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岁不上学能干什么呢?我在这个当老师的时间,说了多少遍,怎么就突然不去上学了呢?
也许老师说的确实是事实,但是面对学校领导的追问,也让我无可奈何。我始终觉得,校领导老师说的是对的,都是为学生着想,可是为什么我的同学不想上学呢?
无奈之下,只能无奈地同意了。
可是就在我要开口,到学校门口的时候,还是不见人影。
再后来,还是在学校附近的一个理发店,男孩进去之后,看见他的妈妈还在训斥他,周围的人都在观望,只好把他妈妈拉过来,让她带着他理发。
可是,在他妈妈的不断叹气之后,他很快就不再哭了,蜷缩着起来。
虽然他的妈妈在掩面,但是她的心情是“啊啊啊”的。
自此之后,他的行为也慢慢发生了变化。
他开始变得没有礼貌,很讨厌自己的班长,经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但是看到什么东西都会逗他,他变得很容易和自己的同桌握手言和,老师就经常向他请教了问题。
他的成绩也渐渐提升起来,他喜欢上了玩游戏,他不玩游戏就觉得没意思了。
他现在能按时完成作业,作业也会按时完成了,但是他对学习感觉不是很大的兴趣了。
所以,父母平时不要太过于看重孩子的成绩,当孩子没考好时,要鼓励孩子,让他找到学习的乐趣,对孩子的成绩的提高也是有帮助的。
3. 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有些父母可能会觉得自己家的孩子就是很平庸,哪怕自己的孩子再优秀,如果不优秀,那也是自己的孩子,应该得到家长的尊重。
这样的话,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所以,父母一定要想办法激发孩子内在驱动力。
如果孩子现在成绩已经很不错,还需要继续保持,那么父母就应该重点关注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在学习上,父母不要太注重结果,而是要注重过程。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外部动机,把孩子的学习目标进行一个结构化、时间的限制,当孩子能够得以实现目标时,奖励也就多了。
举个例子:
小明去参加一个比赛,他拿了第一名,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给孩子一些奖励。
父母要做好工作的前提是不要说“小明在参加比赛,在拿到了第一名”,而是说“小明取得了第一名,小明真为你感到高兴,我为你感到高兴”。
这里要注意,这里说的是“高兴”,而不是“你很厉害”。
这是一种“奖励”的语气,而不是“夸奖”的语气。
而且,这种表扬并不是说“你真棒”,“你真聪明”之类的。
而是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能够自发的做出一些积极的反馈,这时候就已经具备了一些“自我激励的能力”, 如果这个时候,家长的表扬是“你在尝试过很多次后依然做得很好”,那孩子就会得到了鼓励,并且获得更多的自我认同感。
另外,父母的表扬也可以鼓励孩子,让孩子获得更多的信心。这个时候父母要告诉孩子,孩子是可以学好的,
比如:“你这次数学成绩考得比上一次提高了,妈妈看到了你在努力,很欣慰。”
和孩子制定学习计划,而不是父母监督,让孩子学习,孩子需要有计划的学习,这样孩子就能够培养起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7、坚持练字
练字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如果孩子能够坚持练习书法,不但可以让孩子的字迹清楚、漂亮,还能够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也能够慢慢地发现自己的字迹,慢慢地写出一个漂亮的字。
8、坚持运动
运动会让人更加有精神,更加阳光,身体会更加健康。每天坚持运动可以让孩子更加有动力,身体也会更加的健康,在学习的时候更加专注,对学习更加充满信心。
很多家长会说,我们也知道,每天要督促孩子去学习,但是每次孩子都是我行我素,让孩子养成了这个习惯。当孩子尝到了学习带给自己的好处,那么他就会慢慢地把这个好习惯运用到生活中去,在上课的时候,课堂上的知识点都能够听得懂,课后的作业也能够及时地完成。所以,对于家长来说,平时无论是陪写作业还是陪写作业,都要坚持陪伴。
如果一个家庭养成了好习惯,那么这个孩子就会更加自信,因为他可以在学习的时候变得更加专注,那么他就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同时,我们要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这个习惯就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好习惯的养成会给孩子带来的最大的成就感,要想培养孩子好的习惯,那么就需要父母花费大量的时间,大量的耐心去进行陪伴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