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怎么和孩子沟通选择了逃避(小孩叛逆不和父母沟通)

不知道怎么和孩子沟通选择了逃避(小孩叛逆不和父母沟通)

最近,话题#父母逃避沟通对孩子影响有多大#火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孩子教育,赡养老人,工作赚钱,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中年父母肩膀上的四座大山,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建议每一个家长都要好努力,特别是在教育方面,这是家庭的传承与延续,是家庭教育促进法赋予家长的职责。

话题的起因是电视剧《特战荣耀》中,杨洋饰演的燕破岳小时候被父亲的仇人绑架。

他企图逃走,却遭一同被绑架的朋友背叛,没能成功逃脱,自此留下了阴影,无法再去相信任何人。

后来,燕破岳被救出,他的父亲虽然自责,却碍于面子逃避沟通,只是命令他变得强大,强大到不依靠任何人。

经过这一番事情,燕破岳变得孤僻自我、没有朋友,一心都在让自己“成为最强”。

直到自己一直不信任的战友,为了保护他们,抱着炸药同归于尽,他才意识到:

他一直活在自我中,没有用真心对待他人,也没有把战友当成真正的朋友。

战友的追悼会后,燕破岳拉着父亲面对面坐下,喝着酒道出心里话。

父亲这才认识到,自己的逃避对孩子造成多大的影响,终于说出了压在心里这么多年的“对不起”。

燕破岳会形成封闭的性格,最大的原因还是父亲的“逃避式”教育。

其实,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也是这样,为了避免在孩子心中“高大”形象的缺失,不愿面对错误,却没有意识到会深深伤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不断逃避沟通的父母,终会赢了面子,输了孩子。

 

“不会说话”的父母,有多可怕

其实,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习惯性逃避责任的父母不在少数:

我已经教了你这么多遍了,你怎么还不会做?

说了你这么多遍,玩具不要乱扔,你怎么屡教不改?

我给你花了这么多钱报班,你成绩怎么还是提不高?

……

这些话的言下之意就是:我做了我应该做的,你做不好都是你的错。

长此以往,孩子们就会沉浸在“我啥都做不好,都是我的错”这样的心态中。

在热播综艺《听姐说》中,嘉宾倪虹洁讲起了“逃避式”父母给自己造成的心理创伤。

倪虹洁成长在思想传统的家庭中,父母对她进入演艺圈一直都抱着嗤之以鼻的态度。

一次,全家人正吃晚饭,电视里突然播放了倪虹洁拍的内衣广告。

瞬间,饭桌上鸦雀无声,父母双双选择埋头吃饭,躲避交流。

直到广告结束,大家都好像松了一口气,饭桌又恢复了活跃的气氛。

 

她在节目采访时坦言:

“对于内衣广告这件事,父母就是采取回避,要不就不说,要不就当没发生过一样,大家都别别扭扭,特别难受。”

这样奇怪的家庭氛围,一度成为倪虹洁心里的负担,很长一段时间都压得她喘不过气。

也让她开始看父母眼色,和父母产生界限,渐渐变得不自信,甚至自卑敏感起来。

“逃避式”沟通的亲子关系,就像是“追与逃”的博弈。

孩子渴望父母的交流和关爱,不断追赶,而父母却不愿沟通,不断逃离。

孩子会慢慢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努力,父母始终在回避。

在一次次受挫之后,他们会悄悄停下追赶的脚步,拉大自己和父母之间的距离。

 

事实上,这还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现实中,这种避而不谈的沟通方式,对孩子造成的伤害程度更是难以想象的。

心理学有一个概念叫“代际创伤”,指的是经历创伤后的人,往往会把创伤幸存的症状和行为传给他们的孩子。

父母就是孩子的镜子,父母的行为会影响孩子在家庭中的个人理解和行为方式。

所以,长期经历父母“逃避式”沟通长大的孩子,会将这样的行为认为是“正常”。

并学习父母,把它照搬到自己的生活中,形成回避型的社交方式,更大程度上还决定了他们的育儿理念。

因此,这样的“逃避式”沟通,很大程度上会一代一代延续下去,影响几代人。

你的“不好好说话”,真的可能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高层次的父母,懂得低下身段

美国心理学家德华·桑代克说:

