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高效沟通(如何沟通更有效)
人与人相处发生的所有问题,90%都可以归结为“沟通问题。掌握好的沟通方法,沟通思路,复制这些方法和思路可以让我们在职场、生活中与人打交道如鱼得水。
孩子教育,赡养老人,工作赚钱,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中年父母肩膀上的四座大山,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建议每一个家长都要好努力,特别是在教育方面,这是家庭的传承与延续,是家庭教育促进法赋予家长的职责。
如何高效沟通?掌握这7招就够了!
所以这里给大家推荐的书是《可复制的沟通力》,作者樊登,樊登读书会发起人,他认为沟通的技巧和修自行车的手艺一样,是要学习的。光学还不够,还要练习才行。沟通的目的是尊重与合作,沟通的目标不是“口服”而是“心服”。
本文大纲:
一、沟通力是可以复制的
二、沟通的本质是尊重与合作
三、沟通高手都善于掌控情绪
四、沟通要从了解需求开始
五、营造安全的沟通氛围
六、用长颈鹿式沟通破解沟通困境
七、如何有效提问与倾听?
沟通力是可以复制的
所谓沟通力,是指一个人与外界交流信息的能力。
沟通大师卡内基说:“现在的成功人士,有80%以上是靠沟通力打天下的。”
那些被认为工作能力强的人,在跟人交流时都能做到思路清晰、表达具体,并能准确地关注到对方的需求,这无形中为沟通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1)沟通力为什么这么重要?
传达同样的意思,但是换个方式表达有时候得到的效果完全不一样:有个故事说一个信徒问神父,祈祷的时候我能抽烟吗?神父说不行。过几天信徒又问,那抽烟的时候可以祈祷吗?神父说可以。
还有个故事说一天父亲问他儿子长大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儿子回答说:“女人和钞票”。父亲扇了儿子一耳光,过几天又问你以后的理想是什么,儿子回答说:爱情和事业。父亲高兴地点点头。
还有一个故事是说,一个盲人乞丐,在路边竖了个牌子写着:“我是盲人,可以帮帮我吗?”过往的人很少施舍,一个女孩看见了,把牌子上的字改了下,结果路过的人纷纷给钱,乞丐很奇怪,后来叫别人读了牌子上的字,写着:“世界五颜六色,而我的眼睛却感受不到”。所以有时同样的信息,有的人说出来别人马上接受,而有的人说出来别人马上拒绝!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沟通是一门艺术,在与他人沟通时,语言表达能力和表达技巧显得尤为重要。具备良好、高效的沟通力,不论是对我们的工作还是社交,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沟通的目标不是“口服”而是心服
很认可的一个观点,沟通的目标不是“口服”而是“心服”,沟是方法,通是目标,良好有效的沟通是能让对方明白你的沟通目的,通过沟通语气语调,肢体语言两种辅助方式表达,让对方打心里接受我们的意图,接纳我们的观点。
这是单方面输出的一种沟通方式;沟通也有双方同时输出输入的方式,这也就是交流,同样遵循沟通的三大要素:一个目标,两种方式“语调语速+肢体语言表达”。
高效沟通的三大要素:
①有明确的沟通目标(目标清晰,不要被任何人、事带跑偏)
②善用语气、语调(有同理心感受对方的情绪)
③肢体语言的运用
有效沟通(做了事但心里未必认可)非高效沟通(事办成了也得到了认可);
美国语言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一个著名的沟通公式:沟通的总效果=7%的文字语言+38%的声调+55%的肢体语言。
3)什么是好的沟通?
