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相处的方式(家庭教育如何与孩子相处)

与孩子相处的方式(家庭教育如何与孩子相处)

一个六七个月的孩子和妈妈面对面坐着,玩着平时很普通的游戏。一开始妈妈笑得很开心,母子互动也很多。很快,孩子把头偏向一边,不再看妈妈,甚至把小手举起来挡在自己和妈妈中间。妈妈感受到了孩子的情绪,于是身体慢慢向后撤,逐渐收起脸上的笑容,动作和声音也缓缓停下。

孩子教育,赡养老人,工作赚钱,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中年父母肩膀上的四座大山,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建议每一个家长都要好努力,特别是在教育方面,这是家庭的传承与延续,是家庭教育促进法赋予家长的职责。

不一会儿,孩子又把脸转向妈妈,并且朝着妈妈伸出手臂,希望和妈妈开始新的游戏。妈妈立即回应孩子,开始和孩子进行新一轮的游戏。

这是一段两分钟的婴儿观察录像。

录像中妈妈和孩子的表情完全是同步的,孩子兴奋的时候,妈妈很愉快,孩子想跟妈妈保持距离的时候,妈妈也会平静地给孩子留出空间。

可见,孩子也有感到累、厌倦的时候,也需要独立的空间休息、调整身心,这时候会很自然地表现出对父母的拒绝。当孩子有需求的时候就会主动回来和父母交流,如果父母的内心是安全的、稳定的,那么就会平静、坦然接受并理解孩子的需求。

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稳定的,值得彼此信任的。

 

上面这段录像是《这样和孩子相处:给孩子足够好的原生家庭》(以下简称:《这样和孩子相处》)一书中刘颋颋老师分享的一个小故事。

刘颋颋,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督导级心理咨询师。长期从事精神分析流派下的儿童及青少年咨询,在儿童及青少年治疗的工作中沉浸了10余年,咨询时长超过8000小时,积累了多达1000个咨询案例,对育儿方法有深刻独到的见解。

在《这样和孩子相处》中,刘颋颋老师提出了“空间育儿法”,并阐释了如何利用空间的概念,正确处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不仅能改善和发展父母的内在空间,陪孩子一起成长,并有能力为孩子提供足够好的原生家庭,成就自带光芒的孩子。

01父母的内心要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容纳孩子

生活中,房子是容纳我们客观主体的一个空间。其实,我们的内心世界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房子”,它可以容纳我们各种心理活动、情感体验。我们和孩子、家人、朋友之间的关系也是由一个个“小房子”构成,容纳着每一份关系中的彼此互动。

作为父母,我们的成长经历、生活场景、空间大小等都在塑造我们的内在空间。我们的成长经历会形成一些隐藏在潜意识中的内在逻辑,比如,父母小时候学习很好,而孩子每次成绩却不理想,父母就会忍不住说:你怎么就不像我小时候呢?

孩子学习不好也许是学习方法不正确,但是也有可能父母希望孩子能实现多年前被压抑、被隐藏的潜意识。

这些父母小时候就是学霸、众人眼里的乖孩子,内心可能也会有一种冲动。其实自己内心并不想那么努力,本身也想做一个自由自在、时不时调皮捣蛋的孩子,只是这些冲动被自己压抑在心底了,当他们成为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多年前被压抑的潜意识就被自己的孩子实现了。

如果父母内心被各种负面情绪填满,整日被过往的创伤占据,就没有办法养育和理解自己的孩子。

只有当我们自己的情绪稳定,发自内心愿意去理解孩子的需要和感受,这样才有可能实现亲子间的良性互动。

02孩子,一个独立的生命体

不论是小婴儿还是成年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有他自己独特的生理节奏,性格特质等,在情感体验上有他特定的需要。

就像我们每个人的房子一样,需要针对个人的用途或者个人特点需要,把它装饰成不同的风格,每个人的内在空间也是不同的,也要去体会他不同的情感需求。

但是由于孩子生活不能完全独立,需要依赖父母,其内在空间也像父母的大房子里套着的小房子一样,特别容易被父母忽视,父母经常忘记自己的房子里还有一个独立的小房子也有他独特的需求。