父母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习惯逃避沟通的父母,往往就是忽略了这一点。

他们通常喜欢用“高身段”和孩子交流,习惯“自以为”孩子的想法。

而想要成为合格的父母,就得停下逃避的脚步,转过身让孩子追上自己,创造交流的机会。

曾在朋友家见过她和女儿的相处模式,让我不禁感叹她育儿有方。

那次,朋友拿了一个口红刚想涂,就被女儿拉住,说自己喜欢这口红,让朋友涂别的。

在“逃避式”沟通的父母那里,遇到这样的情况,无非是两种解决方式:

1.二话不说,强行抢回来,并附赠一个脑瓜嘣儿;

2.懒得和女儿计较,直接给她,换一个涂。

但朋友的解决方式,却令我意外。

她直接和女儿聊了起来,女儿说:“这颜色好看我很喜欢,妈妈的东西就是我的东西。”

她回答:“这是妈妈赚钱买的,凭什么是你的,你喜欢就以后自己赚钱买。”

她既没有纵容孩子,更没有逃避和孩子的沟通,而是正面和孩子说:

“这是我的东西,不能因为你年纪小,就把别人的东西当作你的,不能养成这样的坏习惯。”

这样子的教育方法,既给了女儿表达自己的权利,又立了规矩,还能使孩子乐于和父母沟通。

如果父母永远站在自己的高身段,就只能看见“不可理喻”和“无理取闹”的孩子。

只有当父母蹲下身子和孩子交流,才能让亲子关系更加紧密且和谐。

汪曾祺也在《人间有味》书中讲自己和父亲的关系时,描述过这样一个场景:

我十七岁初恋,暑假里,在家写情书,他在一旁瞎出主意。

我十几岁就学会了喝酒。他喝酒,给我也倒一杯。

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当父母主动引导孩子向自己敞开心怀,就能自然而然成为孩子的“朋友”。

所以,成为高层次的父母,一定是平视孩子的目光,和孩子有充分的交流,让孩子说出自己的需求,也让孩子知道父母的想法。

好的教育,面对面沟通解决问题,聆听孩子的情绪,做孩子的亲密伙伴。

正面交流,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孩子

看过这样一个教育观点:教育孩子,关系大于教育,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孩子的根本。

深以为然,如果亲子之间,连沟通都困难,父母的教育又怎可能被孩子接受。

所以,在和孩子的相处中,如何更好地正面交流呢?

樊登老师讲过一本书《父母的语言》中,有一个「3T理论」,做出了解答。

1、Turn in共情关注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需要经常和孩子共情,描述孩子的状态。

比如说,在给孩子读绘本时,孩子的手上却在把玩着积木。

逃避式的父母发现后,大部分会任由孩子“神游”,过后说一句“给你讲绘本,你怎么不听呢”。

但学会共情关注的父母,会顺着孩子的注意力,说出孩子的需求。

同样的情况,共情关注的父母会先和孩子一起玩积木,并解释:“你喜欢积木是不是?你可以把它拼成你喜欢的样子。”

然后拉回孩子的注意力,“你看这个是绘本,咱们放下积木,摸着绘本来听好不好?”

孩子很难完全跟着父母的节奏去做事情,强迫孩子跟着,只会形成父母和孩子都生气的局面。

所以,懂得共情关注的父母,会去观察孩子的行为,理解他的行为,帮助他讲出来。

 

2、Talk more 充分交流

充分交流,指的是要和孩子解释在发生些什么事。

带着孩子走在路上的时候,可以跟他一起观察路上的各种事物。

“路边有一棵树”、“墙角有紫色的花花”、“你看,那儿还有条小狗,小狗万一突然冲过来怎么办”……

这时,孩子会不自觉地和你交流:“那妈妈,我来保护你!”

孩子本身就对世界充满好奇,跟着父母观察这个世界,就能加深孩子和现实世界的连接。

不仅如此,父母在下班回家后,和孩子说说今天遇到的人和事,也能让孩子更了解父母。

长此以往,孩子也会习惯和父母对话,他也会学着父母不自觉的,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说给父母听。

亲子之间的充分沟通,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点滴。

 

3、Take turns 轮流谈话

“逃避式”沟通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有一个特点:

他们习惯用命令式的话语和孩子说话。

“别动它”、“去看书”、“老实点”……

这样的词语,往往无法建立亲子间连接,反而还会产生逆反的作用。

举个例子,孩子想去碰插座的时候,部分父母会直接打开孩子的手,最多加一句“不要动!”