①沟通时直接说出我的感受,不做评价;以“我”开头,说出感受。不以“你”开头做批评;
②表达问题时不要模棱两可,不清晰的表达,一定要准确,因为别人不一定能准确识别你的模棱两可;
③用深夜电台主持人的声音说话,给人平缓,放松没有防备的感觉;
4)复制沟通力的三驾马车
①学习科学的理论
②掌握正确的方法
③刻意练习
5)沟通过程中应该谨记的一些原则
①真实性:内容真实有意义;
②完整性:信息完整无缺失;
③时效性:沟通的有效期内;
④同一性:表达者和接收者的共识;
⑤目标性:沟通双方都有明确的目标;
沟通的本质是尊重与合作
“尊人者,人尊之。”沟通中如果缺乏尊重,不能平衡自己与对方的需要,总是以一种自以为是的方式与对方交流,这样的沟通是很难进行的。只有学会尊重与合作,沟通的过程才会愉快而积极,结果才能如你所愿。
这句话我深有感触,像我平时与客户沟通,我经常把产品的卖点硬说成是客户的痛点,这个时候我就没有去尊重客户,也没有平衡自己与客户的真实需要,沟通是双向的,互相尊重的过程,所以这样的沟通方式不会产生多大的效果。
因为每个客户情况不同,并不是每个客户都需要用到产品的所有功能,根据需要用到产品其中的1-2个功能点就够了,那么我针对客户需要的这1-2个产品功能点来说要好很多,有时候产品功能亮点说的太多了,客户会觉得很复杂,有句话叫言多必失,看来说多了也不见得是好事。
沟通的目的和共性应该是尊重与合作。任何一种沟通,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尊重与合作的目的。
合作的核心并非一方必须听从另一方的安排,而是双方通过一起努力,共同完成一件事。
真正的尊重是站在对方的角度,以对方的视角去看待他所处的状况,去标注他此刻的情感。
真正的坦诚,应该是既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能够心平气和地将自己此刻的需求或感受说出来。尊重与坦诚丝毫不矛盾。
在沟通过程中,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沟通双方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在进行任何沟通前,你都要明确自己的沟通目标,而且这个目标不止一个,是三个,分别是为自己、为对方、为彼此的关系。
尊重就像空气,它存在的时候,你不会有感觉,但一旦它不在了,你立刻就会感到不舒服。因此,尊重在沟通当中非常重要。
沟通高手都善于掌控情绪
当我们在沟通中遭遇不愉快,进而产生消极的情绪变化或心理状态时,最重要的是控制这种糟糕的情绪或心理蔓延,别让自己被情绪所左右,否则沟通效率会大打折扣。
1)停止暴力沟通
什么是暴力沟通?举例来说,如果一个老师对学生说:“你怎么这么笨?我都教过你好几次了,你还把题做错!”这就是暴力沟通。
暴力沟通出现的原因1、道德评判当某人做了一件事后,我们感觉这个人做的事不能让我们满意,就会产生不满情绪,继而产生一些习惯性的定义,比如认为这个人很没修养、没素质、不尊重人。例如开车的时候,如果车里的家人、朋友用完手纸往外面随手一丢,我们内心会认为行为不合适,但通常不会认定该人没修养、没素质、但如果是前面的车有人朝外面随手丢手纸,你立刻就会说这人“没道德、没素质。”这就是道德评判,指责就是一种暴力沟通。
2、进行比较
如果一个人不能客观地看待别人,也就不可能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对方进行沟通。例如,我们听过父母说过最多的一句话是,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成绩每次都考100分,你看看你,你看看邻居家的xx都结婚了,孩子都能打酱油了,你看看你,一进行比较,不满情绪就出来了。
3、回避责任
