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家长沟通的经验分享(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之道)

与家长沟通的经验分享(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之道)

 

孩子教育,赡养老人,工作赚钱,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中年父母肩膀上的四座大山,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建议每一个家长都要好努力,特别是在教育方面,这是家庭的传承与延续,是家庭教育促进法赋予家长的职责。

前阵子逛超市,一对母女让我印象深刻。

5、6岁大的女孩跟着妈妈往零食区走来,女孩嘴里哼着歌,一路蹦蹦跳跳。

她对妈妈说:“这里变大了好多呀,以前都没有这么多东西……我们好久没来这里了,是不是啊妈妈……”

孩子语气里洋溢着小小的兴奋,在货架前徘徊的双脚也变成了跟不着地的小碎步。

妈妈很不耐烦地对女儿说:“哎呀,我让你挑零食,你挑还是不挑啊?不挑我走了。”

孩子满含期待的眼神,在妈妈不悦的表情中黯淡了下来,面带尴尬、悻悻地拿起一包糖果。

这一幕,看得我莫名心酸。

孩子满腹开心,渴望跟妈妈分享,但妈妈却责怪她不干正事儿,喜悦之情被浇一盆冷水,可想孩子内心有多失落、难过。

存在主义精神病学家R.D.莱因指出,亲子沟通中,父母对孩子的感受视若无睹,给出的回应和孩子的关注点完全不同,即为“无关反应”。

不少父母认为,孩子知道太少,跟他“鸡同鸭讲”是常态。殊不知,这样的回应方式,或将造成孩子持续一生的痛。

“孩子分享感受,父母大讲道理”多少家长,败在了这种沟通方式…

无关回应,关掉了沟通之门

微博上一位女孩讲过自己的故事。

妈妈抱怨女儿说话敷衍,不跟她讲心里话。女儿却认为,问题就出在妈妈身上。

从小到大,母女俩对话从来不在一个点上。

女儿谈独立、自由,妈妈却说人生不过是按部就班;

女儿谈爱情、谈性,妈妈骂她不害臊;

女儿说童年和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妈妈说那都是日子过得太好,吃饱了撑得慌。

 

敞开心和妈妈分享所见所闻,结果却变成了各说各话,甚至还讨来一顿教训。

慢慢地,女儿心门开始关闭,遇到事情,也只好闷在心里。

有人认为,孩子不跟父母说心里话,表明他长大了,但孩子的内心却有不一样的答案。

身边一个年轻朋友说:

“不是我不愿跟父母沟通,只是收到了太多来自父母的否定、纠正、质疑,永远得不到正确的反馈,一次次挫败,也就不想跟父母交流了。”

孩子想跟父母谈心,但答非所问的回应,只会逐渐冷却孩子对父母天然热乎的感情。

主动推开孩子,却又反过来怪孩子不愿亲近,太多父母陷入这恶性循环之中,却始终不见自身的问题。

 

“孩子分享感受,父母大讲道理”多少家长,败在了这种沟通方式…

“鸡同鸭讲”式沟通,养出焦虑孩子

发小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非常在意发小的成绩。

从小到大,无论她表达什么,父母都能扯上学习。

她:爸爸,这个是什么呀?

父母:别捣乱,看书、写作业去!

她:妈妈,我想来帮你……

父母:你作业写完了吗?你写完了再过来好吧?

她:今天跟小盆友玩球,好开心啊!

父母:光知道玩有什么用。对学习多上上心吧!

长期的无效沟通,让发小感觉很孤独,经常一个人躲在厕所里哭泣。

毕业后,发小到一家国企上班。她工作非常卖命,却也活得比谁都焦虑。她怕做错事被上司批评,怕公司有活动不让她参与,怕哪里让人不满意……一点点风吹草动,都能让她神经紧绷。

由于太容易焦虑,她的婚姻也一再亮起红灯。

丈夫外出,她会马上打电话。如果没人接听,她就容易崩溃。

平时在家里,如果丈夫没及时关注到她,她也会摔摔打打,直到丈夫察觉,跟她道歉才罢休。

哪怕有外人在场,她也毫不避讳。

心理学认为,如果孩子经常得到父母的无关反应,内心会产生巨大的虚无感,形成“存在性焦虑”。

小时候被这焦虑困扰,成长将倍受束缚,最终影响人格的健全发展。

这种存在性焦虑,还会促使个体对身边的人或事实施控制,以获得内心些许的安全感。然而,这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很容易破坏了人际关系,特别是亲密关系。

“孩子分享感受,父母大讲道理”多少家长,败在了这种沟通方式…

以父母为中心的爱,多是伤害

综艺《金牌调解》里,余先生希望把孩子培养成精明、有用的人,将来好有能力继承家族企业。

然而,他的努力,换来的却是儿子的叛逆。

儿子中学时,父子俩关系开始变得紧张,在一起就争吵不休,难以共处一室。

大学一年级,儿子偷偷把学费挥霍一空,父亲暴跳如雷,可儿子却拒绝告知理由;大三时,他瞒着父亲创业,失败后情愿借高利贷,也不告诉家里,更不接受父亲的帮助。

父亲很痛苦,他想不明白,儿子为什么对他像对仇人。

在调解现场,儿子的一番话,让父亲流下了愧疚的眼泪。

儿子说,从小到大没感受到过父爱的温暖。两人在一起,父亲总在教训人、灌输大道理,从不在意儿子的表达,儿子痛苦地说:“感觉从没被父亲看见过。”

 

费尽心思养育,却被孩子抱怨“冷血”,父亲究竟做错了什么?

