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关系从古到今都是一个难题(婆媳关系是千古难题)
曾经连汽车安全带都不会系的“生活小白”,遇到困难就会哭鼻子的“爱哭包”,遭到委屈就火冒三丈摔鼠标摔键盘的“职场小孩”,怎么成长为一个“生出第三个我,中正地看待学员和平台”的醒觉着的“职场大人”,如何在婚姻、养育、婆媳、同事之间充分运用沁染的知识和智慧解决问题?
婆媳相处:这好像在中国家庭里永远说不完的话题,而一个好妈妈,好媳妇影响着一家三代的幸福,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建议每一个妈妈都要做一个有智慧的妈妈,这样不仅让老公好过,更为孩子做到一个尽孝的榜样。
从“委屈摔键盘”到“生出第三个我”
一开始来公司,我其实是做财务工作的。后来受天使安安和庭庭鼓励,开始了天使小助手之旅。
天使小助手主要负责与学员朋友们沟通,看起来是一项很简单的工作,我在其中也收获很多。
我是比较感性的人,比较容易哭。内部发言时,我会说着说着就开始哭了。看到平台学习的伙伴分享自己的成长收获时,我隔着屏幕也会哭,欣喜地哭。遇到委屈,不被理解时,我也会哭。
分享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件事,是我刚做小助手时,与一个我认为很熟的、印象也很好的学员之间的误会和冲突。
某天因为一些误会,我没有看到她的信息,第二天出现了信息差,然后她突然生气地说“**(指我们公司)是骗子!”。虽然听起来不是直接针对我,但那个当下我觉得是在说我。二十多岁了,第一次被人说是骗子,然后在办公室哭得稀里哗啦。
我当时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这么轻易给别人下一个“很大的罪名”。她也不给我任何解释的机会。她可能也不知道有这个误解,我也没发现。直到后来,我再次查看近一个月我和她的聊天记录时,才知道是信息差带来的误解。
这件事帮助我之后工作更仔细,遇到什么不清晰的地方,会反复确认,直到确保我和对方理解的信息是一致的。现在我知道通过怎么样的方式让误会澄清,并化解掉误会。
日常我们和学员沟通经常会出现这种不一致。一开始我最害怕的就是遇到冲突,那时我总觉得学员怎么这么爱挑刺,不能从我的角度来理解。
现在我会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对方,同时也会从专业的角度上考虑。我经常尝试把自己摆中正,把自己看作一个跟公司没关系,跟学员也没关系的人,站在客观第三者来看待两者,看见学员的需求,也看见公司能提供的资源,去同步理解两者,从而找到平衡。
这也是华姐经常给我们强调的“开放性态度”。
我其实并没有特意去学习自我成长方面的课程,可是就会在某一个时间点发现:现在的我,跟以前的我,如果遇到同一件事情,反应是不一样的。
以前,我的情绪很激烈,要么摔鼠标、摔键盘,要么大哭。可是,现在,我很平静,而且是一种能够理解学员的心态来处理问题,能跟对方沟通,有同理心,深刻理解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的状态跟需求,而且相信所有人的需求其实都是合理的。
我在照顾自己需求的情况下,不能让自己觉得特别委屈或者特别难受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同时去照顾到别人的需求。
想让婆婆理解和支持?践行到有效!
“婆媳关系”估计是天下最难相处的关系,我也曾面临这个问题。
孩子没出生前,我和婆婆的关系挺好;孩子出生后,摩擦矛盾不断,从孩子的吃、穿、玩、睡、学等各个方面都有分歧。因为孩子出生时,我已经在公司工作了三年多,学到了很多知识,在遇到分歧时,我比较有力量去坚持自己的理念。
虽然婆婆一开始很不理解,但是当婆婆看到孩子状态真的很好时,她也就理解和支持了。
比如,在孩子一岁之前,我都坚持让她七点前睡觉。现在2岁多了,也是维持在八点钟左右,最晚9点前。我婆婆刚开始不太理解,她觉得八点多钟睡就很好了,为什么非要让孩子七点钟睡。后来她发现自己家孩子比别人家孩子状态好很多,也就慢慢能接受了。
比如,在孩子添辅食阶段,我有意识地去保护孩子的脾胃,减少肉蛋奶的摄入,逐步缓慢增加易消化的食物。婆婆是比较喜欢给孩子弄肉食的。今年入秋时候,孩子第一次发烧,就是因为当时从老家带了好多肉来。我认为是孩子肉吃多了导致积食发烧咳嗽,我婆婆不相信。但我坚定地让婆婆把孩子的肉食给断了,只吃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之后孩子的病就慢慢好了。婆婆有所理解了。
比如,孩子发烧。一般情况下的孩子发烧,是自身成长的需要,通过发烧来完成自身身体的成长代谢,不需要立刻就吃药打针,干预这个代谢过程,更需要保持平和镇定,找出发烧背后的真正原因,给孩子爱的安抚。但是婆婆一开始并不能接受这种理念。孩子第一次发烧时,我是家里那个最淡定的人,可以帮助孩子安定下来,让她平平稳稳度过整个生病期。
我和婆婆都认识的一个小女孩,基本每个月要去医院住院七天,甚至还住过两个月。我婆婆一开始也认为孩子咳嗽、感冒、发烧,就赶快去医院,吃药打针必不可少,担心可能会发展成肺炎之类的。但是经过一些自家的经历,我和她分享“孩子发烧时,如果精神状态都还好的话,是可以不用药物等其她干涉的”。现在她能接受了。
在老家的大坪地上尽情地玩耍爬行
比如,不着急训练孩子走路,让她尽情享受爬行期。当孩子到了八、九个月的时候,我就发现身边很多和我家孩子同龄的孩子已经会自己走路了,但我坚持是让她在地上爬。婆婆的意见就很大,希望能训练她走路。
