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为什么不听话讲座资料(你的孩子为什么不听话陈大鱼ppt)
孩子教育,赡养老人,工作赚钱,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中年父母肩膀上的四座大山,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建议每一个家长都要好努力,特别是在教育方面,这是家庭的传承与延续,是家庭教育促进法赋予家长的职责。
你的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现在的孩子,真的脾气很大,动不动就和父母顶撞置气。
不知从几何时起,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口说言传,似乎已经不再是“金科玉律”,孩子愿意听就敷衍几句,不愿意听就摔门而出。
作为愿意“为了孩子好”而付出一切的父母,我们的家庭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01 通病。
孩子不听话,往往是因为家长太喜欢讲道理。
一些高学历的家庭,尤其是教师家庭,父母最喜欢的就是讲道理和摆事实,即便是在餐桌上、外人旁,也时常毫不避讳地板着脸孔,在孩子面前耍威风,又在其他家长面前表现得循循善诱。
只可惜,孩子们最讨厌的,就是父母总摆出一副“道貌盎然”的样子,却在言行上不足以担当楷模。
从12岁到18岁,也就是从小学六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阶段,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对于家长的言行举止也开始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不耐烦。父母们总觉得自己应该“正本清源”,在孩子面前树立起威信和权威。但孩子的成长,总是充满着意外和莽撞,不会因为父母的长篇大论和爱子心切,就变得比其他家庭的孩子更加乖巧懂事。
某次考试成绩下降了,大人总觉得孩子应该知耻而后勇,最起码应该装装样子,在家里多看一会书,可是孩子们的想法是:“我已经足够尽力了,考成这样已经比其他同学好多了。”所以他理所当然地只想着休息和放松。就这样,在孩子和父母迥然各异的心态驱使下,这个家庭迟早会有一场关于手机、考试和休息的“大战”。
是孩子不懂事吗?非也,大多数孩子都喜欢考到高分,然后在老师和同学面前炫耀,在家长面前索取奖励。
是孩子不努力吗?不是,现在的孩子每天要在学校呆够10小时,回到家里还要再学三四个小时,甚至还要抽空去上兴趣班、培训班,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孩子的劳累程度都不低。
所以,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表现,其实还要从家长身上找原因。
爱讲道理、言而无信、急功近利,这是现代家长的通病。
当然,父母的年龄比孩子大,立场比孩子高,看问题做事情的角度也要比孩子全面,在有关孩子学业发展大计的决策上,由大人做主是合适的。但是在我们身边,你随时随地可以看到这样的父母:
只要孩子提出反对意见,就是不听话!
只要孩子在大人面前插嘴、顶撞和不耐烦,就是不懂事!
只要孩子考试不及格,那就是孩子没本事!
可想而知,如果父母抱着这样的心态去教育孩子,十几岁的孩子不和你闹个天翻地覆,那就不叫青春叛逆期!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身心和理智日趋发育成熟,对身边的人和事,刚刚形成自己的看法和判断,再加上精力充沛、性格偏激、执拗古怪……需要的根本就不是长篇累牍的大道理,而是现实生活的逼迫和警醒。
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要和他讲道理,不是“对牛弹琴”吗?
02 失望。
在不听话的孩子身后,总有一个不可理喻的家长。
或是不计代价地付出,却忘了激发孩子内心中最美好的情感;
或是漠不关心,就打算让孩子“野蛮生长”,不想骂也懒得说;
要么就是急功近利,总是被其他家长的做法和决定所影响,完全没主见。
但其实,如果这些家长足够冷静理智的话就会明白,孩子的心灵和成长就像是一个“容器”,假如我们过分宽容娇惯,他就会养成不受约束的言行习惯,看到父母和同事朋友聊天,也会肆无忌惮地插嘴顶撞,很少去顾虑其他人的想法;假如我们对孩子的一言一行过分苛刻,孩子就会形成拘谨内向的性格特征,不善于表达、不擅长沟通,不管是学业还是事业,都很容易在一开始的豪情万丈之后,在反复不断的情感内耗中消磨斗志。
很多成年人都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在孩子面前的爱讲道理、言而无信、急功近利,让孩子在生活中逐渐变得不信任父母,不眷恋家庭。
首先,“爱讲道理”本身并没有错,只不过在孩子稚嫩的心中,会觉得父母“想要用大人的道理来代替我自己的道理”,进而感受到冒犯和侵占。出于保护和维护自身“心灵栖息地”的目的,孩子会毫不犹豫地拿出叛逆、眼泪和厌学的“武器”,以对抗大人们的长篇大论。
再说了,谁喜欢低眉垂首地站在角落里听别人呵斥呢?
