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若木鸡”是一个非常熟悉的成语,现在我们对它的理解往往局限于字面意思,但它的本义与今天大不相同,它是最先进的褒义词。”“呆若木鸡”出自《庄子·外篇·达生》。它来自一个关于纪渻子为齐宣王养鸡的小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呆若木鸡”的意思与“大智若愚”的意思相似。
现在,一项新的科学研究使鸡的智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研究表明,家鸡的智商可能与某些灵长类动物相似。同时,科学家还表示,家鸡不仅智商高,还可能有很高的情商。
拥有一定认知
斯普林格出版社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出版社之一。最近在《动物认知》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家鸡的智力被严重低估。作者洛里·马里诺总结了国内鸡的心理、行为和情绪活动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位来自美国的资深科学家认为,作为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圈养动物,家鸡有着独特的个性。他们不仅善于运用策略制胜对手,还能进行相应的推理和演绎。他们的智力相当于一个7岁的孩子。
家鸡对数字有一定的认知,能辨别数字,有数字顺序的概念。在一个实验中,研究人员将两组不同数量的物体放在刚孵出5天的小鸡面前,然后用两个隔板挡住这些物体,并快速移动它们。有趣的是,小鸡们仍然能够找出哪个分区后面有更多的物体。他们似乎用加减法做简单的算术。
意大利特伦托大学的乔治·瓦洛蒂加拉发现鸡能识别数字和几何图形。例如,面对未完成的三角形,鸡甚至可以知道完整图形的外观。进一步的实验证实,家鸡可以将数字与空间的位置相结合,将数字映射到几何空间。
此外,家鸡也有一定的记忆力。在看到一个移动得球后,即使球消失了,他们仍能在180秒内记住它的移动轨迹。如果球的位移状态被阻挡,小鸡也能在60秒内记录下自己的运动轨迹。在相似的条件下,它们的能力与大多数灵长类相似。
马力诺指出,家鸡在争取更好的食物奖励时,也会“狡猾”地保持自制力——如果等待时间和进食时间有一定的关联:比如,等待2秒可以吃3秒,等待6秒可以吃22秒,那么大多数家鸡都会“默会”地吃选择等待6秒钟进食。
同时,他们还将根据战斗力进行自我评估,默认啄食顺序。早在20世纪20年代,挪威生物学家托里夫·谢尔德鲁普·埃贝就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家鸡种群中存在着“等级制”。占主导地位的家鸡会用尖嘴攻击地位较低的个体,以巩固其“绝对权威”。EBE将此命名为“啄食顺序”。如果一只外国母鸡打败了国内鸡群中的头号母鸡,把它放进鸡群,那么鸡群中的母鸡就没有一只敢与之抗争。如果输赢后将两只外国国产鸡放入鸡群中,则被打败的鸡群会受到更多的攻击。
叫声传递信息
鸡的大脑很小,就像核桃,但它们所想的比人类想象的要复杂得多。鸡的“自我意识”在沟通方式上尤为突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科学家尼古拉斯·科里亚斯和埃尔西·科里亚斯对鸡的叫声进行了分类,最后证实有24种不同类型的叫声,而这些不同类型的叫声实际上对应于特定的事件或状态。
当一只鸡看到一只饥饿的猛禽在天空中飞过时,它意识到这是危险的。它会降低身体,发出低频但高频的“EEE-EEE”声。如果它们在地面遇到掠食者,它们会发出“嘎嘎嘎嘎”的叫声,提醒同伴。在我们的印象中,家鸡只会发出“嘎嘎嘎嘎”的声音,这也是因为它们视人类为地面掠食者。如果发现食物,公鸡会发出兴奋的“咯咯”声,引起母鸡的注意,并对食物信息做出判断。此外,家鸡的一些不同声音似乎包含了更多的特殊信息,意在引起围观者对相关信息的反应。
个体鸡也可以向不同的同伴发送不同的信息。例如,当附近的一只公鸡发现自己正处于迫在眉睫的危险之中时,就会报警。然而,如果附近的同伴是另一只公鸡,它会保持沉默。母鸡的信息也是有选择性的。他们只会提醒自己的孩子。