另外,我家孩子出牙也比其他孩子晚几个月。当时,家里人就很焦虑,觉得自己的娃发展太慢。可是因为我学了儿童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我知道孩子这个阶段她需要去爬行,我就会更主动地,尽可能地带孩子去爬。
她一点也不像城里的娃,我尽可能地让她去触摸泥土和沙子,多接触大自然。加上我们住在梧桐山,这里的环境真的很好。我家娃经历了很久的爬行期,一岁以后才真正学会走路。
那时我婆婆才理解我,让她爬行久一些是有道理的。因为她发现那个经常跟孩子一起玩的,走路很早的小孩,没有我家孩子走得稳当,而且容易摔跤。
比如,睡前要进入安静的氛围。我坚持孩子入睡前,不要再去外面嘈杂的环境中散步,也不要听太激烈的故事,需要给孩子一个安静平和舒适的睡眠环境。
以前我婆婆吃完饭会带孩子出去玩,喜欢在广场舞附近玩,因为她喜欢热闹。我观察到每次这样玩回来,睡前就要大哭一场,后来我听了儿童观察睡眠,知道了原因,就不让婆婆睡前带出去玩,情况就好多了。
再后来我婆婆参加了亲子营,回来后,再也不带孩子在晚饭后出去玩了,我婆婆更理解我了。
同事们都说我女儿是别人家的“天使宝宝”。孩子的睡眠、运动、饮食、语言发展等各方面确实都还不错,和很多妈妈相比,我感觉自己轻松很多,在养育上比较顺畅。
学习了家务的重要性,我开始大胆放手,家里的锅碗瓢盆油盐,被女儿各种花式烹饪
给婆婆和自己空间,是第二大和谐法门
日常与孩子互动陪玩,都来自于手指谣、亲子游戏运动、故事养育课。从出生开始我就是哼《四季歌》哄睡,家人都说这个歌好神奇,入睡快,一家人都学会了这首歌。
《捕鱼歌》《蚌壳小鱼》这2个游戏也是我家非常喜欢的,最近孩子到了不爱走路的阶段,我用《谁会飞》这个游戏的方式带孩子一边玩一边回家,在玩耍中回去啦。
在家里婆婆经常都是在我们视频号中找游戏、歌曲学习,视频号对她来说就是宝库。目前孩子表达能力很好,我觉得歌唱、手指谣是有很大影响的。
面对分歧时,我越来越有力量坚持自己了。与婆婆的矛盾及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也让我更加理解婆婆。
记得有一次,婆婆跟我说想带孩子回老家住一个月。我很惊讶,我绝对不能想象要离开孩子,也不能想象孩子离开自己后的样子。我的概念里“3岁前的孩子不能离开妈妈”。因此,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后来因为2020年疫情爆发,春节过完年后,我不想让孩子跟着我回深圳,想尽量避免风险,就狠心主动把孩子留在老家,一个人回深圳工作。结果,孩子没有我想象中那样离不开妈妈,生活得挺开心。
今年婆婆带孩子回老家住,我没有以前那么担忧和执着了,而是理解到婆婆也要有她的生活,家里的丈夫、父母和亲友都是她的牵挂。婆婆能有一个长假回到老家休息一段时间,我也可以过一下自己久违的“单人世界”,其实也很滋养。
婆婆回老家期间,我报名了瑜伽班,终于可以放下一切好好享受瑜伽带来的美好。
现在我跟婆婆的配合工作越来越和谐,我想即便是我的妈妈来带娃,也难免矛盾,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经历不同,想法和做法自然不同,都存在着合理性。只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矛盾便也化解了。
每个家庭都有一地鸡毛的时候,但是只要开始互相理解,关系就会慢慢好起来。
这让我学到了人生中重要一课:换位思考,放下执念。这也为我工作态度的转变带来很大影响。
爸爸带孩子爬山,手脚并用,妥妥地锻炼各种感官
“从悄悄隐瞒”到“问题终结者”的转变,从“梦想做一名家庭主妇”到“期待影响别人生命”
之前我做错事了觉得很惭愧,也比较害怕展现自己的不懂,会赶紧藏起来。后来发现整个环境十分包容接纳:你可以很真诚地去表达,请求帮助,你可以不知道,我们一起探索一起承担。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也慢慢学会了主动承担,要把自己接受的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不要总想着后面有人扫尾,我自己就是最后的那一环,我要把这个事情做好做完做到位。如果我真的做不到,我就及时去找人求助。
这么多年,我觉得华姐也成长了很多。以前她的脾气是很火爆的,现在好像往回收了很多。我觉得我从华姐身上也慢慢学到这一点。
另外,其实我是一个不太愿意跟别人沟通的人。我的生活圈子很小,大学时期基本就是和我几个大学室友一起玩。来到公司后,我的社交圈基本上是在我们同事之间,这也让我觉得很幸福。
在跟大学朋友聊天中,我发现他们的同事关系都很紧张,很难在同一个公司找到好朋友。但我们这里完全不一样。大家都像好朋友一家人一样,你有困难我帮你,我有需要你也帮我,互帮互助。
我也很庆幸,我的第一份工作能有这么好的环境。
所以,这种环境中,我发现我很喜欢聊天,而且总是有很多话讲。从与同事们的聊天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可以运用到我的实际生活中,对我帮助很大。
我和女儿在远斌老师儿童观察家庭实修营,一起做木工
如果你问我“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会回答:一个“勇敢真正做自己,并能够影响他人生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