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吼越不听话,试试这5招,立马省心多了(越吼小孩子越不听话)
你知道吗?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
孩子教育,赡养老人,工作赚钱,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中年父母肩膀上的四座大山,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建议每一个家长都要好努力,特别是在教育方面,这是家庭的传承与延续,是家庭教育促进法赋予家长的职责。
设置这个节日是想提醒大人,不要把“以大欺小”当成习以为常。身边的大人,你再生气也不敢下手打(因为打不过),但是对于没有反抗之力的孩子,为什么就敢下手?
可现实是,69.8%的中国人在12岁前受过体罚。
过两天放假,又要看到这种“以大欺小”的众生百态。
有的父母时刻盯着孩子,时不时大吼一声“别动!”“出来!你怎么又……”“不行!今天不行!……”
有的父母生怕孩子闹事。孩子稍微一放松一调皮,家长立刻大声训斥、当“仲裁者”调停、喊自家孩子走开……
人声鼎沸,声声入耳。
但是孩子的表现呢?
很奇怪,有的越训越拧着脖子对着干,有的默默坐在一边不再出声,有的一扭头不当一回事……
你看,吼孩子吼出了什么后果?越吼孩子越皮,越是“死猪不怕开水烫”。逼得你更暴虐去吼,然后孩子更不听话,恶性循环……
求求你们了!别再这样大吼大叫地教育孩子了好吗?
01—经常被吼的孩子,真的会受伤
很多家长都会说,好好跟孩子说就是不听,一呵斥马上就听话了;
也有家长说,这不过是一时失控,气上头了,哪有父母不爱孩子的,不会有孩子会因为这个记父母仇的。
于是,更多的家长一次又一次的失控,然后内疚,然后原谅自己。
但是别忘了,你们是孩子最信任、最爱的爸爸妈妈,从你们口中大声吼出来的,杀伤力会成倍增加!
经常被家长吼叫的孩子,很容易出现这些问题:
1 安全感缺失。
很多孩子在经历多次“无缘无故”被吼的事情后,很容易不再信任父母,心中开始怀疑: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
最大的表现就是无论何时都战战兢兢,不敢做任何事情。
2 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哈佛医学院附属美国顶尖的精神病专科医院精神病学副教授 Martin A. Teicher 认为,父母对孩子长期吼叫的确会改变孩子的大脑,影响他们的智力。
Teicher 的团队分析了曾经遭受过父母言语暴力(吼叫、谩骂等)的年轻成年人的大脑,发现他们的韦尼克区(主要负责理解口语)和前额叶之间的连接减少。而这两个区域之间的连接越少,一个人的言语理解能力越差。
Teicher 说,“我认为这些人没有发挥出他们的语言潜能。”
研究还发现,生命早期受到父母的言语暴力的孩子,在成年后更有可能出现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卫生问题。
即使事后温情脉脉的安抚,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依然无法烟消云散。
沈阳市心理研究所曾做过一个名为《语言能造成多大的伤害》的教育短片,短短两分钟,却非常震撼。
当然,我并不是要来谴责家长,而是想帮助家长,用更实用的、更简单的方法,避免自己成为那个大吼大叫的可怕“疯子”。
02—不吼不叫的A-B-C-D-E法则
下定决心不再吼孩子也许很容易,但脾气上来了就是忍不住!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一边忍不住发了火,紧接着又后悔内疚……
这是每个家长都经历过又不断在重复经历的事情。
同事曾讲过这样一段经历:
周六早晨,因为前一天加班,我想再躺半个小时,就让月半爹带着月半看动画片。
结果迷迷糊糊间就听到了月半的哭声,原来,月半爹觉得一大早起来就看动画片这个习惯不好,想给月半“立规矩”,于是给她读绘本,月半不愿意。
我躺在床上,听着月半越来越响的哭声,听着月半爹絮絮叨叨跟月半商量的声音,忍不住拉起被子盖住头。
我一遍一遍深呼吸,然后问自己:“现在什么感受?”
因为月半不听话而生气;因为月半爹“多事”而生气;因为自己不能清清静静睡一会儿而生气;而且,我发现自己的想法还有“升级”的趋势:
“辛辛苦苦加完班,大周末的还不能好好休息;为什么月半爹不能换个时间管孩子?为什么月半非得要这个时间看动画片?为什么月半这么爱哭?为什么我要过这样的日子?!……”
我非常非常想掀开被子大吼一声“都给我消停点!”事实上,这也的确是我曾经做过的事情。
但几乎就在一瞬间,我发觉自己的想法很“危险”:前一天晚上加班不是月半和月半爹导致的;月半一直就喜欢哼哼唧唧,今天也不是特例;月半爹想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出发点也是好的……
我做了几次深呼吸,保证自己平静了,然后走到客厅,抱起月半:“早上看了什么动画片,佩奇?我记得有一本小猪的绘本,可有意思了,是什么来着?”
月半抽抽噎噎回答:“三只小猪……”
然后我紧着说:“对!咱们一起来看这个好不好?”
月半很快点点头,我和月半爹一边一个,坐在月半身边,一起看绘本。
同事这段经历,可以说是避免吼孩子“A-B-C-D-E法则”的模范示例!
到底什么是“A-B-C-D-E法则”呢?
当你被孩子“激怒”的时候,不妨试试以下5个步骤:
具体例子来看:
1 自问(Ask)
同事发现自己在生气的时候,不是立刻起身,而是搞清楚自己为什么而生气、愤怒,因为什么想要通过大吼来发泄。
2 呼吸(Breath)
月半当时并没有面临紧急事态,所以同事强忍着深呼吸,放松自己。
3 平静自我(Calm yourself)
当同事产生“为什么我要过这种日子”的想法的时候,事实上已经与月半和月半爹的小争执无关了,就事论事,不主动升级“怒气值”是面对这种情况时,必须要做的。
4 确定孩子的需要(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
还是拿同事做例子,月半的哭或许正是对月半爹絮叨的无奈回应,她并不明白为什么早晨看动画片不行,非得要看绘本,她更不理解月半爹想要帮助她养成早起看书这个习惯的意义。
所以,对月半来说,父母跟她一起做她喜欢的、有意思的事,比“这样不好,得那样”的规矩更重要,也更容易理解。
5 同理心(Empathize)
在同事哄月半去看绘本的过程中,她也能够凭直觉感受得到月半那种“莫名其妙就是不让看动画片”的委屈,给月半一个抱抱,引她看喜欢的绘本,不仅给了月半很大的安慰,也解决了可能出现的“家庭危机”。
育学园说
从前我们总以为打孩子才会伤害孩子,却不知道言语上的伤害,更为隐秘,也更为深刻。
童年是孩子长大一生的底色,压抑恐惧的童年,需要孩子用一生去治愈。
我们那么爱这个小生命,就不要以爱之名,去毁掉TA。
眼下这个“欠揍”的小孩,可能是当初的自己。
要想教孩子管理情绪,得先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育儿最有意义的莫过于:
孩子在长大,我们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