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哭闹就是一个信号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听话、能好好说话、懂事,可是在孩子不听话时,常常会被孩子误解为“叛逆”。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提学习成绩的6个步骤》的电子书
“唉,我家宝宝,哭闹的时候只会抓大人的头发,不听大人的话。”
“可是小孩子就是不懂事啊!”
“我家宝宝特别不听话,总是跟大人对着干!”
“别人家的孩子”好像总是有无数种的理由在其中。
但是这真的是孩子的问题吗?
其实并不是,孩子的成长发育规律决定了他不听话,从儿童发展心理学角度来说,2岁的孩子并不是叛逆。
而是在2岁孩子的反抗期出现了,只不过因为3岁孩子的自控力不够强大,他们会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在自己的需求上,而且越叛逆,越让自己觉得很烦。
因此,有时候并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孩子的自我意识在起作用。
那些看起来很叛逆的孩子,其实内心都住着一个隐形的妈妈。
-01-
妈妈的焦虑,源自于对孩子的“完美主义”
同事张姐,是一个新手妈妈,一直都在努力学习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好。
因为疫情期间在家办公,所以白天张姐休完产假在家的时候,一定会带着熊孩子,看动画片、看新闻。
和大多数妈妈一样,张姐也会经常焦虑,因为疫情期间公司里安排的课程排的满满的,人际关系处理也都不是很好。
但是,最近她开始学习了一些育儿知识,知道要怎么做一个好妈妈,避免对孩子的控制型人格伤害。
比如,她遇到女儿打针痛哭时,就会告诉她:“打针痛哭不是因为疼,而是因为害怕,所以才打了针。”
而让孩子打针痛哭的同时,张姐也会告诉孩子,打针痛哭不是因为疼,而是因为害怕。
让孩子了解疼痛,并且告诉她,“打针痛哭不是因为疼,而是因为疼。”
其实,打针痛哭不是因为疼,而是因为害怕。
怕孩子哭,是因为大人恐吓,而孩子哭是因为不想让大人惩罚,所以才哭的。
但是大人要求孩子不许哭,是因为大人是不允许孩子哭的,孩子不能哭的。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自己的恐惧,当恐惧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演变成“憋屈”,不开心、不快乐,这也是一种攻击性行为。
大人要做的是,对孩子保持和善,允许孩子哭,允许孩子哭,允许孩子哭,允许孩子哭,给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只有爱对了,孩子才有真正的安全感。
第二个是“妈妈不在”的阶段,正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时候。
之所以给孩子建立安全感,是因为在一岁多的时候,妈妈离开了,孩子内心的焦虑更多。
所以到了两岁左右,妈妈对孩子的哭声都要敏感,甚至要顾及其他人的感受。
孩子到了两岁后,有的孩子在一岁半到三岁之前,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分离焦虑。
也就是说,孩子在三岁之前,只要有一点小情绪,妈妈就会围绕在他身边,随时随地的陪伴他。
不过这种陪伴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妈妈的陪伴会在无形中消耗掉孩子的安全感,影响到孩子一生的性格。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过:“真正的母爱是用心的抚摸孩子的心脏、皮肤和灵魂,这是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基础。”
母爱的缺乏,会让孩子的心理免疫力下降,甚至会出现焦虑情绪。
即使孩子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父母仍然要抽出时间陪伴孩子,不能时不时与孩子说说说话,做孩子的知心朋友,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心里话,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帮助孩子一起分析解决困难,而不是一味指责孩子。
2. 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小秘密
这种行为会让孩子认为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并不是一个仅凭自己的想法就能让父母知道的小秘密,更不允许他们去保守。这样的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并且对于父母会产生极大的抵触情绪。
3. 让孩子对父母产生距离感
一旦孩子觉得父母对自己有了不信任,就不会再向父母敞开心扉,只会用冷暴力去对抗父母。这种情况下,父母就要注意对孩子说话的语气和态度,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尊重自己的,是可以接受自己意见的,这样的孩子会更加信任父母,也更愿意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他们知道就算自己说错了父母也不会抛弃他们。
4. 家长要给孩子做好榜样
如果父母自身就存在“手机依赖症”,自然就无法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因此,家长在平时的相处中,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让孩子效仿自己的错误。比如当自己晚上睡觉时,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如果自己玩手机声音太大或者是太兴奋,也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减少孩子玩手机的欲望。
孩子爱玩手机,父母要负很大的责任,不要轻易地把手机给孩子,更不要轻易给孩子玩手机,孩子上瘾了,家长一定要及时进行阻止,不要带着孩子去做危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