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叛逆孩子像神经病(叛逆期孩子像是精神病)
.
孩子教育,赡养老人,工作赚钱,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中年父母肩膀上的四座大山,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建议每一个家长都要好努力,特别是在教育方面,这是家庭的传承与延续,是家庭教育促进法赋予家长的职责。
我曾在《老师请回答》的节目里,看到过这样一个家庭:
爸爸妈妈在外打工,让孩子独自一人上学。
在这期间,除了要钱,孩子几乎跟父母没有任何沟通。
在节目中,孩子坦言觉得父母跟神经病一样,看见他们就来气。
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孩子:对学习也没了兴趣,不但成绩下降,跟父母的关系很糟糕。
很多父母把这样的情况归咎于青春期叛逆。
但是,仔细想想,孩子把父母当成“仇人”,其中必定是有原因的,而这些原因往往是容易被父母忽略的。
节目里那个把父母当成“仇人”的男孩在接受心理老师的测试时,他的表现却出乎意料。
心理专家让男孩从4个代表家庭成员的玩具中选择一个时,他选择了最小的那个。
男孩给出的回答是:“它最小,需要被保护。”
心理专家通过对男孩的行为表现,推断出:“男孩其实很恋家。”
虽然表面上他却把父母推得很远,实际上他的内心是十分缺乏安全感的,非常渴望得到父母更多的关爱。
心理专家认为:没有安全感的人,会很容易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和动力。
男孩的不安全感,导致了他跟父母的关系不和谐,并且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
心理老师最终发现,男孩之所以缺乏安全感,是因为他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些情绪得不到有效的释放。
他在学习压力比较大,想偶尔放松时,妈妈不但不理解,反而唠叨没完。于是,他赌气不做作业,让老师叫家长,也是希望引起父母的更多关注。
以至于后来,他完全不愿理父母,也是因为心里有气。
可是这些,父母都没有意识到。
其实很多父母不知道,孩子很多看起来不理智的行为,并不完全是青春期叛逆,有很大部分是因为负面情绪的堆积导致的结果。
心理专家说,孩子在被负面情绪控制时,通常会有两种表现:
1.不分对象地随意发泄情绪,导致人际关系出现问题。
2.过激的自我伤害行为。
图片来源:《隐秘的角落》
比如,小华的父母对他的要求十分苛刻,要求他每次考试都要“年级前三”,小华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有一次,小华终于承受不住压力病倒了,那一次他发现考试前生病,让他有了一丝喘息的空间,不必承受考前的焦虑情绪和考后的问责。
从那以后,小华一到考试就通过各种方式,让自己的生病。
心理学上把这种行为,叫做“继发性获益”。
图片来源:《隐秘的角落》
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托马斯博士,经过40年的研究得出:情绪决定健康。
他认为,那些情绪长期不能得到释放的人,会比平常人更容易出现精神、身体上的疾病。他们会非常敏感,感到不被爱、不受重视。
B站有一个叫《灯光之下》的视频,主要内容是一个叫纯子的女生讲述自己得抑郁症的过程。
她说:其实自己得抑郁症,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当学业和人际关系出现比较大的压力,然后家庭氛围又不是很好时,她负面情绪就难以得到释放,最终导致她确诊了抑郁症。
她确诊抑郁症后,老师和父母都很难理解:好好的孩子,怎么就抑郁了呢?
其实任何疾病的本质都是心病,孩子也一样。
他们的负面情绪并不会凭空消失,长期忽视孩子的负面情绪,任由它们堆积。
负面情绪就会攻击孩子身体、精神,导致出现各种问题,甚至是积郁成疾。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应该重视孩子的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
首先,父母不能成为孩子负面情绪的制造者。
曾经有新闻报道,西安一名9岁女孩,因为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就从15层高楼跳下。
可能我们会觉得完不成作业只不过是一件小事情,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可能会觉得自己很差劲,干啥啥不行。
不可否认的是,孩子在思考问题的视角,承受压力的阈值,跟成年人是存在非常大的差别的。
很多时候,父母的看法,其实并不适用孩子。
所以,父母对孩子要求不能过于苛刻,要尽量让家庭成为孩子情绪的包容器,而不是制造所。
图片来源:《隐秘的角落》
其次,家庭里,一定要允许孩子情绪的释放。
很多父母一听到孩子哭就非常崩溃,会立即让他们闭嘴,不允许孩子表达情绪。这样,孩子的情绪就得不到释放,负面情绪就会被堆积。
喜怒哀乐并没有对错,伤心哭泣也不丢人,请允许孩子释放自己的情绪,给孩子自愈的空间和时间。
家长不管工作多忙,也要时常关心一下孩子的情绪,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