其次,“言而无信”是家庭教育的大忌。前段时间就有一位母亲,说好要给15岁女儿买新款手机,还约定好孩子凑4000元,自己出2000元,没想到这女孩也是个狠人,通过兼职、求情和节省,硬是在年末冬初的时候凑够了4000元。可是在买手机的路上,母亲却变卦了,还把电动车停在大街上让陌生人评理围观。
结果小女孩当场就情绪失控、崩溃了,坐在电动车后座上疯狂地一下又一下地拍打着母亲,被围着看热闹的陌生人从后座上拽下来,还报了警。
你们说出现这样的教育悲剧,能完全责怪孩子吗?
我觉得不能。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人的情绪是稳定的,情感是愉悦的。身为父母,对于孩子的情感变化和心灵成长的过程,需要更多的敏感和细微,而且对于自己言传身教的后果,也应该有着更加清醒客观的认识。
就“拒绝给孩子买手机”这件事情来说,父母们一般是舍不得花钱,又担心影响孩子的学习。至于买或是不买,很多父母可能觉得不管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和判断,都应该是自己的权利和自由。
但孩子们不会这么想,那个女孩会觉得,母亲既然答应了买手机却言而无信,把自己晾在大街上让陌生人指责,还想要把自己辛苦积攒的4000元收入囊中,这是接二连三的“道德问题”,不值得原谅。
而孩子们在情绪崩溃、失去理智的瞬间,想到的不是自己不懂事不听话,也不是感谢母亲为她指明方向,而是:
“自己为什么要拥有这样一个母亲,生在这样一个家庭?”
你们瞧,孩子对父母和家庭已经完全失望和绝望了,在母亲的脑袋里,想的却只有那几千块钱。
03 矛盾。
父母和孩子的主要矛盾,就是因为急功近利。
孩子们在心里盘算着自己的岁数,朦朦胧胧地感觉到,什么年龄就应该学习什么难度的东西。但父母们最喜欢“填鸭式教育”,总觉得让孩子尽早尽快地学完中考和高考前的课程,自己家的孩子就能比别人家的孩子跑得快、考得高。
可现实是,越是接受过超前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孩子,越是在其后的课程考试中,感到后继乏力,学习兴趣不高。毕竟教育部门制定的义务教育课程规划,是经过严格论证和多方考量的。换句话说,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就应该按照要求和规划去学习相应学段的课程知识。
而那些在学习、做题和考试中感到痛苦不堪的孩子,往往是因为父母急功近利和揠苗助长的教育。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因为孩子的成绩退步和厌学逃学,就觉得孩子不听话,显然是“草率了”。
平心而论,一个“半大孩子”的教育,不是你说我听、你跑我追、你坏我打,而是要发自内心地将孩子当作一个人,在理解其情绪处境,尊重其兴趣爱好,和坦诚相待、理智清醒的基础上,正确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培养。
实际上,任何一个从表面上看起来不听话、不懂事和不争气的孩子,其背后都有一段孤独无依的童年,一对漠不关心的父母,或是一个冲动盲目的家庭。不管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身为父母,你在此时此刻施加给孩子的压力和痛苦,总有一天会被孩子反噬、反馈在自身和家庭上。
你以为不让孩子玩手机,是帮他保护了眼睛,提高了成绩,却没有想到孩子也需要休息,不可能每天24小时都去学习;
你以为让孩子停下手中的对局,扔掉收藏的卡片,拒绝朋友的要求,孩子默不吭声地听话了,就没有后顾之忧。
你以为不学习就骂、不听话就打、不争气就怒,这就是身为父母的责任和权利,却不知道孩子为什么生你的气。
但其实,大多数孩子对于父母和家庭的要求,都不怎么高。
他们充其量,需要在学习之余有一段放松休息的闲暇,希望父母不要忘了许诺给自己的玩具漫画、手机平板,还希望有一对不怎么吵闹,看上去和谐美满的父母,拥有一个可以偶尔带同学做客,让小伙伴们分外羡慕的“个人空间”……
可就是这么简单,依然有很多父母做不到。不但做不到,他们还保持着爱讲道理、言而无信、急功近利的“优良传统”,让孩子烦躁、恼怒而痛苦。
怪不得我们的孩子,总是不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