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叛逆期(父母没有叛逆期是什么意思)
今天见了一位妈妈晓梅,她的儿子正在上初中,母子的关系非常的紧张。晓梅来的时候,能感觉她的情绪是在崩溃的边缘,眼泪一直在眼眶中打转。
家庭教育是每一个父母必修的课程,国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进法,主要是如何通过家庭教育的培养,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3年的家庭教育服务经验总结:家庭教育应实现三个目标:第一个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第二个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第三个孩子的完成学业,家长你认可吗?
导火索很简单:学校刚刚进行完阶段测试,老师又打电话来告状了,晓梅的儿子上课老说话吃东西,学习也很差,老师让她去跟着上课,观察一下儿子的上课情况。
放下电话,她和儿子又进行了一次激烈的争吵,儿子甩门离去,留下妈妈生气、无奈、无助、失望等等情绪瞬间涌上心头。
晓梅说:儿子从小就活泼,但是课堂秩序很差,老师甚至建议他们去医院看看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他们也真的去了。
现在娘俩很少能平心静气地说话,每次想和孩子好好沟通的时候,就忍不住的发火。结果就是,孩子根本不理她,她的要求孩子总会故意不听不做对着干。
晓梅无助地说:“难道这就是叛逆期吗,这样下去学习可怎么办啊!”
叛逆期孩子的表现形式,其实分为两种:
一、成瘾性
成瘾和喜好的区别是在于成瘾不是喜欢,而是渴望。
就是这个东西我并不喜欢,我甚至在内心当中觉得打游戏不对,我不应该打游戏,我不应该这么颓废,但是到了那个点,不打不行,这种状况就是上瘾。
二、叛逆性
在孩子初中阶段,生理方面快速发育,而心理社会能力的成长则相对缓慢,形成了较大的反差。
对于追求独立却还不具备独立能力的学生,心理存在一种压抑,往往会通过叛逆来释放和宣泄心中的矛盾冲突与压抑。
知道了这两种表现形式,那它的根源在哪里呢?
孩子的成瘾性,多与父亲有关
看到这里,肯定很多父亲会想,为什么孩子上瘾的问题归于自身,想来想去也想不通为何与自己有关。
其实孩子形成的成瘾性,与父亲在其成长中的付出有关。
1.缺少父亲的陪伴
父亲每日忙于工作,对于孩子的陪伴肯定不如母亲多,甚至认为教育孩子本来就是妈妈的责任。
殊不知,正是因为孩子内心中,关于父亲的这段有关陪伴的情感缺失,使得孩子需要找个东西进行弥补。
孩子对东西上瘾,就是将这种事物带来的情感当作了父亲的陪伴。父亲的陪伴太少或者缺失,是导致了孩子上瘾性养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2.没有树立良好的形象
父亲在孩子心中是一个特别高大特别有安全感的形象。如果没有,孩子只能去其它地方寻找安全感或者逃避注意力。
这个时候可以帮助孩子找到安全感或者注意力吸引的东西,孩子就会一头扎进这项事物之中,例如玩游戏、看小说。
父亲的这种安全感,不是母亲的安全感可以替代的。所以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使得他养成上瘾性。
3.父亲给出的建议少
当孩子对某一事物展现出一定的兴趣后,不是一下子就会上瘾的。这个时候父亲给孩子一定的建议或者正确引导孩子,他都不会对这项事物上瘾。
如果父亲不及时给出建议,孩子内心就会想:妈妈不同意我玩,爸爸没有什么意见,我继续玩应该也没事。
因为父亲的权威性在孩子心中是不自觉就形成的,造成了孩子对于父亲的建议更加听得进去。
所以说,父亲影响了孩子的成瘾性,千万要注意喽!
孩子的叛逆性,多与母亲有关
叛逆的孩子和唠叨的母亲,这两个结果是相互作用导致的。
孩子的叛逆是母亲的唠叨导致的,同时母亲的唠叨也是孩子的叛逆导致的,但这两个结果也都存在着自身的原因。
1)过分关心式
这种唠叨普遍存在于中国妈妈身上。
“宝贝,穿上外套,不要冷到啦!”“看你瘦的,多吃点肉!”“晚上不要踢被子!”……妈妈唠叨的出发点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这并没有错!
但是这样的唠叨实质上是不相信孩子。这份唠叨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因而变得懒惰、散漫、没有责任感,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成了一句空话。
时间久了,虽然他在听但是根本不往心里去,视你的“良苦用心”为粪土。
2)命令式唠叨
很多家长一遍一遍地命令孩子干这干那。
例如催促孩子写作业,催促孩子该上床睡觉了,命令孩子晚上必须几点回来。这种命令式的唠叨太过简单粗暴,难以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只会让孩子产生反感情绪。
心理学上有个“超限效应”: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接受某种刺激过多、过强、过久,超过了合理的限度,就会引起他心理上的厌倦和反抗,使他的行为朝相反的方向发展。
3)强势与隐性强势
强势的妈妈喜欢在孩子和家人面前耍威风,用“强权”迫使孩子屈服。
当孩子达不到自己要求的时候,强势妈妈就会各种责骂、抱怨、怒吼,用盛气凌人的方式强行控制孩子。
她们常常觉得世界处处不公平,事事不如意,习惯将自己的不满怪罪到别人身上。这种消极的心态,往往影响孩子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
还有一种妈妈,叫“隐性强势妈妈”。
她可能轻声细语甚至不怎么说话,总是委曲求全的样子,显得很柔弱,可是她心里有自己的主意,她认准的事情是没有人能够改变的。
如果孩子没有照着她的意思做,她会在一边生闷气、伤心难过,连饭都吃不下,她会不出声地让孩子明白你多么对不起她,最后孩子会受不了只有听从她。
—今日寄语—
叛逆期其实是一个贬义词,这时的孩子有了自主意识、三观建立,而父母却还是会像小朋友一样对待他们,他们一旦不听话不照做,大人就觉得叛逆了。
行为的叛逆,反映的是他们内心的焦虑,看起来他们想要脱离父母的管束。
其实,孩子总是在慢慢长大,他们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在慢慢形成,想法也在不断变化,他们正在选择中成长。
作为父母,一定要有耐心慢慢引导,孩子总有一天会成熟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