但这样下去,会让孩子停止探索这个世界的脚步,不敢再去尝试新东西。

所以,作为父母,可以让孩子知道其中的因果关系。

孩子在动插座时,要和他说:“这插座很危险,碰到了会触电,会伤害到你,所以不能去碰它。”

让孩子了解其中的利害,联系起因果,才能更好帮助他们了解生活中的禁忌。

“逃避式”沟通,会渐渐形成冷暴力,刺痛孩子的内心。

 

4、以及还加上了第四个T,turn it off,把手机和电视关了

父母逃避沟通,还有一个惯用手段,就是用电子产品稳住孩子。

孩子一吵闹,就把手机塞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玩。

殊不知,电子产品虽然也能和孩子“交流”,但和父母给到的交互感完全不同。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关爱和抚慰是任何事物都比不上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人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会沟通,才能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在爱中茁壮成长。

写在最后

电视剧《请回答1988》中有一段台词:“话语里包藏着真心,所以一句话,也带有体温的。”

在和孩子沟通时,更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躲躲闪闪。

“逃避式”沟通,在父母眼里是快速解决矛盾的好方法。

但这样的解决只是表面,事情会积压在孩子心里,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

相反,跟孩子真诚且坦然地交流,你会收获孩子意料之外的动人行为。

毕竟孩子的反馈,往往是最有善意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5日 下午5:41
下一篇 2022年6月25日 下午7:33

相关推荐

  • 孩子从厌学到自动想学

    孩子从厌学到自动想学:一个成功的典范 从小到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经历。但是,对于某些孩子来说,学习可能会变得乏味和令人沮丧。这些孩子们往往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并逐渐对学习产生厌…

    孩子教育 2023年10月14日
  • 弱视的孩子是不是头脑反应比较慢

    弱视是一种视力障碍,可能会导致患者对远处的物体难以看清,但并不意味着弱视的孩子头脑反应比较慢。实际上,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头脑反应的速度与孩子的整体健康状况有关,包括智力和身…

    孩子教育 2023年6月19日
  • 父母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导师,他们的言传身教会深深地影响孩子的成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正确的方法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父母应该牢记的方法。 1. 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点咨询免费领取《…

    孩子教育 2023年8月27日
  • 辍学考清华

    辍学考清华 我是一个来自普通农村的孩子,从小就对学习充满了渴望。但是,我的家庭条件不太好,无法支付昂贵的学费,所以我只能选择辍学。但是,我并不认为辍学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在我的眼中,…

    孩子教育 2023年9月4日
  • 爱说的孩子成绩不好

    爱说的孩子成绩不好 爱说的孩子成绩不好,这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许多孩子因为害怕被批评或被嘲笑而不愿意努力学习和表现良好。这种情况可能会对孩子的成绩和自尊心产生负面影响,并且可能会影响…

    孩子教育 2024年3月24日
  • 远程控制孩子玩手机的软件

    远程控制孩子玩手机的软件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远程控制孩子玩手机的软件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的工具。这些软件允许家长通过电脑或手机远程监控和控制孩子使用手机的内容和时间。虽然这些软件有…

    孩子教育 2023年5月5日
  • 女孩子说我老是不听话怎么回

    女孩子说我老是不听话怎么回去? 女生说我老是不听话怎么回去? 女孩子说我好看,但我还是不懂她们的苦,怎么回去?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提学习成绩的6个…

    孩子教育 2023年4月15日
  • 放纵孩子玩手机的后果

    放纵孩子玩手机的后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孩子们也变得越来越依赖手机,尤其是在学校以外的时间。然而,过度使用手机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孩子教育 2023年5月23日
  • 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不敢告诉家长怎么办

    孩子在学校被欺负,常常让他们感到无助和不安。有时候,他们可能会选择保持沉默,害怕告诉家长会导致进一步的惩罚。然而,这种情况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家长应该积极介入并帮助孩子解决…

    孩子教育 2023年11月20日
  • 治疗网瘾的方法父母不给孩子玩手机

    网瘾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孩子沉迷于网络世界中,可能会对他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为了帮助孩子摆脱网瘾,父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不给孩子玩手机。 不给孩子玩手机可以帮…

    孩子教育 2024年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