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听话叛逆,有什么方法让她改变(娃叛逆不听话 教你一句话搞定)
我的对面坐着一位普通的妈妈。
孩子教育,赡养老人,工作赚钱,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中年父母肩膀上的四座大山,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建议每一个家长都要好努力,特别是在教育方面,这是家庭的传承与延续,是家庭教育促进法赋予家长的职责。
她眉头微皱,身体前倾,眼里带着些许焦虑。
“元老师你是不知道,我为念念到底付出了多少”
“我去年把工作也辞了,就是为了更好地照顾他”
“我现在一点个人娱乐时间都没有了,每天就只是守着他”
“可他现在真的越来越不听话了”
“他现在开始顶嘴了”
“他怎么就不能体谅我一下”
“……”
感动吗?感动,母爱的无私令人感动。
有用吗?没用,因为孩子压根接受不到你的爱。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从业者,此时我脸上挂着礼貌性微笑听着她吐苦水。
她的抱怨与其他家长千篇一律。
她和孩子相处的方式跟其他家长大同小异。
“念念每次来你这上课表现得完全跟在家不同,我看你上课也挺严格的,为什么孩子们就愿意来上你的课呢,我在家对他一凶他就开始顶嘴”
“元老师你说怎么办,孩子这样下去可不行啊!”
是啊,这样下去可不行。
但我有80%的把握,这位家长回去之后还是会用以前的方法跟孩子相处,孩子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去对抗,一周或者半个月后这位家长还是会跟我吐槽几乎完全一样的话。
怎么办?
其实也不难办。
家长们,请收起你的“无私”,别再让你“伟大不求回报的爱”把孩子推向离你更远的地方。
如果你减少说这些话的频率,你会发现跟孩子做朋友其实没有那么容易。
“我这是为你好”
肯定有人要跳出来反驳我说“怎么可能有家长不为了孩子好呢”,先别激动,的确没有父母希望孩子过得不好。
但是这一句话造成的最大的误会就是,怎么去定义这个“好”字。
看过一个故事。
他和她是一对热恋情人,但最后双方不欢而散。
他说:“我为你找来了世界上最漂亮的玫瑰,我为了这些玫瑰不惜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你为什么就如此狠心还要离开。”
她说:“我只是想要一朵百合,而你为什么一定要强迫我喜欢那些玫瑰?”
你为对方的“好”,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的,还是仅仅是你一厢情愿地认为“好”。
如果把你认为的“好”强加在别人身上,那引起对方的反抗,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你害怕孩子跌倒,所以你从不让他参加各种运动。
你害怕孩子跟别人学坏,所以你从不让他去跟其他同龄人玩。
你害怕孩子适应不了新环境,所以当孩子告诉你他想参加学校夏令营的时候你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后来,孩子长大了一些,慢慢地叛逆期来了,开始和你顶嘴。
你们针锋相对。
最后撂下一句“我这是为你好”结束了一场不愉快的对话。
孩子能接受到你的好意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别让你的保护,成为孩子的束缚。
适当地放开手,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毕竟,没有哪个父母能照顾好孩子一辈子不是吗。
“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
对父母来说,最烦的不是孩子顶嘴,而是孩子顶嘴你还说不过他。
当家长开始摆出一副过来人的样子说出“我走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的时候,孩子多半是听不进去的。
再说了,现在的年轻人,走的路未必没你多。如今交通这么发达,他去过的地方走过的路还真不比你少。
什么?你要说“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么,拜托,少吃点盐,盐过量对身体不好啊。
其实作为家长,是想用自己的经验帮孩子少走一些弯路,但是有一点家长们没有意识到的就是,以前的路跟现在的路真的不一样了。
以前出门要带钱,现在一部手机甚至不用手机也能完成支付。
以前需要十来个小时的旅程,现在三四个小时就能到甚至更短。
以前你只能买街边小卖部的东西,现在全世界都把商品摆在你面前。
以前报纸是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现在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知道这个世界在发生的各种大大小小的事。
以前进网吧打游戏就是网瘾少年,现在有一部分打游戏的人已经代表国家去拿回荣誉。
以前你走过的路,现在基本上通了高铁。
以前你去过的一个小渔村,现在已经变成了深圳市。
这个世界变化真的太快了,去年跟今年都有区别,父母长辈们很难再用以前的经验去帮助自己的孩子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里站稳脚跟。
有的时候,“放任不管”也是在帮助自己的孩子。
只要不是牵扯到违法或者有很大危险性的事,给孩子一点选择的权利,哪怕一件事没做好或者失败了,也并没什么关系不是,他会从中间学到很多东西。
我在24岁那年决定离开安徽的电视台工作,去做一个没有任何保障的创业者,我的父母只给了我一句“你自己考虑清楚就行”。
那是我第一次创业,不出意外的失败了,甚至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也失败了,但是我从四次失败里学到了东西认清了自己适合做什么,现在终于也是走上正轨并以我喜欢的事情作为工作,我觉得很满足。
我感谢那几次失败,我也感谢我的父母对我“放任不管”,更感谢我一次又一次失败之后我的父母给我的鼓励。
有的弯路少不了的,父母的角色更应该是孩子坚强的后盾,而不是满身伤痕的探路者。
常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怜的是父母为孩子们倾其所有吗?显然不是。父母的爱超越一切,为孩子付出一切也心甘情愿。
可怜的是孩子根本接受不到父母的爱。
教育孩子就像放风筝,父母是放风筝的人,孩子就是风筝,而父母的爱,就是手里放风筝的线。
线不能太沉重,否则风筝会飞不起来。
线也不能拽得太紧,要逐渐放松,风筝才能飞得更高。
不要担心高处有风吹日晒。风筝放在箱子里锁起来确实不会受到任何伤害,但那不是风筝存在的意义。
适当的放松,适当的就更多的时间给自己。
对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他的全部啊,他不会刻意疏远你。
而父母,也不要以爱之名,让孩子背负更大的压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