沟通时总喜欢把责任推给别人,动不动就说“我不能这样”“这件事我是被迫的”……这其实是一种“习得性无助”的状态,让自己陷入抱怨和痛苦的情绪之中。
4、强人所难
家长们常常打着“我是为你好”、“就剩最后一口饭了,你怎么不吃完呢?”,“苦口婆心”地要求孩子按照他们的想法行事,甚至威胁孩子:“如果你不这样做,我就怎样怎样。”这对孩子来说是多大的威胁呀!如果孩子不遵从,就会演变成一场暴力沟通。
我们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发泄情绪。情绪是一把要命的双刃剑,你发泄时的确很痛快、很爽,但结果很可能会让你付出更大的代价,所以在沟通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控制住负面情绪,不要让情绪影响到理性分析。
要想解决问题,就必须停止暴力沟通。
书里提供了一个沟通公式:
我观察到……我感觉……是因为……我请求……。
“我观察到……”就是陈述你看到的事实,例如:老公每天下班很晚才回家,妻子的第一句话不应该说“你还知道回来啊,你怎么不死在外面?”而应该是“最近你回来的都很晚,身上有一股酒气,工作压力很大吧。”这是陈述事实。
“我感觉……”就是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比如“我觉得很难过”“我感到很失落”“我很伤心”等等,这些都是你的感受和体会。
“是因为……”这一步可以讲原因,为什么难过、失落、不开心等,比如“因为我希望我们的家不要像个旅馆”“因为我希望我们能一起聊聊天,这样才有家的感觉。”
“我请求……”这一步表达期望,如“我希望你能每周抽出1-3天时间陪我”“我希望你能在9点钟之前回来”等等。
当你停止暴力沟通,改以这种表达方式与别人沟通时,就会减少很多矛盾,彼此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加平等、更加互相尊重。
2)远离傻瓜式沟通
人在愤怒的时候,智商和情商都是0,不会思考更有效的方式与人沟通,就像你明知道对孩子发脾气并不能让他的成绩变好,反而会变得更糟,但你仍然忍不住要对孩子发脾气。当感觉自身情绪不稳定时不要和人沟通。
当我们做某些事形成习惯后,这些习惯就会被存入潜意识之中,并不断强化。此后再做类似的事,基底核就会直接控制我们的行为,因为它们已经成了我们的一种习惯。
只有在我们学会打破大脑中的思维惯性后,才能在沟通中避免让自己产生“我心情不好是别人造成的”这样的想法。
3)利用复述和认同感染对方
心理学上有一个“踢猫效应”,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踢猫效应”告诉我们,情绪是可以传递或相互感染的,这种情况也叫“情绪链”。在沟通过程中,这种效应经常出现。
负面情绪相当于是“瘟疫”具有传染性和传播性,心情好与不好往往是因为此时此刻想到的事情决定,如果你身边的人情绪不好,你和他沟通首先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对方的坏情绪影响到你,其次要及时疏导对方的坏情绪,当对方感受到你的信任和支持,情绪缓解后,才能听进你说的内容,沟通才能更好的进行。
要达到这个目的,可以尝试用下面的两个方法:
①重复对方所说的话
②告诉对方“你说得对”
有个特别有趣的统计,国外餐厅的服务生都拿小费,如何拿到更多的小费呢?很简单,不断重复客人所说的话,哪怕他说的是气话、浑话,都可以重复。
重复对方所说的话
客人:“我要点一份牛排。”
服务生:“好的,一份牛排。”(记录下来,没有更多的话。)
客人:“再给我来一瓶××红酒。”
服务生:“好的,一瓶××红酒。”
服务生:“请问您需要纸巾吗?”
客人:“不需要,谢谢。”
服务生:“好的,不需要纸巾。”
就是这样简单地重复客人的话,最后统计发现,这样的服务生要比其他只会默默服务的服务生多拿70%的小费,是不是很神奇?
