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教育家长和孩子好好说话(怎么样和孩子好好说话)
文|高宝宝
孩子教育,赡养老人,工作赚钱,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中年父母肩膀上的四座大山,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建议每一个家长都要好努力,特别是在教育方面,这是家庭的传承与延续,是家庭教育促进法赋予家长的职责。
很多小伙伴私信我说,看了我的亲子教育文章之后,收获很大,也学到了很多方法。但还是不断会有一些小伙伴私信我,述说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困惑。
我已经把这段时间以来,大家提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归纳了出来。今天,我就详细跟大家聊一聊,跟孩子沟通的正确方式。
很多家长跟孩子说话的时候,都习惯以命令、指责的口气。特别是当孩子做错了事的时候,大声训斥更是家常便饭。
在易怒父母陪伴下长大的孩子,长大以后会有这样的特点:
1、始终担心自己让别人失望;
2、永远努力取悦别人,唯独忽略自己;
3、优柔寡断,因此错失很多良机;
4、封闭自己,隐藏内心所有的感受;
5、没有安全感,时刻担心被嫌弃、被抛弃;
6、很难有朋友,总是觉得别人不怀好意。
父母的情绪和言语暴力,对一个孩子的伤害是致命的,这样的孩子,一生都不会有真正的快乐。
那么,应该如何正确跟孩子沟通呢?
1、要小声说
有些时候,我们反复说了几次,孩子也没有行动。这个时候,很多家长的声音就会不自觉地大起来了。他们觉得,跟孩子轻声细语显示不出自己的威严,也不能让孩子就范,要大声才会有效果。
其实刚好相反,跟孩子说话的时候,我们的声音越大,孩子的心里就会越慌,甚至还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因此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如果我们把音量放小,他们反而会集中精力专心听。
2、要慢慢说
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不听我们的话,也不是听不进去我们的话,而是因为我们说话的语速太快了,他们根本没听懂。
跟孩子说话的时候,不仅要慢慢说,而且说几句就要停顿一下,给他们一点反应的时间。除此之外,还要有目光交流,不能自顾自机关枪一样地说,看都不看孩子一眼。
如果能加上一些肢体语言,那就更好了。
3、语气、措词要温和
很多家长在情绪上来的时候就会口无遮拦,‘笨蛋、傻瓜”等等有损孩子自尊心的词,会一股脑儿蹦出来。
殊不知,这样的标签会让他们失去自信,变得胆小怕事,唯唯诺诺。
还有,跟孩子说话的时候,要尽量用陈述句和疑问句,而不是反问句和祈使句。要让孩子感觉被尊重,有选择和商量的余地。
4、要明确指出错在哪里
我们是成年人,孩子的认知跟我们有很大的差距。很多我们明白的道理,他们并不知道。
但事实上有很多家长,只要孩子一做错事,他们的火气就“腾”地一下上来了,然后就是劈头盖脸的指责:你怎么那么笨?你怎么连这个都不懂?
这种情况下,孩子挨了骂,可却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5、要把正确的方法告诉他
再完美的孩子,也会有犯错的时候。孩子犯错一点都不可怕,相反,这正是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成长的最好契机。
因此,孩子做错事以后,我们要做的,除了让他们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之外,还要告诉他们怎样做是正确的。
很多事情,并不是孩子做错一次以后就不会再错了,而是要反复错几次之后才能吸取教训,这很正常。
其实,我们自己也是这样长大的。我们要有耐心,要给孩子时间。
6、要先表扬,再批评
没有一个孩子喜欢听批评,特别是来自他们最亲近的爸爸妈妈的批评。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不要劈头盖脸就批评,而是要努力找出他做得好的那部分,表扬一下,然后再指出他做得不好的地方。
举个例子:课间在操场做运动的时候,小明看见同班的梓豪被一个别班的同学撞倒了。那个同学不但没有道歉,还理直气壮、恶语相加。正义感爆棚的小明气不过,就把足球用力踢到那位同学身上,把他的鼻子踢出了血。
结果,老师把小明的家长请到了学校……
晚上回到家后,小明的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家长应该表扬小明的正义感,在同学受到伤害的时候能挺身而出d。但是,把球踢到同学身上的做法是不对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这件事告诉老师,让老师去解决。
这样的批评方式,孩子容易接受。而且也让他知道了,以后如果再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
7、要及时安慰,一起找原因
如果孩子考试没考好心情很沮丧,或者被朋友误解了感到很委屈,或者面临巨大的压力情绪很紧张,这个时候,他们最需要的是来自父母的安慰,而不是任何理由的听之由之、置之不理,甚至讽刺挖苦。
接下来,家长要做的,就是和孩子一起分析没考好的原因,一起分析为什么会被朋友误解,一起分析应该怎样缓解压力。
要让孩子知道,对于一个学生来讲,考试成绩固然很重要,但是对于爸爸妈妈来讲,没有什么比他更重要。要让孩子知道,朋友之间的相处有一些节外生枝的事情,是很正常的。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会一直在,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
说到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点,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走极端,究竟是为什么呢?
尽管很多不幸失去了孩子的家长并不愿意承认,而且孩子的离去也已经让他们伤心欲绝了,但我还是想说,父母是这个世界上孩子与死亡之间的最后一个屏障。当孩子毅然决然选择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让他们放弃生命的,绝对不是最后那根稻草。
而是长期的被冷落,被怠慢,被忽略。
还有一点,面对孩子的骤然离去,很多家长都会感到晴天霹雳。他们想不通,自己的孩子不缺钱、不缺爱,为什么会抑郁、会想不开、会轻生。他们认为,他们已经给了孩子最好的。
我记得我在一篇文章里说过:每一对父母爱孩子的方式可能会不同,但是我们给孩子的爱,从来都不应该以“我以为”为标准,而是要以孩子能否感受到、是否愿意接受去衡量。
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真的。不会我们可以学,而且必须学。
作者简介:
15岁写小说,
38岁考上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院,有20年的中文教育经验。
她一手把女儿培养成香港大学一级荣誉学士、
世界排名第一的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硕士。
毕业仅一年,小姑娘的年薪已达50万。
宝宝姐的亲子教育文章,温暖而有力量,
助你在育儿的路上豁然开朗,少走弯路。
微信公众号:遇见宝宝姐(ID:gaobaobao-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