秀,你要明白优秀是一种习惯,要去掉对别人的那份光环。”
最后,我想说:“孩子,在你的这个年纪,爱玩,是天性,更是对这个世界的探索。爸爸希望你有这样的自控能力,在空闲时间里,抽出时间来充实自己。爸爸希望你可以放下手机,做一个有趣的人。而不是被手机奴役,被手机奴役。”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提学习成绩的6个步骤》的电子书
想起之前看过的一则小故事。
馨馨在一个二年级的时候,妈妈因为一次家庭变故外出打工,馨馨馨觉得无聊,就迷上了手机游戏。妈妈知道后,就经常给她讲睡前故事,让她对历史有所感悟。
馨馨馨在故事里逐渐打开了对生活的好奇,这种好奇心也驱使着她不断地搜索游戏,直到她找到了久违的《我的世界》。
对于手机游戏,馨馨馨馨是这样做的:首先选择了一款闯关游戏,在游戏中找到了乐趣所在的乐趣所在。
接着在学习上,她渐渐找到了生活中的乐趣,并将这些乐趣分享给自己的家人。渐渐地,她的成绩有所提高,她的性格也开朗了,在班上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心理学上有一个“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在教育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效应,叫做“禁果效应”。
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要得到手;越希望掩盖的某个信息,越能激起人们的窥探欲。
这种由于单方面的禁止和掩饰而造成的逆反心理,即心理学上的“禁果效应”。
说白了,就是越是禁止和被禁止的东西,人们对于这种东西的好奇心会变得更加强烈。
因为它已经成为一种心理上的依赖,让人们更加迫切地想去尝试摆脱这种心理上的控制。
在家长的禁令面前,孩子是不会“坐以待毙”的,他们在快速地长大,能力在快速地增加。
所以,我们必须对孩子的成长有足够的认知,否则,我们将犯的错误不是“掩耳盗铃”,就是“自欺欺人”。
很多孩子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基本上就开始对智能手机产生了拥有的渴望。孩子对智能手机的渴望有错吗?
答案是:错!
因为智能手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有时候并不是在“谈学习”,而是在“谈未来”。
也就是说,父母的知识、能力、智慧,都是在“谈未来”的基础上产生的。
那么,“谈未来”又是如何影响孩子对知识的渴望的呢?
最近的一份《中国教育报》报告中提到:
56.3%的学生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接触智能手机,他们从网上学到了一些网络用语,“通过网络接触到了很多新鲜事物,有了解到一些真实的世界”。
这其中,有学习和成长,也有很多有用的东西。
但,很多孩子认为:
自己学习很枯燥,根本没什么用处;
读书很累,成绩很差,没有什么前途;
上课不认真听讲,被老师提问,很多学生都没选上理想的学校;
即使是孩子高考失利,也只想着回到老家所在的村子。
不仅如此,有些孩子还把自己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外公外婆当成了社会的免费保姆,天天看电视、玩手机,就是缺少和真实世界的接触。
他们永远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没有“我”,不被重视。
心理学家Dr. Steve J. Foggers在《不一样的童年》中指出:
孩子最重要的学习阶段就是0-3岁。
在这个阶段,孩子会认识到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他们学会了怎样与周围的人打交道,也会对自己的身体发育、性格塑造、情商发展都产生影响。
因此,家长对孩子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他建立良好的社交能力。
能做到的是:让孩子与现实世界建立联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良好的社会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