为什么只是简单地重复对方所说的话,就能多拿小费呢?原因就在于,这样做会让客人觉得这是一个善于倾听的服务人员,这让他们感到很舒服、很享受,对侍者的好感自然也会倍增。
告诉对方“你说得对”
在谈判过程中,当对方说出一句“你说得对”时,表示你已经获得了对方的认同,你们的谈判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这种沟通方法其实就是要让自己和对方产生一种情绪联结,你在复述对方的经历、标注对方的情感后,对方就会从你这里获得一份认同感。当与一个能理解自己、认同自己的人谈话时,我们的情绪自然也会平缓下来。
如果我们将以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的话,效果会更明显。
沟通要从了解需求开始
每个人生活在世,都会有需求,马斯洛将人的各种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需求一旦出现,我们就会寻求满足。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情绪就会产生。换句话说,情绪是需求没能获得满足的一种外在表达。
别人在跟我们交往的过程中,只要表达出了一些想法,或者做了一些事,背后一定潜藏着某个需求,我们要能够看到这些行为背后的需求。
只要你能洞察到别人真正的需求,并有针对性地去满足这个需求,沟通就会变成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了解到每一个行为背后的需求,我们也就找到了与对方沟通的窗口。
良好沟通的第一定律是从自己开始的,倘若你还没有调整好自己,自己的内心需求没能获得满足,就很难与他人形成良好的沟通。
如果我们能首先关注自己的需求,在自己的需求获得满足后,再以平和的心态、以同理心去关注别人的需求,这样在出现矛盾时就不会那么容易发飙,而是想着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并照顾到对方的需求,更好地维系彼此的关系。
给予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果不能给予他人,我们的内心就会空虚、匮乏,就会想通过各种途径给予。
我发现善于给予的人成长都很快,因为你要把你的知识、经验分享出去,讲清楚,讲明白,降低大众门槛,就比如说樊登读书就是这样,讲出去实际上自己也掌握了,最好的学习方式是讲出去,教给别人。
很多人为了学习会加入各种知识付费社群,认为自己付费了,就可以不断地向群主索取,要不就是抱着过来打广告的心态,其实,最有效的学习是分享,最有效打广告的方式也是分享,最有效链接大咖的方式还是分享。
演讲者也应该换个分享的心态,那些演讲容易紧张,有恐惧症的,不要把台下观众的脑袋都当成是一颗一颗的西瓜、这种方法没用的,试想下,当我们上台看到一堆西瓜,而且一颗一颗的都还会动,恐怕只会更紧张吧?
那应该怎么办呢?演讲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给予礼物”的心态。就是说,我来做演讲的目的是要给大家送一份礼物,我要把自己拥有的知识、经验、技能拿出来跟大家分享。至于你要不要,那是你的事,但给予是我的责任,这么想是不是就不那么紧张了?
在沟通当中,我们首先应该具备一个重要的认知,即对选择的认识。你对选择的认识,将会直接决定你的沟通方式,以及你的沟通结果。
当你能够跟对方塑造出共同目的,会很容易让对方的情绪变得平缓,因为你让对方知道了你理解他,而理解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
什么是共同目的?通俗地说,就是在沟通的时候,要让对方感觉到你们是朝着同一方向努力的,让对方能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注;反之亦然,对方也能让我们感受到他真的在关注我们。
沟通的艺术就是寻找共同目的的艺术。共同目的包括共同的利益、共同的认知、共同的爱好以及共同的感受等等。这些共同目的可以产生安全感和亲近感,因为人是具有认同心理趋向的。
什么叫寻找联结?就是你要让对方觉得你重视他的个体,而不是只重视当时谈话的目标。这才是核心中的核心。
所谓标注对方情感,就是准确地说出对方此刻的感受。
“标注”的第一步就是探知对方的情感状态,然后再用冷静、平淡且不带有任何偏见的语言描述出对方的情感,对方就会感受到你的尊重。
所以在沟通时遇到状况,对方的怒火已经被点燃的时候,最好的补救措施就是道歉。
追本溯源,我们发现通过“拔刺”来沟通,不是在谈信息,而是在谈感情。也就是说,要为沟通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这样沟通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正如塞涅卡所说:“道歉既不伤害道歉者,也不伤害接受道歉的人。”
