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冷暴力及应对技巧

职场冷暴力及应对技巧(如何反击职场冷暴力)

有网友问:“职场暴力,我该怎么办?”

职场工作:每一个孩子成年后,都会出来社会工作的,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建议我们家长在培养孩子时,就是需要按社会的准则来培养孩子,包括了人际关系的处理,职场的规则意识,团队合作,抗挫能力等,这些是每一个成年人在职场工作中都会遇到的问题。

职场冷暴力及应对技巧

当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能感到这位网友的无奈,这种负面的“情绪价值”,必然对行为有极大的影响,导致从一种不幸滑落向另一种不幸。

职场人都在想尽办法升职加薪,在这个过程中遭遇“冷暴力”,只能说明自己暂时是输家,所以职场特性就被展现出来了。

职场人的行为准则是“趋利避害”,如网友所说,领导一直不给安排工作,这是明显的“边缘化”,谁又愿意跟领导排挤的人走得近呢?那简直就是自找麻烦。

之所以形成职场“冷暴力”,不仅有领导的作用,同时也有自己的原因,不是所有被领导排挤的人,都会遭遇“冷暴力”。关键还是在于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的行为方式。

遭遇职场“冷暴力”的几种情况

1.人品不行,导致大家排挤

人品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职场上尤为明显,大多数人可以容忍一个人能力差、反应迟钝、思维混乱……但绝对不愿意跟人品不行的人打交道。

领导能力不行,但人品好,也会得到下属的拥护,但如果人品不行,下属做起事来都会有所提防,很难全力以赴;同事能力不行,最多就是个累赘,但如果人品不行,那就必须远离,否则自己迟早吃亏。

人的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这些都属于可以容忍的范围,但如果人品差劲,哪怕身居高位大家都会敬而远之。

所以说,人品不行,必然遭到“排挤”,有些会明的排挤,有些会暗地里排挤。人品是一个人立足天地间通行证,做人的根本所在。

2.领导排挤,促使“趋利避害”

职场人的行为准则是“趋利避害”,因为“趋利”是想得到更多,“避害”是让自己损失更少。职场就是名利场,趋利避害才是常态。

职场人都应该清楚领导的作用十分关键,领导就像是“放大镜”,可以把一个人成绩放大,也可以把一个人缺点放大。

就像上面那位网友提到的,领导六年前就不给他安排工作,同事们早已看在眼里,可能起初身边还有一些不好意思直接排斥他的人,但六年时间足以让所有人看清形势。

对于职场人来讲,“捧高踩低”本就是常态,被领导排挤的人,遇到类似的情况根本不足为奇。

3.行为偏差,导致大家排斥

每个人的客观情况不同,职责不同,立场自然也不相同。立场不同可以理解,但是行为方式如果只是完全随自己心意去做,很容易触动别人的蛋糕。

毕竟职场资源都那么多,你多别人就少,在此消彼长的情况下,本着“交互原则”,换位思考,才不至于把事情做绝。

“委曲求全”是职场人应该有的觉悟,就像人的身体一样,享用美食嘴痛快了,但是如果不懂节制,那么胃就受不了,嘴知道节制,胃也舒服,所以身体才会维持一个健康的状态。

4.太过懦弱,导致“人善被人欺”

有句话说得好“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太过懦弱,或者刻意讨好,根本换不来尊重,只能让有些人变本加厉,蹬鼻子上脸。

“欺软怕硬”是人的本性,就算是领导排挤,如果自己够硬气,够强横,别人只会躲着走,极少有人会自找麻烦。

总有些人会以“踩低”别人来显示自己高明,有种“见到怂人搂不住火”,有事没事总想着“踢两脚”来显示自己多么厉害,这类人还不在少数。

遭遇职场“冷暴力”破局是关键

1.以自身价值为核心

“以价值为导向”是职场的特性,这个价值可以是家世背景,也可以是专业技术,只要你能超出大多数人,或者是具有不可替代性,那么谁也不敢轻易招惹你。

就像人们常说:“有本事的人都有脾气”一个道理。可事实上,并非有本事的人都有脾气,只是有本事的脾气被人重视而已。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普通员工发脾气,大多数人不会在意,但是如果只是板着脸,都不需要发脾气,有些人就开始坐不住,战战兢兢了。

所以说,“一切以价值为导向”才是核心,你价值足够高,别人就不敢轻易招惹你,哪怕你和领导有矛盾,大多数人也怕“神仙打架自己遭殃”,所谓的职场“冷暴力”,针对只是那些价值极低的人。

2.三种行为方式,进行“破局”

①获得更高层的支持

面对职场“冷暴力”,尤其是因为领导排挤导致“捧高踩低”的情况,获取更高层领导的支持,很容易将问题化解。

既然大家“趋利避害”,获得更高层的支持,谁愿意站出来触霉头呢?说句难听话“打狗还要看主人”,谁先跳出来,谁就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冷暴力”的对象。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如何获得更高层的支持,属于另一个话题,在这里就不展开叙述了,只需要知道,如果有更高层的领导为你站台,这些看似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②“武力”是维护和平的保障

