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和家人吵架是家常便饭,而吼叫和打骂却不知道在孩子的心中成为了最不可取的方式。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这个情况,并且在“吼叫”和家人争吵的过程中,也避免出现这种行为呢?
一、父母如何避免“吼叫”和“打骂”孩子,这3种做法值得参考
1、不要让孩子产生惧怕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提学习成绩的6个步骤》的电子书
如果父母总是以“武力”来让孩子屈服,当孩子不听话或做错事的时候,父母就会产生惧怕的心理,所以父母都是尽量让孩子屈服,这样的行为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缺乏安全感。
2、多做积极的鼓励和表扬
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做积极的、正确的事情,当孩子在完成了自己的事情之后,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对孩子的表现加以肯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可以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让孩子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如看书、听音乐等,可以让孩子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增加自信心。
3、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孩子的成长在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中,父母的感情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父母之间的关系和谐,能让孩子感觉到温暖,同时也能让孩子安稳的度过自己的童年。
4、激发孩子的潜能
家长不要觉得孩子的成绩是最重要的,所以家长一定要提高孩子的“成绩”,
通过考试的方式来开发孩子的潜能,以此来增强孩子的成长。
三、如何激发孩子的潜能
1、多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
许多孩子的成绩不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不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因此他们很容易被外在的事物所吸引,如果家长能够多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就能够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有机会去展现自己。
2、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孩子遇到挫折,也要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孩子在背后帮忙,当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时候,孩子也会很快的适应环境的。
3、“你一定要自己”
有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就是“你一定要自己走路”,当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之后,家长也会觉得很自豪,觉得孩子终于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孩子成功了。
于是就很有信心去帮孩子解决问题,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但是如果孩子遇到问题,家长不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无法独自解决问题,没有能力去解决问题。
那么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不会寻求帮助,而是依赖家长,找别人帮助。
这样一来,孩子也会因此缺乏自信,会有这方面的心理负担,而且也会不喜欢自己解决问题,也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做事情不自信,不愿意动脑筋。
家长如何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1.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要独立完成一件事情,首先要学会的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也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知道自己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做什么事情要有原则。
这样,当孩子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做了事情,就会养成有条理、有逻辑的好习惯,能够独立自主,这对于孩子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会有极大的帮助。
2.养成自己收拾玩具的好习惯
孩子上学之后,必须要学会整理自己的玩具,因为,当他有积木的时候,能够把自己的积木摆放得更好一些。
这样,当他的玩具坏掉的时候,孩子才会明白,这些玩具虽然有些“坏”,但也有它们的可取之处,可以开心地玩,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收纳整理能力,对他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好处。
3.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
在孩子年纪还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培养他们做家务的习惯。
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怎样整理自己的物品,比如,自己的书包、玩具摆放整齐的分类等等。
很多事情都是无法做到的,孩子就更加不愿意去做,导致在做家务活的时候,越来越困难。
不过,孩子做家务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有选择性”。
选择能给孩子带来好处的事情,不仅仅是做家务,而是让他更有动手能力。
比如,孩子要出去玩儿,我们会鼓励他跟小朋友一起玩儿,因为人多,孩子是要跟小伙伴互相帮助,不然的话,孩子就会感觉很辛苦,以后可能他就不跟小朋友一起玩儿了。
4、给孩子一个选择的机会
孩子只有体验了自己做家务的过程,他才会有自我意识,并且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比如,如果让孩子自己洗碗、洗衣服、洗自己的小袜子,那么孩子的成就感也会大大提升。
☆ 建议父母适当的示弱
很多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只会给孩子设定一定的要求,并且控制事情的发展。
比如,孩子吃饭时,父母就会要求他快一点吃,他不愿意的时候,就会说:“快一点,你就快一点”。
这样一来,孩子会觉得自己永远不如别人,会对自己产生怀疑,从而慢慢的变得自卑,而且不愿再去尝试和挑战新鲜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