什么是“拔刺”?所谓“刺”,是指对方对你可能不满的地方;“拔”是自己先把这些问题摆出来,拔掉对方心里的刺。
营造安全的沟通氛围
我们都喜欢用惯性思维与人沟通,但惯性思维很可能让对方感觉不安全,这时候,需要我们打破惯性思维,主动营造一个安全的沟通氛围。
当我们感觉沟通的氛围不安全时,头脑里通常会出现两个念头:打或逃。这是人类刻在基因里的“傻瓜式选择”,也是杏仁核捣的鬼,无论选择打,还是选择逃,都不是明智的,都有可能让彼此的关系变得疏远。
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做呢?每年南飞的雁群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一支完美的团队,一定是由很多有共同目标的人组成的。这个道理其实也可以应用于沟通,也就是说,如果想要营造一个顺畅的沟通氛围,先要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
成功学大师戴尔·卡内基曾说:“所谓沟通就是同步。每一个人都有他独特的地方,而与人交际则要求他与别人一致。”
沟通的艺术就是寻找共同目的的艺术。共同目的包括共同的利益、共同的认知、共同的爱好以及共同的感受等等。这些共同目的可以产生安全感和亲近感,因为人是具有认同心理趋向的。
那么,我们如何塑造共同目的、唤醒对方的认知呢?当双方的真实目的存在很多相似之处时,协商出一个共同方案就可以了。这里的关键在于,你要理解对方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因为很多时候外在的目的和心里的目的并不完全一样。
例如,周末,老婆想叫老公一起去步行街逛街,但老公难得休息一天,只想在家看球赛,这时候两人的目的不同,需要找到相似之处,协商出一个共同方案,塑造共同目的才行,如果老婆强行让老公陪自己去,难免老公会有怨气,那该如何做呢?
塑造共同目的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先一步做出让步
老婆很聪明,老婆率先让步说:“亲爱的,你是不是想好好放松一下啊?”
第二步:进一步了解对方真实需求
老公说,“对啊,最近工作压力有点大,想放松下。”
第三步:塑造共同目的
老婆说:“亲爱的,我其实也不是想上街,就是想出去转转,最近照顾孩子我也很累。”
把孩子也带进来,这时丈夫就会心有所动。
老婆继续说:“趁孩子不在家,咱们不如开车去郊外兜兜风,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放松放松。”
老公思考片刻:“嗯,这个建议不错。”
当双方沟通的观点不一致并进入关键对话时,你一定先要暂停争议话题,并且主动说出愿意和对方进一步找到彼此都满意的办法,来给对方营造一种安全感。
气氛缓和之后,你再去了解对方真实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两个人的真实目的有相似之处,那我们就可以塑造一个共同目的。比如,你说:“其实我去逛街,也是想放松一下。”这样两个人最后的真实目的就一致了,都是想放松。接着,两个人再协商一个具体的方案去实施就可以了。
用长颈鹿式沟通破解沟通困境
尊重是沟通目的的共性之一,而要想学会尊重的表达方式,一定不要忘记沟通的目的。任何顺畅的沟通都应该基于目的之上,不能偏离这个轨道。而与人沟通不畅者多半是忘记了沟通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忘记了目的,我们就会成为情绪的奴隶,情绪会左右我们的杏仁核,杏仁核一旦“发作”,再说什么都是徒劳。
与人沟通时,我们一定要记住沟通的目的。介绍一个非常实用的沟通方式——长颈鹿式沟通,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我们在沟通时不会偏离轨道,不会忘记初衷。
长颈鹿式沟通的三大特点:
①站得高,站得高,看得远,不会对眼前的小事斤斤计较;
②反应慢,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也会坚定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
③心脏大,遇事不计较,凡事不往心里去;
再加上它长颈鹿式沟通:观察、感受、需求和请求。观察:只讲事实,不加入评判感受:说出真实感受,挖掘真实需要行动:提出具体可执行的请求
总结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不带评判地去观察,说出真实感受,挖掘出真实需要,最后再提出具体可执行的请求。掌握了这几个方式,我们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就不会偏离主题,也不会忘记最初的目的。
如何有效提问与倾听?