原因就在于,父“爱”太自我。

父亲努力培养儿子,却从不倾听儿子的内心,不在意他的喜怒哀乐,看似一切为孩子好,实则却致力于满足自我期望。

如此“爱”孩子,无论父母付上多少代价,耗费多少心血,孩子始终感觉不到被爱。

爱,不是凭我想要的去付出,而是以对方能接收到为起点。

走出自我,去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回应他的一切感受,爱才能直抵内心,而亲子关系也才更融洽。

 

“孩子分享感受,父母大讲道理”多少家长,败在了这种沟通方式…

爱孩子,就回应他的感受

如何让孩子感觉被爱?

1、多用“情绪用语”,少说“评判词句”。

比如,在校门口,妈妈接到一路小跑而来的孩子,只见他满脚泥污,衣服也脏了,孩子却兴奋地说:“妈妈,我今天跟同学踢球了……。”

换在以前,妈妈一定会这样回应:“你看你,把衣服鞋子搞这么脏。”但现在,妈妈的注意力却在孩子的情绪上,她看到孩子很开心、满足。

于是,妈妈试着使用这些情绪词,来回应孩子:“踢球让你很开心,你是不是感觉很满足呀?”

孩子内心的感受被妈妈说中、被看见,内心会生出被理解的感激。

父母接下来有任何建议,孩子才更容易听得进去。

 

2、正确回应孩子的感受。

正确回应孩子的感受,是肯定、确认他的每一种感受,在认真对待的同时,也不反应过度,父母在情感上保持克制,同时把孩子的情绪往积极方面引导。

网上一个视频里,孩子跟妈妈哭诉,自己摔了一跤。

妈妈第一时间确认他感受:“摔疼了是吗,摔到哪了呀……”

见孩子膝盖擦破了一点皮,妈妈轻轻吹了吹,接着鼓励道:“是个小擦伤,现在可能会痛一下下,妈妈给你抹点药膏,明天就好啦……”。

在妈妈温和、正面的回应中,孩子的情绪很快平复下来。

回应孩子的感受,并帮助他走出负面情绪。如此,孩子既能学会接纳自我感受,又不至于困于消极之中。

心理学家李雪说:“看见,是真正的爱……给孩子生命最好的滋养,是确认孩子的感受,I SeeYou,(我看见你)正是这个意思。”

感孩子所感,应孩子所想,再把他引向光亮那方,如此,孩子才会不断地蜕变、强大;而父母的生命也被滋养、丰盈。

这,就是真爱的样子,也是教育所结最甘美的果实。

—— End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7日 下午5:09
下一篇 2022年6月27日 下午6:18

相关推荐

  • 孩子初一厌学怎么办

    孩子初一厌学怎么办 在初一这个年龄段,孩子们正在经历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青春期。此时,他们身体和心理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然而,如果孩子们出现了厌学的情况…

    孩子教育 2023年10月9日
  • 19岁不上学能干什么

    19岁不上学能干什么? 19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龄。他们已经成年,可以开始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但是,如果他们在19岁时没有上学,他们可能会面临许多挑战…

    孩子教育 2024年4月26日
  • 刘人语不上学吗

    刘人语不上学吗?有没有什么话是让他可以不去上学,不去上学了,就让他辍学在家,跟着爷爷奶奶在外面打工了,你是说他不上学吗? 刘爷爷家不是一户人家,就人家收入好,也就是普通人家,他可以…

    孩子教育 2023年2月2日
  • 七岁的孩子不听话

    七岁的孩子不听话,难道真的是长大的标志,真是变了个孩子吗?这个说法,父母不愿意听,就想听听大家是怎么说的。 如果家长们都有自己的“小孩儿”一样的“大人”,其实谁都不想听到这样的话,…

    孩子教育 2023年2月16日
  • 孩子的厌学期

    孩子厌学期: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每个家长都会面临的问题:孩子厌学期。尤其是在这个学期,孩子们面临更多的考试和压力,更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孩子们可能会变得疏远,不愿意与家长交流,甚至表…

    孩子教育 2023年10月12日
  • 孩子整天玩手机有机会成为高科技大牛吗?

    孩子整天玩手机有机会成为高科技大牛吗?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科技行业也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在这个行业中,许多成功的人士都是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技能而获得成功的。然而,有一些问题出现了:…

    孩子教育 2023年11月19日
  • 孩子作业太多写不完怎么办

    孩子作业太多写不完怎么办? 随着教育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作业问题。然而,对于许多孩子来说,作业量实在是太大了,让他们难以负荷。那么,如果孩子作业太多写不完,我们…

    孩子教育 2023年11月26日
  • 浅谈家庭教育的论文(谈家庭教育的议论文)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庭的希望,今天的幼苗就是明天的参天大树,因此每对父母都会在孩子成长历程中用爱心 责任心给予关心指导。 一、注重孩子人文品格的培养与塑造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

    孩子教育 2022年5月5日
  • 高三男孩沉迷手机游戏8796610581

    高三男孩沉迷手机游戏 作为一个高三男孩,李明一直是一个勤奋努力的学生,但是自从他开始沉迷于手机游戏之后,他的成绩开始下降,整个人也变得颓废起来。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

    孩子教育 2023年7月24日
  • 怎样改变孩子玩手机游戏的孩子下载

    孩子玩手机游戏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然而,玩手机游戏也可能会对孩子的健康和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变孩子玩手机游戏的习惯。在本文中,我们将探…

    孩子教育 2024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