家鸡通过声音或动作所传达的特定信息能够被其他同类捕获和理解,这表明家鸡具备了高智商灵长类动物的理解能力。例如,只要一只家鸡发出警报,其他家鸡就会表现得好像找到了敌人,即使它们没有看到掠食者。这种报警信号具有“提示性”,就像人类语言一样,它可以指代特定的意义和事件。当家鸡听到某种声音信号时,这个信号似乎能勾勒出家鸡大脑中某个特定物体的形象。无论对象是捕食者还是食物,都能促进鸡的集体反应。
当然,家鸡的叫声不仅仅反映个体本身的状态,它是一种刻意的行为,而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条件反射。家鸡这种“思维+行动”的模式与其他鸟类不同,但更接近那些大脑容量较大的哺乳动物。
具备移情能力
与其他许多动物一样,当群体环境出现问题时,其通常可以表现出自己的认知复杂性,同时,它们可以感知时间间隔,预见未来会发生什么。对于恐惧、期待、焦虑等一系列复杂的情绪,无论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家鸡都能感受到,并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最有利的决定。
在鸡群里,公鸡以啼叫来宣示主权。当他们看到危险的掠食者在领土上,他们会发出警报,提醒鸡。如果他们找到食物,他们会做出一些复杂的动作:一边快速摇头,不停地点头,一边啄起食物然后扔下去,告诉母鸡他们找到了好吃的东西,以此来表达他们对彼此的爱。
家鸡也有简单的移情能力。母鸡和小鸡之间的实验证明,它们之间有“感情”。2019年,布里斯托尔大学的乔安妮·埃德加和她的同事发表了一项研究,表明家养鸡可以理解其他个体的感受。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向雏鸡喷射了一股强大的气流。虽然气流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但鸡仍然将其视为一种威胁,并表现出一些典型的应激症状,如心率加快和眼温降低。然而,没有被风吹散的母鸡在看到雏鸡的乱羽毛后,能察觉到雏鸡的反应,并表现出抑郁的样子。同时,他们给小鸡们一声“咯咯”的抚慰性叫声。
在另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分别向鸡笼和鸡笼中喷洒一种温和的气体,使家鸡感到恶心。经验丰富的母鸡没有太多反应,但许多小鸡因为没有经验而慌乱。在测试过程中,当母鸡看到笼子里的小鸡惊慌失措时,它会立即警惕地站起来,心跳加快并发出叫声。原因是母鸡意识到鸡受到威胁和感染的情绪。当然,母鸡也可以通过一系列简单的母性特征和情感感染来影响雏鸡的行为。小鸡会观察母鸡面对厌恶气体注射的反应。如果母鸡冷静,雏鸡的应激反应会相对较少。
智力源于进化
通过各种实验,科学家们逐渐发现,虽然家鸡与其他智力较高的鸟类相距甚远,但它们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由此可见,智力并不是一种罕见且难以进化的特质。只要社会条件允许,任何动物都可能进化出高水平的智力。
家鸡显著的认知能力来源于其野生祖先红原鸡。红原鸡生活在南亚和东南亚的森林中,其种群通常面临着激烈的内部竞争和残酷的外部威胁。红原鸡一般由4-13只个体组成,由公鸡和母鸡共同领导和管理。通过控制低水平个体,它们占据了种群所需的所有资源,如食物、空间和交配权。雄性花大部分时间吸引雌性并为它们提供食物,而雌性则仔细观察雄性,以避免欺骗或恶意的个体。为了防范狐狸、老鹰等食肉动物,红原鸡需要采取逃生策略来应对不同的危险,并形成相互沟通的能力来应对威胁。经过长时间的进化,他们终于有了高智商。
马里诺强调说:“长期以来,其他鸟类的辉煌掩盖了家鸡的高智力水平。”我们总觉得它们缺乏其他聪明动物的大部分心理特征,往往认为它们的智力水平低,反应慢。现在,家鸡的智商已经得到动物学家的认可。今后,研究人员将对家鸡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通过更准确、更丰富的数据,让人们真正了解分布最广的圈养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