真正的沟通高手不但会在交谈中加入自己的一些经历,还会有技巧地引出对方的经验,唤起对方表达的欲望。而这就需要一种高超的沟通能力——提问能力。
提问是为了引发思考,而不是要将你的答案和解决方案直接告诉他人,以展示自己的分析和方案有多智慧,哪怕你心里有更好的答案也不要抢着说,而应通过巧妙地提问让对方先说出答案。
1)什么是启发式提问?
就是向对方提出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对方的大脑打开一个新的窗口,让对方感觉“我真的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然后引导对方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梳理,寻找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
周星驰有部电影,叫《破坏之王》。电影里,周星驰扮演的何金银是个送外卖的,他想追求校花阿丽,却被情敌打击得痛苦不堪。他沮丧地坐在垃圾堆边,这时有个人过来扔垃圾,看到他后说:“你这个垃圾。”结果何金银不但没反抗,反而厚着脸皮说:“你完全伤害不到我啦,因为我已经疯啦!”
这句台词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刻,甚至对我的人生观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的,别人伤害不到他了,因为他的自尊水平已经像垃圾堆一样的层面,这时任何人都无法再让他做出改变,他也根本没有力量做出任何改变。只有当他最后找到了当英雄的感觉,救了女主角后,他的内在动力被激发出来,他才有力量去重新学习,最终走向人生巅峰。
由此可见,要想让对方做出改变,就必须激发出对方的内在动力,让对方心甘情愿地为自己的目标努力,而不是你推着他去努力。
2)好的提问可以激发对方的行动
什么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提问,才能激发对方的内在动力和有效行动呢?本书作者列出一些类似的提问:你想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具体的目标是什么?有什么指标吗?你的现状是什么?为了实现目标,你都做了哪些努力?你打算什么时候实现目的?你设想的最佳状态是什么?你认为自己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等等。
我身边的一个同事,家里孩子成绩一般,也不好好上学,他很焦虑,多次沟通无果,跟孩子讲道理,指责、训斥、表达焦虑各种方法都试过了,没用,后来经我介绍看了《可复制的沟通力》这本书,用本书提供的提问方法跟孩子一对一沟通交流。
以下是对话内容:
他问:“你不想学习,那么你对未来有什么具体的打算吗?”
他儿子说:“我想当个演员。”
他又问:“那你想当个什么样的演员呢?”
他儿子说:“我就想当个张一山那样,有演技的实力派演员。”
他接着问:“你觉得怎么才能成为张一山那样的演员呢?”
他儿子回答:“我得先考上北京电影学院的表演系,毕业之后应该就差不多了。”
然后他又问:“那你觉得,以你现在的成绩,离考上北京电影学院还有多大差距呢?”
他儿子思索了一会儿,说:“我的文化课可能会差一点儿,政治课不行,我没好好背,英语和数学,我再努努劲应该能跟上,考北京电影学院文化课要求不是太高,所以只要我努努力,考到400来分就有机会了。表演这方面我觉得应该可以;面试,我是有信心通过的。”
看到孩子自己认真地分析了现状,接下来他又问:“那么你都做了些什么来实现这一切呢?”
他儿子回答:“我没做什么,就是天天想着这事,然后没好好上学,没做什么事。”
他接着说:“你有没有哪些可供选择的方法和路径?”
他儿子又想了想,说:“您能不能给我请个家教?我想再好好补补英语、数学,而且我这次保证好好学。”
要想让对方做出改变,就必须激发出对方的内在动力,让对方心甘情愿地为自己的目标努力,而不是你推着他去努力。
有时候我们跟合伙人、员工之间会因为一些问题出现矛盾,不一定是谁对谁错,只不过是所站的角度或考虑问题的方向不同,这时如果你直接给对方提出建议或意见,沟通就可能陷入僵局。但如果我们以提问的方式与对方沟通,不仅能了解到对方的真实想法,还能启发对方的思维,同时也能结合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对方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
写在最后
通过学习到底能不能提升沟通力呢?我的答案是:能,因为沟通力本身就是一种经过刻意练习后可以被复制执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