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中如何高质量陪伴孩子(家长如何高质量的陪伴孩子)
为了在特殊时期为家长提供特别的家庭教育指导,全国妇联推出了“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微信栏目,家长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微课学习家庭教育知识。
孩子教育,赡养老人,工作赚钱,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中年父母肩膀上的四座大山,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建议每一个家长都要好努力,特别是在教育方面,这是家庭的传承与延续,是家庭教育促进法赋予家长的职责。
孩子居家学习,家长如何学会高质量陪伴
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我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居家办公、线上学习、开学延期、社交减少……这些变化对我们的心理也产生了一些影响,主要表现在学习积极性不高、生活作息紊乱、情绪低落、反复焦虑等。那么,人们应该怎样进行心理调适?家长在进行自我调适的同时,又该如何帮助孩子调整心态,改善情绪?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陆士桢为大家支招,分享亲子陪伴的深刻内涵,帮助家长在孩子居家学习期间做好高质量的亲子陪伴。
陪伴到底是什么陪着不等于陪伴
陪伴到底是什么?花时间陪在孩子身边就是陪伴吗?陆士桢老师从三个方面阐释了陪伴的内涵。
第一:陪伴不是形式。并不是说有了时间就有了陪伴,父母与孩子在一起就是陪伴。陪伴需要时间,但时间不是陪伴的根本要素。陪伴更是态度问题、方法问题,体现着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综合素养。
第二:陪伴不是盯着。很多父母与孩子在一起时,就会问孩子学习怎么样?考试怎么样?最近有没有调皮?这不是叫陪伴,也不是沟通,这叫盯着孩子。
第三:陪伴不是简单的在一起。其实这次疫情给很多家长上了一课,让家长意识到陪伴是需要内容,需要内涵的。不是简单地在一起,花时间盯着孩子就叫陪伴了。父母如果没有自己的生活、爱好和追求,即便与孩子同住一个屋檐下,也很少能做到一心一意地陪伴,无法给孩子最好的专注力。看似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却变成了彼此的一种煎熬,给孩子和自己都带来更大的压力和更多的焦虑。
何为高质量陪伴四要素缺一不可
要想有好的陪伴,家长首先要明确一点,即“喜欢并经常和孩子在一起”。喜欢是首要条件,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不能有一种“当你爸爸我没辙,必须要陪你”的心态。
第一:孩子为本。家长不能将陪伴作为一种任务去完成,而应从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作为出发点,陪伴一定是以孩子为本。
第二:情感为基。孩子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在不同阶段的需求也不同。处于幼年期的孩子,更重要的是在情感上对他们的呵护和帮助,让他们能够通过跟父母的接触,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贴心的呵护。
第三:引领为要。父母通过陪伴,对孩子有正面的、积极的引领,同时引领孩子独立的思考和实践,调动他的内在思考,让他不断成长为合格的公民,并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第四:共进为标。陪伴的目的是实现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要有所成长和发展。
好的陪伴怎么做三招教你会陪伴
陪着孩子做什么呢?这是很多家长犯愁的地方。陪着不等于陪伴,那如何做到好的陪伴呢?陆士桢老师教你三招,陪伴不再是大眼瞪小眼的苦不堪言。
第一招:和孩子一起做事。一起阅读、一起运动、一起大扫除、一起购物等等,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中,经常和孩子一起谋划并一起做事,让孩子能够在家庭中体现自己的存在感和责任感。在做事的过程中,无论是情感交流还是决定某件事情,家长不能抱着“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这种心理,注意与孩子之间的平等关系。
第二招: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随着孩子的成长,他面临的问题会是多方面的。家长有一个重要的责任,就是引领孩子去分析和认识社会事务,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明辨是非。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年龄段的特点来讨论。这种讨论,其实是一种交流,一种平等的沟通,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第三招:采取平等的态度。无论是陪着孩子一起做事还是讨论问题,家长一定要采取一种平等的关系,而不是替孩子做决定,或总是摆出一副权威面孔不容侵犯。家长和孩子之间应该是坦诚相见,能有一个制度化的陪伴约定,比如每周除了日常交流外,每半个月可以有一次私下的长时间的亲密聊天。这种陪伴,总会在孩子成长的某些时刻,给予一种特殊的力量,真正陪他成长。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家长的素质
新时代的家庭教育已经不是狭隘地指家长如何教育孩子。
首先要从“影响、渗透、人或物”三个关键词去认识家庭教育的内涵。影响是长辈对晚辈的综合影响;渗透是一个长期的对孩子行为、思想、精神状态的点滴渗透;人或物,实际上是包括孩子在内的,所有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
新时代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家长的素质。家长需要不断学习,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发展主体,而不是被家长塑造的对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有自己独特的潜能,适合这个孩子的方法不一定适合那个孩子。培养孩子对现存社会的积极适应,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