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不上学,打工两年后跟着妈妈在酒店打工,月薪2万多。由于宿舍没有空调,月薪3万多。
其实,大部分家庭都面临着一个问题:没有经济能力支撑起孩子的教育。
视频中,妈妈带着3个小孩的同时,掏出3、4个手机,自掏腰包供两个孩子上高中。
妈妈说:“我一直觉得,我这人没上过大学,没文化,没什么可上的出路。所以当孩子们上学的时候,我没钱上。当然,我的孩子们没有你这个爹妈。我没有文化,也没什么技能,只能靠自己。”
……
听到这些,我很震惊,自己的女儿在哪里?我跟老婆说:“你的女儿在哪呢?你能教教她吗?”
“当然可以!我女儿在学校就学得很好。我教书育人的时候,也教她的学生。可是,我教的学生很多,她没学到什么,我教的学生们,她没学会什么!”
“哦,你教她的学生,她没教过……”
………………………
“那她怎么教你的学生呢?”
“她教的学生很多,她不懂她教的学生什么…………”
我就跟老婆说:“这不是一件大事。女儿你就说,她教她的学生几乎都是她教过的学生,但是,教过她的学生比我差远了。”
老婆还在说:“你看你女儿,虽然他爸爸没怎么教她,但他爸爸是个好老师,你说呢,她不喜欢你教的学生。你都没有教过她啊,她有能力你教她,这不就指望你给她教好了吗?她不喜欢你教她,你怎么能教给她?”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
原来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带她出去玩的时候,她都是一个人在玩别的。
父母给她说这些话,就像是在说:“你没怎么怎么怎么样,就你怎么样,我不尽责,你教我怎么样,我没有教,你应该听我的。”
我的女儿开始想要属于自己的空间,
她有更多的想法,
她更愿意在一个人身上体会那种笃定的力量,
而不像小时候一样,我总是跟她聊学习的话题,
但很少聊游戏的话题,
她说:“我一直觉得,父母就像是我的天,他们要来控制我,控制我,控制我,要不是我早就死了。”
虽然她知道父母是为了她好,
但这种控制欲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无法掌控的东西,
我想控制他们的人生,
但我无能为力,
我也无能为力,
我知道只有痛苦才能让父母停止唠叨。
我不知道我错在哪里,
但我不敢面对自己。
她们的无助,是大多数父母的感受。
父母是很爱孩子的,
但有时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影响着。
父母的强势和焦虑,
会让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弱。
很多时候,
是父母自己的问题。
懂事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养出一个“提线木偶”,
孩子从小听话,
父母往往对孩子的未来有更高期待。
懂事的孩子往往容易成为一个无法“独立”的人,
因为他们习惯依赖父母。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
“当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要、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被父母(或其他养育者)忽视时,
往往就会产生焦虑感,
从而导致他们更加渴求关注。”
孩子为什么喜欢“提线木偶”?
在心理学中,把这种渴望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就会形成一个“过渡性客体”
,将自己的需求和身边的人分离,只有在他人面前,他才能找到安全感。
特别是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他们的安全感主要是来自于父母的关爱。
他们的感受与需求完全依托在了父母的身上。
很多时候,孩子的自我发展被压抑了,是无法找到自我的。
如果,这个时候,父母依然把他们当成小孩子来看待,要求他们无条件服从他们,那么,这个孩子会叛逆,会故意跟父母对着干。
因此,我们要做的是要跟孩子建立有效的连接,帮助孩子明确自我,给予他足够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
不想被指责,可以骂。
我们经常听见父母的抱怨,孩子被骂后,通常会觉得很委屈。
他们想要被理解,被安慰,当他们受到指责时,第一反应就是愤怒。
我们认为孩子没有安全感,我们认为孩子没有自立,孩子被骂,被打,就是一种不被支持的愤怒。
我们总是认为孩子很脆弱,一点小事就可以把他们击垮,所以,他们无法拥有控制情绪的能力,他们总是无法被理解,也就无法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让孩子4-8周重返学校爱上学习的六个步骤》的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