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厌学的孩子爱上学了呢(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家庭讲座观后感)
你家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是不是出现这样的情况:
孩子教育,赡养老人,工作赚钱,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中年父母肩膀上的四座大山,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建议每一个家长都要好努力,特别是在教育方面,这是家庭的传承与延续,是家庭教育促进法赋予家长的职责。
放学回家先玩,玩够了做作业的时候,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半天写不了多少。
勉强可以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多一个字都不想再写。
以上两点,几乎是普遍现象,家长还可以接受,最不能接受的是:
孩子明明知道应该学习,就是看到电视手机挪不开眼。
孩子明明非常努力,学习成绩就是不理想。
这其实一点也不怪孩子,我们是不是也一有空就愿意拿出手机休息会儿?是不是也明明知道跑步很好,跑了两天就不跑了?我们是不是也明明知道要事优先,却被琐事占据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
说白了,人类的原始天性就是避难趋易,这很正常。
不过,为人父母,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爱上学习,学习越来越好,那怎么办呢?
周岭的《认知觉醒:伴随一生的学习方法论》这本书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作者周岭在36岁以前也和大家一样,随波逐流,跟着自己的天性走,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意识到不能再这样浪费生命,得做点什么才行。他不止是思想者还是行动派,很快就结合脑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精华,结合自己的思考,切中成人、孩子成长的误区,找到改变成长的底层逻辑,构建起一个科学的学习成长体系。他的《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认知驱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既科学严谨,又通俗易懂,让很多人实现真正的认知觉醒。
在这本《认知觉醒:伴随一生的学习方法论》中,作者不仅延续了以前的风格,还结合青少年的特点和实际,揭示出学习过程的内在规律,让孩子拥有更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从而更喜欢学习、学习更好。
01 耐心
无坚不摧的学习品质
卢梭说:耐心是痛苦的,但结果是甜蜜的。
人类的大脑经过了上亿年的进化,确实有了很多的进步,但是还留下了很多的bug,没有耐心就是其中之一。
作者说这是人类的本性。我们的大脑分为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在老祖宗的时代,处处是危险,时时可能没饭吃,本能脑和情绪脑看到危险就马上逃跑或者开打,看不到自己想要的就马上换另一个方向。本能脑和情绪脑天性就是目光短浅、即时满足,这样的“优势”天性让我们生存到现在,所以本能脑和情绪脑一直占据主导位置,而让我们有耐心、有毅力、有长远目光的理智脑,因为进化出来的时间不长,人类还不大会用它。
就是因为理智脑还没有进化到理智使用的地步,到了现代社会,没有了随时出没的老虎、毒蛇,也不会吃了这一顿没有下一顿了,但是本能脑和情绪脑还是不愿意延时满足,只愿意做一些简单和舒服的事情,不愿意面对真正的困难;又希望马上看到结果,不能马上看到结果就很快放弃。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避难趋易”、“急于求成”。
了解了大脑的结构,我们就知道为什么孩子们不愿意动脑子做作业,越是难度大的题目越不愿意做。不是孩子不愿意学习好,也不是孩子的意志力不足,只是本能脑和情绪脑太强大了,理智脑还干不过它们。
那么我们面对一个想回家先玩一会儿再做作业的孩子,千万不要一味指责,越指责越不愿意写作业。反思我们大人自己面对困难工作也愿意先玩会儿,也就理解孩子也愿意先玩会儿的想法了。
这是第一步,然后要做的是和孩子一起面对做作业的事情。每次回家,孩子想玩一会儿,作为大人,我们可以温柔地和孩子交流:“如果先玩儿,心里记挂着作业,玩得不够尽兴;玩累了,作业质量不高还会挨批评。不如先做作业,做完以后尽情玩?”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玩得尽兴,还因为作业已经完成了,“玩”是理所当然的奖励。如果时间长了,形成习惯,那孩子到家肯定是先做作业,然后娱乐。
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今天先做作业再玩,明天也是,到后天就愿意先玩会儿了,那怎么办?不用和自己本能对抗,设定一个闹钟或者番茄时间,玩5分钟,5分钟后马上停止。
很多孩子在学习过程非常痛苦,就是因为他们是用意志力对抗自己的本能,太难了,很容易就败下阵来,觉得自己很失败。
任何成长都不是直线型的,一定要允许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有波折、有反复,只要大方向是对的就行。
02动机
学习中最好的老师
所有成功的人都拥有强烈的动机。学习也不例外。
在同一个班级里,我们看到有的孩子能够天天努力、一直非常优秀,有的孩子就波动非常大,成绩时而上时而下,很不稳定。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人类先天特点之外,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认知也不一样,也就是每人学习的动机不同。
社会发展一天一个样,自然每个孩子都不同的想法。
有的孩子看到学习,就认为是任务,是给爸爸妈妈完成的任务,那他自然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有的孩子认为学习是挑战,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享受,那他自然愿意尽情享受学习的乐趣。
仅仅是这样还不够,作者周岭在《认知觉醒:伴随一生的学习方法论》一书中,告诉我们要利用本能脑和情绪脑的特点。
刚才我们说了它俩的特点是“避难趋易”、“急于求成”,只愿意做简单舒服的事情,不愿意面对困难,那我们就将要做的事情,变成本能脑和情绪脑喜欢做的事情不就行了吗?
