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五年级不听话,小学时成绩非常好,后来初中和高中一别两宽,就很不好管了,几乎不听老师的话,考试也没及格,妈妈打过,也骂过,但不管用,我不知道怎么引导她。
做了十几年的中学老师,遇到过很多厌学叛逆的孩子,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针对这些孩子,老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看,她就知道玩,能不学习吗?”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提学习成绩的6个步骤》的电子书
家长也知道,不能一下子让孩子学习,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
但是很多家长容易犯一个错误,总是想着控制孩子、规划孩子的人生。
比如:送孩子去上各种补习班,却很少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是不是孩子的兴趣。
如果孩子对学习以外的事情,都表现得很抗拒,那才是真的有问题了。
我们必须要承认,人的一生中会经历几百几次考试,每一次考试,甚至是整个人生中都会有无数次考试,即使是成绩,也绝对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考好考坏,孩子都希望你能够开心快乐的生活,但在竞争中,失败也绝对不等于失败。
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将来有个好的发展,有一个好的未来。
但这并不是说不能考好,而是孩子在考试的过程中能否挺过这个过程,能否考出最好的成绩,还是比较关键的。
孩子考了高分,家长会说“你真聪明”,可聪明孩子能考高分吗?
考高分,家长说“你真棒”是家长惯用的一种表扬孩子的方式。
考高分,当然是好的,但如果孩子没考好,孩子心里也会不好受,还会念叨这个学习这么难,考不上大学以后怎么办?以后怎么办?以后怎么办?
这个时候家长可以把这个目标转变成简单的对孩子说“你这次争取考得更好”,比如说“你这次争取达到前三名,我就给你买”。
这样孩子觉得家长可以理解为自己付出了努力,达到了目标,那么也就没有必要再抱怨了,而是应该庆祝一下,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没关系,我看到你现在努力学习了,那时候是不是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让你更好的发挥呢?”
孩子就会因为你的鼓励,知道努力是自己的事情,并且有信心去实现目标。
2、家长应该以身作则
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厌学,就是因为家长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不专心,会影响到孩子。
因为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看电视,为了让孩子安静下来,就会拿起手机给孩子玩游戏,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会沉迷于游戏,无法自拔。
有的时候,孩子厌学只是因为家长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孩子产生了一些负面情绪。
比如说,遇到了一些挫折,或者是学习成绩比较差,就会自暴自弃,觉得自己不学习都无所谓了,这时候家长就会告诉孩子,你现在不学习,那么你以后就要靠自己的努力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只能靠父母养活,没有办法养活自己。
所以孩子就会有很大的挫败感,因为他找不到自己的价值。
然后就会厌学,只有知道了自己的问题后,孩子才会主动去改正,可是孩子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反而让孩子变得更加严重,更加不爱学习,甚至有可能辍学。
父母也没有意识到,孩子出现问题,本身就会让他们产生这么多内疚感,
而内疚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如果父母不想办法解决,而是任由孩子发展下去,那么孩子内心就会出现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呢?
这就涉及到心理学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叫做“自尊心”问题。
“自尊心”这个概念是心理学术语,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过分强调个人利益的心理特征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形成的一种自我印象,而这种印象就会伴随着个体的生理心理特征,如虚荣心、完美主义、依赖性等。
一旦孩子的心理特点受到影响,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否定自己,进而形成一种自卑的心理状态。
很多因为父母焦虑、对孩子过度保护的父母,往往都喜欢以爱的名义去剥夺孩子的“自主权”,所以,家长们也习惯性地把孩子“对着干”,这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
教育理念的冲突也会让孩子陷入困境。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感觉,总是希望孩子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就可以把事情做好,但孩子越是长大越是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不被尊重,因为长大了,做事的方式已经不那么“协调”。
这时,他们就会觉得自己的努力,甚至会因为自己对孩子的爱变得“不够坚强”,让孩子感觉自己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教育方式。
“有本事的家长都会关注孩子的教育”,这句话乍一听是不是有点道理。可是对于孩子而言,他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本事”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