获得更高层的支持很难,但是露出獠牙却很简单。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武力永远是维护和平唯一保障。如果没有“武力”威慑,别人自然无所顾忌。

当然在职场中,所谓的“武力”并不是大打出手,而是露出自己的獠牙,自然不会有人自找麻烦,毕竟职场是逐利的地方,不是斗气的地方。

“泥人还有三分土性”,你敢主动挑衅,我就敢让你当众下不来台,不让我痛快你也别想着舒服,自然会让大多数“欺软怕硬”的人打消“踩低”的念头,最多也就是敬而远之。

③专注自身,不被外界干扰

越是“谷底”的人越敏感,这就像逆流而上一样,哪怕一个很小的树枝都会感觉到巨大的阻力,如果是顺流而下的话,哪怕遇到巨石也是一带而过。

事实上,职场“冷暴力”所产生的影响,对于个人提升来讲,微乎其微。只是许多人把关注点放在外界,而没有放在自身。

试图改变外界的看法,不如自内而外发生改变。这就像一颗树苗被会被风吹得东倒西歪,但如果一旦长成参天大树,同样的风力很难产生太大的影响。

所以,专注提升自身,减少外界对自己的干扰。当你变得强大,世界自然充满善意。

写在最后

职场“冷暴力”是职场特性之一,没有谁对谁错,也没必要道德绑架,大家的立场本就不同,破局的关键,从来不在于改变外界,而是改变自己。就像一句胡玩笑话“不喜欢我的人多,你又算老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1月7日 上午3:51
下一篇 2023年1月7日 上午5:32

相关推荐

  • 职场有手段的女人(什么叫有手段的女人)

    很多时候,我们身边也会出现一些喜欢耍心机耍手段,在背后捅刀子职场婊。 古代孔子曾经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而说职场婊的难搞程度相当于女子小人的结合体绝不夸张。首先我们要学会识婊,职…

    职场工作 2022年4月30日
  • 大学生毕业哪个职业吃香(适合女生越老越吃香的工作)

    大学生毕业哪个职业吃香(适合女生越老越吃香的工作) 李女士在一家销售公司里工作近5年的时间,作为老员工,她觉得其实自己在公司里立下了汗马功劳,作为中流砥柱,老板并不愿意失去像她这样…

    职场工作 2022年7月2日
  • 职场穿搭法则

    职场穿搭法则(职场简约穿搭) 如今的女人,有着自己的天地,更乐于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职场女性,真的是又飒又美。工作起来雷厉风行,安静下来妩媚温柔。 职场工作:每一个孩子成年后,都会出…

    职场工作 2022年11月23日
  • 单招需要面试吗(单招面试问题)

    自我介绍环节:  (1)在参与高职单招面试前,先准备好一份自我介绍的草纸并背熟,在面试时再加上临场发挥。要注意,在高职单招面试时,千万不能用小学生背课文的语气,而是要自然,面带微笑…

    职场工作 2022年6月13日
  • 晋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阶层

    晋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阶层(升职加薪底层逻辑) 故乡的骄子,不应该是城市的游子。 职场工作:每一个孩子成年后,都会出来社会工作的,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建议我们家长在培养孩子时,就是需要…

    职场工作 2022年11月20日
  • 职场 定义(职场的描述)

    生活离不开工作,工作离不开职场,那职场又是什么? 一、什么是职场? 职场,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并不陌生,那是一个提供以体力或脑力劳动换取报酬,并赖以生存的地方。 当我们的眼光局限于生…

    2022年5月16日
  • 体制内哪些表现是不成熟的表现呢(体制机制不健全的表现)

    体制内哪些表现是不成熟的表现呢(体制机制不健全的表现) 1、不主动汇报自己的进度 职场工作:每一个孩子成年后,都会出来社会工作的,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建议我们家长在培养孩子时,就是需…

    职场工作 2022年9月20日
  • 高等职业教育英文翻译(高等职业教育英文电子课本)

    今日热词 高等职业教育 vocational education 6月20日,《2019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高职教育大规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能力正在增…

    2022年5月12日
  • 如何提升职场能力论文(如何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论文)

    很多职场新人,听到提升工作能力的第一反应就是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这样想的人学生思维比较重,没有完全适应从学校到职场身份的变化。那么,除了增强专业知识学习,还有哪些是职场人士应该做…

    职场工作 2022年4月18日
  • 认识职场的重要性(认识职场丽人)

    工作8年感悟:拥有这几条职场认知,让你不可替代。 2个核心是:做正确的事和正确的做事 1、如何做正确的事 (1)公司主航道、业务发展的重点; 一个公司里面,核心的业务永远只有一两个…

    职场工作 2022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