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不想上学了怎么开导他
暑假作业还没做完怎么办?
儿子今年上小学四年级,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开始有厌学情绪了。
放暑假后,作业也就没怎么写,作业还没做完,就觉得自己不行了,想要辍学。
2.
哥哥是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暑假在家能偷懒,除了玩手机,啥事都没干。
刚开始,哥哥特别难过,感觉自己学习退步了。
听哥哥这么一说,儿子顿时也有点恼火,于是,哥哥让他先去洗碗。
而弟弟听到这里,却不愿意了。
他还觉得哥哥让自己“丢人现面”,觉得自己反正还没做完,还不如不做了。
所以这时候,哥哥就给了弟弟一点小小的建议,先去洗碗,等到边洗的够干净了,他再让哥哥去洗碗。
那天晚上,哥哥就开始对弟弟进行“报复性”的报复性惩罚。
这里,就有两个例子,看似是“报复”,其实是“控制”。
02
惩罚的目的是什么?
惩罚对于孩子来说,仅仅是他知道自己做错事后,能够换来父母的关爱而已。
所以,惩罚,只是他用来实现他的某种目的。
而控制的手段,则是父母的一种手段。
只是威胁,只是为了让他在将来有选择时,能够拥有更好的生存下去的能力。
因此,我的建议是:
1、教育孩子正确使用惩罚。
因为,没有哪个父母愿意,孩子一犯错就忍不住对孩子进行打骂。
那么,如果不制定规则,那么孩子也只会目瞪口呆,死乞白赖,全程隐形的反抗。
而惩罚能让孩子有一种不敢打破规则,不敢面对错误的心态。
而惩罚一旦失效,那只有将范围内化成了一条线,孩子才有可能建立起规则意识,执行规则的方法。
这个过程中,不仅会让孩子感受到惩罚的权威性,也会让孩子意识到,犯错误是必须要受到惩罚的,那么惩罚之后会产生的后果会如何?
又是如何破坏规则意识的?规则的底线,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逐渐下降,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年纪变化,及时惩罚。
如何惩罚孩子?
1、
为了引起孩子的注意力,适度惩罚孩子是必要的,但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可以适当惩罚,但不能用暴力或者语言暴力的方式惩罚,同时也不能太过于溺爱孩子,父母必须要制定规则,并严格执行。
2、
适当的惩罚方式,让孩子更有积极性
父母需要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他们可以适当地惩罚孩子,并且告诉孩子自己犯了错误,提出批评并且承担后果。
例如:父母可以适当的罚孩子在玩具店买玩具,让孩子远离那些会伤害到孩子的玩具,孩子在受到惩罚后更有可能在玩具店买东西,或者直接把玩具丢弃。
3、
适当的惩罚,让孩子更有责任感
父母可以适当的惩罚孩子,让孩子知道,做错事就要承担后果。当然,如果孩子犯错误了,父母惩罚孩子也要让孩子自责,让他知道做错事是要承担责任的。当孩子在反思的时候,他也会有所成长,而不是在家长的惩罚中失去了责任感。
但是,也要注意,在惩罚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孩子参与进来,千万不要让孩子感到难堪。
因此,家长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并不是因为自己的错误导致了这样的后果。这就要求孩子在承担相应的后果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在惩罚孩子前,可以给孩子做好约定,也可以制定一些惩罚的办法,例如:罚抄作业、扣掉零食、扣掉游戏时间等。
在这里要强调一下,惩罚孩子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明白事理,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进而建立孩子的敬畏心理。
更重要的是,惩罚并不是目的,在实施惩罚之前,家长要先了解惩罚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明白自己为什么被惩罚。
此外,还要分别明确孩子惩罚的目的是什么。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饭,那么就惩罚他不准看电视、玩游戏;孩子不好好吃饭,那么惩罚他下次就不能吃饭,吃得太多,就会长不高,等到长大饭菜都凉了,也就没什么惩罚了。
现在看来,惩罚最大的意义是让孩子记住并从中得到了很多教训。孩子就会在成长中更好地避免犯下这种错误。
但是,这需要技巧,也需要家长和孩子双方在冲突中取胜。
首先,惩罚必须要以孩子能接受为前提条件。
惩罚最好是孩子能容忍为前提,并且定下规矩后才能遵守。否则,父母惩罚孩子的目的是立规矩,而不是“惩罚”。
就算孩子真的犯下了错误,那也只是为了惩罚而惩罚,不能真正让孩子认识到错误,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但是在惩罚的同时也应该要讲明道理,不能只是惩罚孩子,惩罚孩子的方式也要“讲道理”。
惩罚要“打”,但是要“打”,这是一种“家暴”,而不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