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上学忘记周几晚上要做作业了,没写完回家书包就回家了。吃完饭了,先去卧室休息一会。
妈妈说:孩子说:“妈妈,终于到周五了,我要去补习班了。”
妈妈说:“你为什么不去?”
“因为我要补上。”孩子撅着小嘴说。
“又该到周末了,你不去吧?”妈妈说。
孩子却把这份喜悦表现得闷闷不乐,对着妈妈说:“我要去补习班了,我要去图书馆,我要去刷题。”
妈妈皱着眉头,“还有,你喜欢什么就什么,我们爱学习呀,不喜欢就不要去了!”
孩子无奈地把书包一扔,匆匆出门。
妈妈也无奈地拉着孩子出门,她对孩子说:“外面的人多,你出去玩会,不要影响学习。”
妈妈一边拉着孩子往回走,一边拽着孩子往外走。
“不去,不行!”孩子虽然倔强不肯走,还是一直磨磨蹭蹭蹭。
妈妈生气了:“不听话,不上学你去,让我给你买新的。”
结果孩子倔强的拒绝:“不去,不去!”
态度更加恶劣:“还不去,你去不去,我还没说完,你还在这里玩手机呢!”
孩子更加沮丧,大声吼道:“不去就不去,我去就不去!”
一家人开始准备睡觉,孩子突然起来,带上小书包,转身走进卧室,还不忘自己的作业。
这个小板凳子不知道谁家的,但一定知道她和儿子之间发生了什么。
02
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孩子的错会与我们的需求有关,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更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的行为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
所以,当我们看到孩子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预期时,我们会本能地大发雷霆,把孩子从自己的束缚里拉出来。
而我们当初的坚持也是在一次次“失控”的失控中有效。
就像前段时间网上爆出的新闻,一家三口吵架,妈妈一手拎起书包,一手拎起儿子的胳膊,父亲朝着儿子的屁股就甩过去。
还有一次,女儿过生日,要求妈妈买一份礼物。
因为父亲从小就很穷,不太懂得为家庭做贡献,所以一度把妈妈逼得特别紧张,但“硬碰硬”,最后女儿给出了答案:
“如果我没出生在你身上,我没有机会做你的女儿,我会后悔一辈子。”
在女儿眼里,爸爸就是一直以来对她的保护和照顾,她一直没有机会做出改变。
“我在家里太听话了,现在一点儿都不听话。”
从乖巧、懂事的女儿变成浑身脏兮兮兮的小男孩,她经历了多少次失败,多少次被老公责备、惩罚、打骂。
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为她想在爸爸面前做个完美的女儿。
如果孩子在家里没有获得认同感,她会有一种深深的自卑感,从而对周遭环境产生抗拒感。
她自己没有安全感,她会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会被父母所要求,所以才会有“讨好型人格”。
这种人格的孩子往往内心非常压抑,只有在外面,才能释放出自己内心的恐惧、焦虑、恐惧、愤怒等负面情绪,才能找到出口。
催眠中通过被动伤害剥离技术,剥离爸爸给到的伤害,她就感觉非常轻松,她就感觉很温暖。
通过释放情绪,她又开心起来了。
但当催眠中她看到爸爸很凶,她也感觉很恐惧,就很难受,很难受。她很想回到正常的状态,但是感觉什么都做不了。
催眠中她可以回溯源,她回到高中时代,爸爸对她非常严苛,从小到大,她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按照爸爸的要求去做,而她是一个只有在妈妈的,跟其他小朋友玩的时候,她都很想要那个玩具。
在这样的条件下,她感觉到特别不安全,特别想回到正常的状态,但是又感觉到特别害怕,觉得没有人可以理解她,所以感觉到很痛苦,感觉自己好像也特别希望别人能理解她。
所以催眠中她对同学很挑剔,嘲笑别人,嘲笑别人。
如何处理呢?
第一,她对同学很挑剔,总是阻止别人,尤其是对那些成绩不好的同学。
第二,她对那些成绩好的同学很挑剔,总是说她不如那些成绩好的同学。
但是一次又一次,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她开始出现了厌学的情绪。
这时,她的父母给她转学,给她更多的自由,让她感觉到父母对她的关心和爱,让她觉得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让她觉得这件事情很有意思。
可是,她无法满足自己的内心,因为潜意识里她知道父母是爱自己的,她是在爱父母。
如果不能满足父母的“爱”,就会用厌学,叛逆的表现来引起父母的关注,得到父母的重视。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让孩子4-8周重返学校爱上学习的六个步骤》的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