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单独生存。因此当我们强调个体的独立性时,也要看到个体是社会的一部分。在和他人建立联系和保持独立性之间,需要保持一种平衡和灵活性。

正如人在自由与规则之间必须有一个平衡点一样,不能无限制的自由,也不能毫无自由完全限制。任何人的心理空间也需要在“开放”和“界限”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需要在这个维度上保持平衡,并且允许其灵活变化。有时孩子需要和成年人沟通交流,获取信息、支持、鼓励和关怀,有时孩子也需要一个独立的空间,保持我自我独立性。

在保持独立性与符合社会一致性认同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那么孩子的言行举止需要在遵守社会规则,符合家庭文化的前提下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

允许孩子拥有独立的空间,实现独立自我的价值。当我们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观察和理解的时候,一些我们看似无法突破的困境,无法解决的亲子冲突也许就就能找到新的突破点。

03找到父母和孩子平衡相处的点:共情

什么是共情?就是当孩子情绪崩溃的时候,父母首先要自己能保持情绪稳定。当孩子哭泣的时候,父母先让自己放松、稳定下来,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主动去容纳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去稳定情绪、放松自己。

父母就像一个巨大的柔软的厚垫子,从下面把孩子托住,帮助孩子从高的情绪点上安全降下来。把孩子作为亲子关系空间的核心,感受孩子的需求,父母的反应也要尝试主动去适度引领孩子的情绪。

认识孩子的独特气质

对孩子的共情,除了要能够识别孩子的情绪和需求,还要符合孩子天生的气质。有的孩子天性安稳,喜欢和人建立亲密关系,有的孩子天性敏感,更喜欢有一定的个人空间。

孩子的气质没有好坏之分,重要的是父母的“养育空间”能够与孩子天生的气质相匹配。因为孩子的气质是天生的,没有办法改变,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找到更适合孩子的方式去养育孩子。

选择与孩子年龄适配的方式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对自己的情绪有不同的感知能力和不同的理解能力。当我们尝试与孩子共情的时候,要考虑选择与孩子年龄相匹配的方式。

共情包括不同的层面:

001身体层面的共情

前文讲到的婴儿观察录像中,母亲通过观察孩子的动作,理解孩子的需要,并通过改变自己的身体动作回应孩子。比如,孩子哭的时候,父母会很自然地把孩子抱起来,轻轻地拍一拍,并用轻柔的语言安抚孩子,这些都是身体层面的共情。

002情绪层面的共情

看电视的时候,里面的角色如果在哭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被他们的情绪带动而伤心,这其实就是一种共情。当看到别人悲伤的时候,自己也会有一些悲伤的情绪体验,看到别人兴奋、开心的时候,自己也会忍不住嘴角上扬,这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即情绪层面的共情能力。

003思维层面的共情

刘颋颋老师在《这样和孩子相处》中分享了一个女孩的故事:女孩考试超常发挥进入重点高中,但是入学后成绩几乎垫底,导致自己压力倍增,她认为自己的能力有限,考上重点纯属运气,面对众多成绩优异的同学,慢慢产生了焦虑、抑郁的情绪。

但是在开解女孩的时候,作者站在女孩的角度说,我感受到你仿佛被逼到了死角,想退,又害怕家人失望;想进,却很担心自己真的没有能力。你认为别的同学基础都比自己好,学习能力也比自己强,由此产生沉重的学习压力,并为此感到焦虑、绝望。

这就是思维层面的共情。

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内心想象成一个“容器”,将孩子的情绪容纳进来,然后尝试理解它、体验它。而我们自己又像一面镜子,可以将体验到的内容反馈给孩子。这样一来,慢慢的,孩子就能学会逐渐容纳自己的情绪,理解并有能力去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这样情绪管理能力将会让孩子受用一生。

