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和孩子不能有效沟通(父母不会和孩子沟通)
1.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获取各种信息,兴趣点也在不断转移,同时有了自己的偶像与小伙伴,他成长的同时,而家长还是在自己的舒适区里,容易让孩子有一种疑问:“这还是以前那个无所不能的爸爸/妈妈吗?”
孩子教育,赡养老人,工作赚钱,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中年父母肩膀上的四座大山,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建议每一个家长都要好努力,特别是在教育方面,这是家庭的传承与延续,是家庭教育促进法赋予家长的职责。
所以,督促孩子学习成长的同时,作为家长,也要主动学习求知,用自己的行动向孩子展示“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
言传不如身教,行为上的认可与模仿,会让孩子与家长之间有“大家都在努力变得更好更优秀”的认知,自然就会有共同语言,共同进步。
2.借用张德芬在《活出全新的自己》一书中的“做有效能的父母”相关内容,来分析这个问题,也很有意思。
“这是一个孩子偏差行为形成的过程。首先,是他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然后孩子会很受伤,进而感到气馁、沮丧。之后偏差行为就开始了——争取注意、权力斗争、报复、放弃……”
“比如一个十六岁的男孩好像已经放弃了,拒绝跟妈妈沟通。” 他功课很差,可能还抽烟,晚上不睡觉,一直打游戏。 这些行为都是这个孩子的报复性行为。
让人沮丧的是,几乎每个父母都觉得自己的孩子行为有偏差。 “要想成为有效能的父母,自己得先要疗愈好自己的伤痛才行。我们无法挨个教授你们养儿育女的技巧,但是当你们意识的层次提升后,你们自然而然地会成为一个称职的父母。” 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内在力量,所有的技巧在关键时刻都使不出来。
殊不知,真正需要改变的是家长自己,而不是孩子。 人与人之间,尤其是亲密的家人之间,都是靠能量的交互作用在互动的。孩子的能量场比较开放,所以很容易受到大人的影响。孩子之所以有偏差行为,是因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所以,责任还是在你们大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