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上学是抑郁症吗?这不是病,而是青春期阶段的一个正常现象。这个时候我们去看心理医生,然后才会去看心理医生,如果去看心理医生,那就是抑郁症,在孩子的行为问题,在青春期的不上学,做出非常明确的诊断为抑郁症。
所以,很多孩子不去学校了,不是他的问题,而是他的问题,而且我现在已经帮助他回去上学了,而且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学习节奏,这一点很重要。
我们必须有耐心,要等待,要慢慢等,不要着急,不要催促,这样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你越着急,他越慢。我们要慢慢等他回到学校之后,会有一个非常好的结果,不要着急,不要急功近利,不要给他压力,不要给他规定,不要给他贴上“叛逆”的标签,不要怪孩子,要相信他,不要给他包袱。
如果实在是太着急了,有时候可以给孩子一点时间,让他稍微等一下,这个过程中,不要去催促,你要做的是让孩子认识到他其实有做得比任何人都好。
当他体验到自己可以独立完成,是因为他有向上的力量,所以孩子就愿意尝试去做。
然而,如果孩子表现出来的慢,家长不知道,要理解,帮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帮助孩子克服困难,让孩子在坚持中慢慢积累自信。
孩子不愿意去学校,除了手机问题,还有一些个人爱好也是孩子不愿意去学校里面的原因。
孩子不愿意去上学,除了手机的问题以外,个人爱好也是孩子不愿意去上学的原因,孩子不愿意花心思去学习,不愿意和其他人打交道。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找到孩子不去学校的原因,然后再针对性地去帮助孩子。
2
、控制孩子玩手机
手机作为现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不可能限制孩子玩手机,但是一定要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
曾有记者采访了10岁孩子,其中一个男孩子说:“我爸爸妈妈都不知道,我每天都会玩手机。”
还有人说:“我有时候玩手机是因为我有些病了,他们不相信。”
当孩子玩手机时,父母首先要做到不玩游戏、不过度使用,多关心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有没有交到一些积极的朋友,只有父母才能知道,孩子的生活、学习和健康,否则一定会出问题。
3
、家长尽量减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机
父母玩手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孩子。孩子在父母面前,也会玩手机,尤其是到了晚上,甚至在孩子哭闹的时候,会把手机放在一边。
也许很多家长会觉得,这样陪孩子,孩子根本不需要大人陪。
其实,父母的这种行为,恰恰是在满足孩子对安全感的需要。
孩子喜欢玩手机,是因为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总是显得那么无聊,让孩子觉得无聊,因此,他们才会用手机来打发自己。
所以,家长可以尝试着用其他的事物来填补孩子内心的空白,比如,跟孩子一起出去旅游,陪孩子一起做游戏。
也可以通过一些亲子游戏,让孩子明白,手机是可以玩的,而不是只要手机出现在自己的眼前的时候,就一定要按照规定好去做。
这样不仅能够让孩子明白手机不仅仅只是游戏,也能够学会如何正确地使用手机,对于孩子来说,手机只是一个可以用来查阅资料的工具,而不是让自己被手机控制的对象。
4
带孩子到户外活动
其实,孩子对手机并没有那么大的兴趣,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太多的想象力,总是对手机等一些事物产生好奇心,在没有家长的约束下,往往会不断的拿起手机,其实这些都是在无聊、好奇的状态下,孩子才会去玩手机。
所以在这个时候,家长就要给孩子安排一些娱乐活动,比如说,到了晚上,一家人一起看一部电影,那么一家人一起去看一部电影,这样的话,孩子就会逐渐的离不开手机。
所以,家长在发现孩子爱玩手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去阻止他们,不然的话,可能就会让孩子陷入到不良的状态中。
所以家长要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比如说去博物馆,那么这个时候孩子就会把时间花在户外活动中去,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而且还能够有一些接触到更加新鲜事物的时间。
3. 鼓励孩子去发现一些新鲜事物
孩子在小的时候,他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其实是非常的浅薄,并且没有掌握的很好,所以在这个阶段,家长一定要鼓励孩子多去发现一些新鲜事物,这样的话,孩子在长大之后,也就不会总是喜欢抱着手机。
因为在孩子的小时候,他们都是非常喜欢去探索的,如果我们不鼓励孩子去接触到这些新事物,那么孩子的好奇心也就会更加的旺盛,从而就会有一些孩子沉迷于手机,想要去手机里寻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所以,我们家长应该正确的去引导孩子去接触到一些新鲜事物,比如说可以带着孩子去一些书籍,带着孩子去博物馆,让孩子去感受一下那些以他们为中心的世界,去培养孩子对于世界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