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和睦,守望相助(道德经邻国相望)
第六课 劝 道
邻里相处:和谐的邻里关系,是每一个家庭必备的人际关系的处理,也是让孩子有良好的成长环境,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如何用三分法思维处理人际关系的直播课里,有系统的讲解。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在本课中讲到古时候百姓之间和谐相处,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的历史景象。这是一种非常淳朴的、自然的和谐景象。通过学习历史我们也知道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长的社会发展时期,那时候生产力落后,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劣。为了抵抗自然灾害,与野兽争生存,人与人之间联合起来结成群,凝心聚力来壮大实力,他们彼此之间没有争斗,和平共处。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私有制,人们的私心欲望越来越重,自私自利,个体之间争斗,团体之间也争斗,社会失去了和谐。战争是最高形式的争斗,历来的战争曾让无辜的百姓失去生命,失去宁静的家园和安定的生活,无论是亲身经历者,还是耳闻目睹之人,无不厌恶和反对战争。
爱好和平,希望过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是天下百姓的共同愿望。因此老子倡导人们放弃争斗,共同维护和谐的社会关系。
和平
《道德经》: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虽然有军队,也不陈兵布阵,准备打仗,军队也无用武之地。
武器是一个国家必须具备的,是用来捍卫国家主权,保卫国家安全的。但尽量不要使用它。为什么呢?
因为人类是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国与国之间有纠纷,有矛盾怎样解决呢?主要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这样对双方有利,对百姓有好处。实在谈不拢了,万不得已的时候,才使用军队去打仗。国家爱好和平,就会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顺应民意,就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清静无为胡
《道德经》:爱好和平,不争不斗
“邻国相望”,邻国之间经常互相来往看望。你那个国家的人经常来我这个国家,我这个国家的人经常来你那个国家,就好像走亲戚一样。这是因为大家都不争斗了,都爱好和平。
“鸡犬之声相闻”,鸡犬之声也能互相听见。你那个国家的鸡叫、狗叫,我这个国家听得到;我这个国家的鸡叫、狗叫,你那个国家听得到。这说明边境很宁静。国家爱好和平,不打仗、不争斗,边境才会这样宁静。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人民直至老死,始终不相往来。这不是说不相往来看望,而是不相往来争斗。邻国都能互相往来看望,邻居怎么不可以?
这是一种大家都能不争斗、和睦相处的理想状况。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尽量减少与人争斗,同时尽自己所能化解别人之间的矛盾,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