科学家为什么沉迷于研究?跑步者为什么不停奔跑?孩子们为什么一玩游戏就停不下来?上瘾了呗!
想让本能脑和情绪脑上瘾我们可以试试这两招:
1. “骗”它们。
只要是事关生死,本能脑和情绪脑都特别重视,你希望孩子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不妨将这些事情的大道理给孩子掰开揉碎讲清楚。很多家长说“大道理,我家孩子都明白。”孩子明白你说的大道理,但是很多大道理和孩子无关,我们要将道理和孩子自身联系起来,“大”到需要孩子亲自去做才行。这样,本能脑和情绪脑才会给孩子支持,让孩子顺利完成。
2.用具体的场景刺激它们。
有的时候,大道理说得再多,孩子还是无动于衷,只有让孩子看到了真实场景才有反应。邻居家大宝一开始练字的时候,那字直接没法看,不管大人怎么说,都没有什么起色。后来,这孩子看到他同班同学的书法作品挂在展览馆里,他才开始真正练字,进步神速。所以说,让孩子看到、听到、感受到真实的刺激,本能脑和情绪脑才会调动起来,行动起来。
03拉伸
跳一跳摘桃子
《认知觉醒:伴随一生的学习方法论》里给出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还就是让孩子跳一跳摘桃子。这句话实在是太老太老的一句话了。
美团创始人王兴说: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是的,很多孩子在学习上看似忙忙碌碌、明明非常努力,却一直在原地打转,没有什么进步。这是因为他一直在做重复的事情,自然没有进步。他们用虚假的努力掩盖了真实的懒惰。
《认知觉醒:伴随一生的学习方法论》里将学习分成了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天性决定了就喜欢呆在舒适区,一直呆在舒适区的孩子,学习没有挑战,很容易无聊走神,别说进步了,能保持也很难,特别是到了初中、高中,学习难度加大,还呆在舒适区,那就代表他已经放弃进步了。
要是硬逼着孩子往别的区域走,那就是和本能对抗,太痛苦了,孩子也坚持不了多久。
有没有好办法呢?作者周岭经过长期的研究和调查发现,在舒适区的边缘就是拉伸区努力,体验最好,进步最快。作为家长,发现孩子在舒适区,就要拉他一把,让他跳一跳。
比如孩子要参加一个演讲,有畏难情绪,想打退堂鼓。很多家长会说:“不用怕,把观众当成一堆萝卜就行了。”行了吗?不行,孩子的感受没有被认同,本能脑和情绪脑还在想着逃跑呢,这样说没有用。
我们可以换个方法:来,我和你一起练习,咱们这样……这样……等孩子练习得差不多了,再叫妈妈来听。孩子觉得爸爸妈妈当观众没问题了,再叫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来。一点一点让孩子适应循序渐进地拉伸,他不自觉就跳起来够到了桃子,等再尝到胜利的滋味,那他就更愿意再努力,我们的目的不久达到了吗?
04结语
就像作者说的:本书不保证你会成为学霸,但会让你对学习更有信心。《认知觉醒:伴随一生的学习方法论》秉持的就是一种终身成长的学习方法,有了方法就等于打开了学习的大门,只要我们用这些科学方法和孩子一起努力,相信您的孩子一定会爱上学习,学习也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