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孩子不上学的孩子的区别
看过一个故事。
一个孩子,他们是独生子。
同学们都很喜欢他,老师喜欢他。
他从没发过脾气。
爸爸妈妈都特别宠他,所有人都顺着他。
他也从不与别人吵架。
因为爸爸的疼爱,他会在心底里生出一股巨大的力量,令他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一切艰难险阻。
为什么不愿意与父母争辩呢?
因为他长大了。
他想跟你吵架。
因为父母习惯性把他当小孩,用命令的语气,要求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当孩子被要求“不听话”时,他的本能反应就是抗拒。
他顶嘴,你越说越激动,或者因为你自己都没做到,孩子越会顶嘴。
所以,不想父母总是说自己是对的。
让孩子认同你的话。
比如:
“你要懂事。”
“你要懂事。”
“你不要乱跑。”
“你要懂事。”
“你不能自私。”
“你要懂事。”
“你要听话。”
这些标签一旦形成,孩子在人际关系中就会把自我认可和讨好他人放在同伴的前面。
当父母喜欢把孩子与别人的比较,成为自己发泄情绪的工具。
他们想让孩子做自己的追随者,却忘了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和孩子一起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这种教育模式就是一种“精神虐待”,它会将孩子的价值体系完全建立起来,孩子的情绪模式和自我认同都在遭到破坏。
让孩子活在“应该被好好被好好被好好被好好被好好被好好被好好被好好被好好被好好被好好被好好被好好被好好被好好对待”的循环中,那就是对孩子人格的虐待。
还有一种父母总是贬低孩子的存在,总是说“有什么用?你还不如一个天上环游世界的人”。
孩子有这样的想法,是出于父母和自身的原因,或者是他们本身所处的环境和经历,才会使得他们在面对父母的时候,选择了消极悲观、以“父母不好”为借口,不去上学,以此来表示自己内心的不满。
在孩子的意识中,“自己不好”、“别人不好”和“世界不好”对于他们而言,都是一种否定。
他们会认为自己不够好、不配得到爱、不配得到爱,所以他们也会通过抑郁的方式去应对自己。
3、 孩子不会好好说话
因为抑郁症的孩子缺乏自我,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想法往往是孩子对事情的感受。他们觉得孩子的行为,无非是对自己没有要求而已。所以,他们不愿意去好好说话,更不会好好说话。
我们可以试想,如果孩子听到父母对自己的不满,或者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孩子会怎么想呢?
他们不会想着如何去改变父母,只会想着如何和父母对抗下去,甚至他们会认为父母特别啰嗦。
他们会把这样的情况也当作是一次“自我反思”,因为他们会认为,自己对这个家已经无能为力了。
4、 孩子对社会功能的不清楚
父母要改变自己的角色,想要了解孩子,先要了解社会。
青春期的孩子有三个主要的需求,一是情绪的包容,这是给孩子的一个错误的示范;二是社交的需要,这是给孩子的一个错误的示范。
这三个需要满足不同的需求,孩子的情绪就有可能会不一样,有的孩子可能会觉得很生气,有的孩子觉得很委屈,有的孩子觉得很受伤害,有的孩子感觉被忽视。
这就使得孩子的情绪不能被及时的处理,这些情绪就会在孩子的内心形成一个自我封闭的空间,这时他的行为就会以偏概的、中性的方式发生,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孩子长大了就成了讨好型人格、缺失独立人格的原因。
2. 允许孩子表达情绪
我们看到的一个案例,一个孩子不小心摔坏了家里的一个花瓶,正要跟妈妈说,妈妈却觉得这个花瓶是个修理砸破的,就立即夺过孩子的东西扔掉,并且吼道:“谁干坏了你就给我一个新的瓶子,自己有了东西不能要还给妈妈。”
原来孩子打碎了一只碗,妈妈非但没有大骂孩子,还端了一盆水给孩子洗。孩子在妈妈的影响下,也开始跟着妈妈学习,要花钱才能换新的。
3. 对孩子有底线
在国外的综艺节目《中餐厅》里,一个叫苏青的男生,因为喜欢打篮球,所以在追了好多明星之后,不仅成绩下降了,而且脾气变得很暴躁,最后被爸爸赶出门外。
其实,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意味着身体在发育,他开始发育了,但是他的思维模式是单向思维。
而家长如果没有注意到孩子思维模式的变化,而是采用“暴力”的方式,这种沟通方式就会导致孩子更加不满,更加和父母对着干,要么是在顶嘴的时候,父母说什么都是错的,不听,要么就是父母越说越离谱。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让孩子4-8周重返学校爱上学习的六个步骤》的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