我们常说,育儿亦能育己。如果提升了孩子管理情绪的能力,我们也会相应提升共情自己、共情他人的能力,不仅会改善自己的情绪状态,更有助于提升与他人关系的品质。

在刘颋颋老师的《这样和孩子相处》中,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真实的家庭案例,剖析父母和孩子产生冲突与矛盾的内在原因,并告诫我们:作为父母,在养育一个新的生命的同时不要忘记自我发展和自我成长,只有不断“养育”自己,才能让自己的内在空间更稳定、更舒适,我们才能够在这个空间里为孩子留出一个特定的空间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给它们独处的空间,也随时欢迎他们与我们交流。

这样我们才能获得一个高质量的亲子关系,给孩子创造一个足够好的原生家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9日 上午9:13
下一篇 2022年6月29日 上午9:13

相关推荐

  • 二哈睡觉不上学

    二哈睡觉不上学,这是一件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虽然二哈是一个可爱的狗狗,但它并不理解学校的概念,也无法像人类一样学习。于是,它总是在家里玩耍,不想出门,不想上学。 起初,主人并没有太…

    孩子教育 2024年5月6日
  • 怎样改变孩子玩手机小孩爱玩手机

    怎样改变孩子玩手机小孩爱玩手机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过度使用手机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可能导致孩子沉迷于…

    孩子教育 2023年12月26日
  • 孩子不听话喝粥

    孩子不听话喝粥,怎么办?家长的做法是什么? 3岁的轩轩最近开始不听话,让他喝粥,他偏不吃,不让他吃,非要他吃,给他灌粥,或者掺着点馄饨。 其实,轩轩妈妈认为,这是孩子正常的生理现象…

    孩子教育 2023年3月14日
  • 4周岁的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4周岁的孩子不听话怎么办?我跟许多家长一样,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让人抓狂的问题,可为什么就是没有一个好的办法呢? 在孩子3岁之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基本上都是无效的…

    孩子教育 2023年4月18日
  • 告诉家长前几天不上学的文案

    亲爱的家长们: 最近,我们注意到有一些学生没有按时上学。在这里,我想向您们解释原因。 首先,有一些学生因为生病或者家庭原因,无法来学校上课。我们理解这对您们来说是一个难题,但是我们…

    孩子教育 2024年8月15日
  • 孩子的记忆力是天生的吗(孩子的记忆力好是天生的吗_)

    昨天,闺蜜给我吐槽,她家小宝在上幼儿园之前,她已经教会了孩子《三字经》全文、《千字文》全文,以及《唐诗宋词》若干。孩子背诵起来,朗朗上口,很是自然流利。 可是,如今上了幼儿园大半年…

    孩子教育 2022年4月22日
  • 开学了宝宝不上学

    开学了,宝宝不上学 亲爱的家长们: 随着新学期的开始,许多宝宝都不再愿意上学。这可能是由于家长担心宝宝无法适应新的环境,也可能是由于宝宝对新学期的充满期待和恐惧。无论是哪种情况,我…

    孩子教育 2024年8月27日
  • 明明不上学

    明明不上学就因为妈妈的离婚,还想要坐牢。但是他跟妈妈说,妈妈才离婚。他最烦妈妈对他说他的事情,但是妈妈没有耐心听他说,而是拿起遥控器把他给锁起来。他也就不愿意去学校了。 现在想来,…

    孩子教育 2023年2月3日
  • 孩子不听话吊起来打屁屁

    孩子不听话吊起来打屁屁就打屁屁,打屁屁很快就失效了。 家有宝宝的妈妈,给大家安利一套教育秘籍,让父母对孩子在某些方面有所帮助。 要是打得不够好,就别怪宝宝“记性不好”了,需要妈妈狠…

    孩子教育 2023年4月17日
  •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如何管教(青春期叛逆怎么教育-用这32招改变孩子)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如何管教(青春期叛逆怎么教育?用这32招改变孩子)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常常收到来自家长们的求助。 孩子教育,赡养老人,工作赚钱,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中年父母肩膀上的四座…

    孩子教育 2022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