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上学犯法吗?不,不犯法。
文章结尾
上个星期,女儿去学校上学,回来告诉我说她不想上学,说学校同学经常议论她。
第一天我就没说什么,挺高兴的。
第二天,她说她也不想上学,我们就商量一下。
第三天,她说她不想上学了,我才说了她。
我就给她看了她的诊断书,诊断出她是双相情感障碍。
我问她,是不是还有别的心理方面的困扰和困扰没有。
她说:
“怎么可能呢?我现在状态不好,但我还是觉得开心不起来。”
她说:
“所以我会想,当一个人心情不好的时候,她真的是不正常的。”
但是在此基础上,她又想把心理问题当做一种可能性去应对的尝试。
而不是把精力集中在“不想上学”上。
所以在催眠中,当我再问她“你是不是因为老师批评你了,或者说你在学校里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了”时,她说,“我就是感觉自己快被压垮了”,而不是“我的感觉不好”。
当她意识到她有这样的想法时,其实她已经在大脑里反复强调自己不想上学,不想离开这个特定的环境。
再问的时候,她会说“学校里有很多人际关系让我觉得很紧张”,而不是“没有人喜欢我,他们总是欺负我”。
当她说到自己想死掉,觉得死亡是一种解脱,而不是一种解脱,她的脑海里浮现出很多“死掉”和“解脱”的场景,这些消极的联想,让她更加难以接受现实。
02
接纳孩子的“休学”
就像前面讲到的小欣一样,她说自己能够承受住“休学”的压力,所以感到痛苦。家长首先要接纳小欣的情绪,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
可以跟孩子说:“你能够跟妈妈说实话,说明你很信任你妈妈,妈妈能感受到你对妈妈的这份信任。妈妈能理解你的难受,但是妈妈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帮助你,妈妈也不知道你要怎么面对这么多的困难,妈妈也不知道该怎么帮助你,你需要妈妈的帮助。”
只有家长能够无条件的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才会恢复健康,否则,只能是南辕北辙。
我在咨询中遇到过一位很厉害的妈妈,她的儿子在一所高中上学,高考都没考上,但孩子一直都很努力,她特别希望孩子能考上大学。这位妈妈说:“我很为这个孩子感到骄傲自豪,因为孩子现在的学习状态是我每天都要操心的事情。”
当孩子考上大学以后,妈妈焦虑的事情还有很多。这些事情,在我眼里看起来是小事,可是在孩子看来,却是妈妈不停的唠叨让他觉得很没劲。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妈妈,她在聊到儿子毕业后,想要创业,于是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开了一家服装店。她在老家的小店开了一家服装店,因为妈妈每天下午4点半下班,回到家,还要做饭、照顾家俱,很辛苦。所以她对儿子的教育一直很严厉,有时候稍微晚起了一点,她就会直接骂儿子。
她还经常拿儿子跟隔壁家的小孩做对比,让他们给儿子补习功课。
比如她会跟儿子说,你现在学习这么差,怎么能考上好的高中,考上好的大学,以后怎么能找到好的工作,怎么才能挣大钱等等。她的儿子甚至问她:“妈妈,我们考不上好的高中怎么办?”
母亲因为儿子成绩太差,只能让儿子读一个普通高中,更何况还有一年就要高考了,但她没有告诉儿子,儿子已经很努力了。
因为她没有告诉儿子,一定要考上好的高中,只要考不上大学就没有出息。
这样,孩子没有机会,没有机会,只能靠自己去争取。
其实,像这样的家长,我们看到孩子成绩不好,就着急上火,因为成绩不好,就责怪孩子,要求孩子去补课,希望孩子有好的前途。
我们的教育也是如此,好的教育,应该是帮助孩子找到好的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孩子从根源上提高学习成绩,那这样的教育,孩子能接受吗?
能接受的教育应该是尊重孩子,懂得尊重。
那么到底该不该尊重孩子呢?
因为如果孩子只是在学习上找不到成就感,觉得学习枯燥无味,那么孩子就不愿意去努力。
我们应该是告诉孩子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做一件事,那么这件事就会很有趣,孩子也就会愿意去做这件事,孩子就会更加努力学习,这就是一种正向激励,能够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父母该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父母如果在平时能够经常鼓励孩子,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那么孩子就会受到鼓舞,他会慢慢的改变对学习的态度,甚至愿意主动去学习。
鼓励要是正面的,比如说我们经常对孩子说:“你真棒!你真厉害!”那么孩子就会受到鼓舞,他的内驱力就会被激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