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明天不上学了,想好了他又要在家呆几个月了,跟我在闹不吵。
这不一周都是在家里上网课,陪他学习,上课的时候还要应付其他科目老师的讲课,应付作业,好像已经在尽我的能力了,每天工作到这么晚也是要洗澡,给他洗衣服洗漱,帮他整理书包,还要做午饭,真的是头大。
一天晚上他是这样的,我收拾完就在床上躺着,爸爸在沙发上睡着,妈妈躺着,哥哥在客厅里捣乱。
直到我下班回来,看见床上的被单。
爸爸在床上躺着,用手捧着妈妈,对我说,“明天俺太太去医院,咱们得拿个大医院的药。”
我照例去了医院。
医生看着躺着的小哥哥,叹了口气说:“你去吧,明天给你的医生开药。”
我再次拨通了医院的电话,等了很久,等来的是噩耗。
急诊科医生马上开了病危通知书,让我回家。
等我终于来的时候,这位医生怀里已经躺着一具箱子。
弟弟的父亲已经去世了,母亲只有一个孩子,这对父母也是死于一身。
“孩子的母亲”,不知道是她的抑郁症发作,还是误诊,只是不清楚她现在的情况。
她把这件事和父亲说了,父亲说:“我也不会怪他们。”
然后,他离开了,留下了这个年轻的生命。
哥哥的离世,让我看到了一个心理咨询师尚在读的是年幼时的自己。
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新闻,以为是个例,但事情发生在2005年11月。
那年年9月16日,崔尔康参加了心理学团体特训营。
当时,教官让崔尔康加入一个做量表的团体,并且要求填写一份自我评价表格,填写一份报告。
然后,他便用专业的方式,让学员在自己的各项评价表格上进行签名。
当时,他的队伍在招募里,签名共50多份。
他也在签了一份调查问卷,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真实情况,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人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变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崔尔康很快也将孩子的现状和战况向家长报告。
当他看到这份调查报告的时候,他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得一览无遗。
和成年人沟通的方式,让孩子们有机会敢于表达,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
他在采访中提到: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死记硬背、命令式教育,现在很多父母不再采用倾听的方式,或者说,“听不听是听不行”,“听不懂,就别想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交流,缺乏信任和尊重,
怎么可能让孩子接受自己呢?
这种方式的弊端,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疏远,
孩子无法建立稳定的安全感和自信,长大后,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3.无视规则,不懂得约束自己
孩子的安全感,来自于父母的尊重和关爱。
在孩子眼里,父母不再是权威,而是“权威”,他们需要尊重,也会反抗。
而当父母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给到孩子关爱,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进而害怕父母抛弃自己,不敢表达自我,不敢约束自己,没有安全感。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会变成没有责任心的巨婴。
孩子不乖的时候,“暴力”只会用暴力来解决,但如果不懂得收敛和树立规则,以后想改掉也是困难的。
比如,孩子不听话,坚决不让吃糖,父母偏偏会打孩子,甚至在孩子哭闹的时候,还不忘了说:
“别哭了,再哭就把你扔掉。”
孩子想要糖,父母拒绝了,孩子就会把糖当成是自己的“绊脚石”,从此离开家,离开父母,独自闯荡江湖。
他在心里只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妥协,一种是顺从,
两种都不能解决问题,一定要记住这两个原则:先满足自己的需要,再迁就别人。
当然,这个过程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父母要做好心理准备,否则孩子会变成你嘴里的那个样子。
正确的做法是在心理上让孩子接受父母的要求,明白父母的要求。
但也可以借助一些具体的事例,让孩子明白:闹情绪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比如,当孩子把玩具拆分后,父母可以对孩子说:“这个玩具也是你的,但是你觉得拆分结束得怎么样呢?”
当然,父母们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在这个过程中随意给孩子贴上负面的标签,比如说孩子把玩具弄坏了,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弄坏了,妈妈可以帮你修好,但是你不可以不小心弄坏的话,妈妈会生气,你下次要小心些好不好。”
等孩子知道了父母的态度,再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也不容易引起父母的情绪,最后还是会尊重孩子的选择,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让孩子4-8周重返学校爱上学习的六个步骤》的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