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家儿子的叛逆期(麦作家儿子叛逆)
麦家,何许人也?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大作家。
孩子教育,赡养老人,工作赚钱,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中年父母肩膀上的四座大山,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建议每一个家长都要好努力,特别是在教育方面,这是家庭的传承与延续,是家庭教育促进法赋予家长的职责。
但比起事业上的成就,他更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算不上文学爱好者的我,因为抑郁症的女儿,才会更加关注麦家面对叛逆三年的儿子的应对方式?
麦家在儿子进入青春叛逆期时,首先深刻反思自己,再苦再难始终心存希望,从未想过放弃儿子。
麦家12岁那年,因为不满3个学生骂父亲牛鬼蛇神,一气之下动手打了架。结果父亲不问青红皂白狠狠扇了他两耳光。至此整整20年没有开口叫过父亲,甚至把名字从蒋本浒改成了麦家。
命运的大手,会坏坏地玩一下黑色幽默。
麦家的儿子(以下文中称为小麦),上高中时,和同学打架,情绪失控的麦家上前给了儿子一耳光。愤怒的儿子回家后砰地关上了自己房门,一关整整3年,拒绝与父亲交流,整天在房间里上网打游戏。
小麦此时对父亲有深深的愤怒和不满,像一只野兽般和父亲处于对抗状态。
其实,从这些只言片语的描述中,我觉得小麦表现出来的自闭、敌对行为,比我们很多心理疾病孩子更严重。
我很好奇麦家当时为什么不像我们一样惊慌失措,把孩子送去看心理医生?
当时,伤感的麦家没有责骂孩子,他想起了自己青春年少异于常人的叛逆和倔强,他自我判断属于叛逆基因的遗传。他决定放弃针锋相对,慢慢等着儿子的“回心转意。”
正是这种反思和自责,令他滋生了像大海一样的包容之心,才艰难度过了痛苦难熬的三年。
但我想,我们大多数家长没有这样的人生经历。
我们只会怒怼孩子,因为从前自己父母对待我们加倍地简单粗暴,加之生活清贫。我们却相对地更听话,更懂感恩。
我们第一时间只会自怨自艾时运不济,养了只白眼狼。
麦家请来家教,但通通被儿子气走。为了让儿子和同龄人在一起,麦家甚至花钱开了家培训机构,但仍以失败告终。
没想到,这一等竟然是漫长的三年。对于正在求学的孩子,这三年何其重要。我想很多家长无法心境淡然,安之若素地静待花开。
终于,三年后,小麦看到其他同学正准备高考,向心仪的大学进军。突然意识到自己和曾经的小伙伴的差距,终于下定决心开始看书学习,努力了半年,拿到美国六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其中一所艺术大学还提供了1.2万美元奖学金。
有一点麦家和我们相同,出于对孩子前程的焦虑恐惧,麦家三年来都处于极度煎熬中,却又无计可施,常常濒临绝望。
麦家唯一能做的就是一直坚持和忍受。因为血浓于水的父子情,无条件的爱,麦家从不言弃。
麦家说:“青春期的孩子生理成熟,心理上不成熟。作为家长,要小心翼翼,不能去惹他,否则他是不要命的。”
“你要一直陪着他,没有理由放弃。因为任何一次放弃,他可能就跌落悬崖了,很可能会伤害他一辈子,也伤害你一辈子。”
“不要和孩子发生冲突,陪着他,看着他就可以。”
“青春期的孩子会“一夜天亮”,他有一天会突然懂事。这就是年龄的魁力、时间的魅力。”
有位网友说,孩子天天玩游戏不去上学,家长做出了种种努力无济于事,真的太累了。自己想死的心都有了。
我想,第一,你不能放弃孩子,更不能放弃自己。第二,你确定你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方向正确,方法正确吗?
如果你没有学习成长改变,坚持原有模式,或者换汤不换药的方式努力,还不如不努力,停止行动。
方向错误,越努力破坏越大,伤害越大!
有位网友说:“自己当年叛逆的时候也是想死的心都有,从这个角度想父母的感受就能明白了。孩子的心里其实也很不好受。也就几年时间,会过去的。我3年,我弟弟也3年。我是大学时醒悟的,我弟弟是高中时醒悟的。一样这样过来了。”
看到这位网友的发言,家长会不会大松一口气了。再苦再难都不怕,就怕看不到苦难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