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孩子对父母说的心里话(叛逆的孩子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经常听一些父母抱怨,孩子从十几岁开始,就开始有了叛逆的苗头,在家经常顶嘴,压根不服父母的管教。
孩子教育,赡养老人,工作赚钱,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中年父母肩膀上的四座大山,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建议每一个家长都要好努力,特别是在教育方面,这是家庭的传承与延续,是家庭教育促进法赋予家长的职责。
可实际上,小孩暴露出的问题,往往能从其家庭教育中窥见端倪,他们的表现,反映了父母的教育水平。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没有家长的“叛”,不会有孩子的“逆”
在过去的养育经验中,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很多时候当父母开始指责孩子们不懂事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因为他们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我认识一位妈妈,她家孩子已经是初中生,暑假期间为了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就去给儿子报了一个暑假班。
结果小孩没老实几天,便屡屡逃课,每天还对着妈妈撒谎,最后还是补习班的老师问起,才揭穿了孩子的谎言。
宝妈气愤不已,对着儿子说了几句重话,没想到儿子立马翻脸,在家跟妈妈吵了起来,还跑去网吧过夜。
宝妈实在不懂,为何儿子到了青春期就像一头醒来的猛兽,充满着攻击性,她四处抱怨儿子大了不懂事,养儿子太怄气了。
然而闺蜜的一句话点醒了她,“你数数你一年有多少次好好跟他说话了?”确实,作为一名女强人,她在工作中叱咤风云,但留给家人的时间却非常有限。
她能清楚记起来公司企业年报中的每一项数据,却连儿子如今的身高、体重都不知道,每次买的衣服都不合身。
而她的疏忽,恰好为孩子如今的叛逆埋下了伏笔。
诸如此类的事情,每天或许在无数个家庭上演,很多父母抱怨孩子长大了叛逆不懂事,其实恰好是因为他们开始“懂事”了,才会试图用某些极端的方式换来父母的关爱。
《解码青春期中》,作者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一个孩子不断地推开他的父母,挑衅他的父母,不断地做这个测试的时候,其实他就是想看看父母爱不爱自己。”
很多时候,是先有了父母的“逆”,才有了孩子的“叛”。
父母以下行为,是孩子叛逆的根源
1、用高高在上的语气命令孩子
心理研究发现,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走向自我独立的阶段,最忌讳别人用指令性的语言来教育自己,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父母。
很多青春期的小孩容易逆反,一来是因为大量荷尔蒙的分泌,导致孩子的身体快速发育,情绪也变得极端。
二来是孩子的内心矛盾冲突比较复杂,独立与依赖、理想和现实、自卑和自负,这些都是青春期小孩可能会经历的。
生理上的快速发育,心理上的摇摆不定,反复撕扯着孩子,以至于使其变成一个“小大人”,本能地想要自己做主,不愿意别人在用高高向上的语气来命令自己。
一旦听到父母的唠叨和指责,他们就会内心烦躁,心生抵触,想要逃离,极端一点的小孩甚至会用更加叛逆的方式来反抗父母的管教。
2、习惯性打压和否定孩子
教育学家分析,青春期的小孩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经常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已经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大人。
实际上,表面自信的他们,内心却又极度脆弱,自负的同时又有一颗敏感又脆弱的心,把大人的评价看得特别重要。
如果父母经常打压和否定小孩,往往就容易激怒到他们,使其心理发育扭曲,日后变成一只刺猬,习惯用尖酸刻薄来伪装保护自己,但这样不仅容易刺伤别人,其实自己内心也异常难受。
请父母记住,你可以适当敲打孩子,但不要去否定和打击他们的人格。严厉和严苛之间,虽然只差了一个字,效果却有天壤之别。
3、反复说着大道理
讲真的,大道理谁都会说,但它带来的效果,除了自我感动以外,没啥别的作用。
特别是对青春期的小孩而言,他们是最听不进去大道理的一类人。
试想一下,我们在青春期的时候,是不是也会经常听到父母说“你要好好读书,以后考上北大清华,日子就不愁了……”
每天反复念叨,耳朵都快磨出茧子来了,可凭着几句话就能让我上北大清华?
记住一个道理:当一句话重复三次以上,它往往就成了一句废话。继续听下去,只会令人产生不耐烦的反应,想要逃离,这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超限效应”。
另外,除了大道理少说以外,教育青春期的小孩,还有一些话再生气也别开口。
青春期小孩“禁语”,父母可别中招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过:“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想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说话的语气和方式。”
1、“我都是为了你好!”
总有一股道德绑架的意味在,青春期的小孩尤其反感。
2、“这件事你必须听我的!”
上文中所说的命令式语气,你越是这样说,孩子通常越不会听。
3、“你也太不省心了吧,都这么大了。”
一个自负的小孩,怎么能接受这种嘲讽?敏感的他们,估计马上就要炸毛。
4、“谁让你当初不听我的,现在好了吧……”
事后问责,同样会让孩子感到被冒犯,进而变得叛逆起来。
以上这些话,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经常对着孩子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