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一个家长来咨询我们,前两年他的孩子甜甜上了初中,由于要上晚修,所以选择在学校寄宿,为了方便与家里联系,给甜甜配置了一个智能手机。
自从甜甜有了智能手机后就开始沉迷手机网瘾,也越来越不爱和其他人交流,渐渐的不上学了,家里任何人都拿不走她手中的手机,说她吧,她的情绪就会变得很激动。
出于对孩子的担心,妈妈带甜甜去做了心理辅导,但是效果不太理想。
为了让甜甜可以放下手机,重返校园学习,甜甜妈妈也花费了不少的费用到各个学习机构进行学习,但是两年的时间过去了,甜甜还是没有改变,同时反而增加了家庭矛盾。
无意中听了“如何30天帮助孩子戒除网瘾,建立手机界限,改善叛逆厌学”的课程后,来咨询我们,在了解我们的方案后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建立界限会影响孩子的人格健全吗?因为在网上看到过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父母对孩子太过专制,用侵略式的教育养育孩子,不利于孩子自由而充分的成长,更会压抑孩子的天性。
什么是人格健全?西南大学心理学院(教育部认知与人格重点实验室)对4000多人的测试结果表明,人格健全的人有6个标准:
第一,体验幸福。
是指对自己的生活状况有满意的评价,坦然面对现实,痛苦少。
第二,人际关系和谐。
积极的人际关系能激发积极的情绪,人格健全者能与人友好相处并平等待人。学会换位思考,为人着想,宽以待人,慷慨助人,就会在身边营造更为和谐的人际环境。
第三,积极乐观。
没有坏的事,只有坏的心态。凡事从好的方面去看,在困境中保持乐观。
第四,控制情绪。
心理学家建议,当我们与人发生矛盾时,一旦发现呼吸变急促,或脉搏每分钟高出十次,就赶紧离开现场平静一下。
第五,有所追求。
人格健全的人一定是有目标、有追求、希望人生过得有意义的。定目标、做规划、强执行,会让人生充满希望感。
第六,勇于挑战。
有一句名言说:“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的时候你还能坚持去做”。
通俗一点来理解,边界感也就是个人在社交过程中明确自己和别人的责任和权利范畴。既能够保护个人的空间,又不会对他人的合理空间造成困扰。
我们所说的建立界限,并不是完全控制孩子,不给孩子自由,相反,我们提倡的是,引导孩子有边界地使用手机。这在某种程度上,与人格健全发展的标准不谋而合。
试想一下,一个沉迷手机无法自拔的孩子,再给他无限的自由,不是让孩子陷入更糟糕的境地吗?不要忘了,家长对于教育孩子有一定的责任与义务,而不是所谓的给孩子无限自由放飞自我。
因此,建立界限反而更利于孩子的人格健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