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之间的沟通方式(了解孩子,促进亲子沟通)
点击关注,可以观看更多家庭教育知识
良好的亲子沟通,亲密的亲子关系,能够给孩子安全感和归属感。那么什么样的沟通方式是良好和有效的呢?其实,孩子期待的沟通很简单,看看下面几点:
先通情,才能达理
孩子因为妈妈扔了自己心爱的玩具熊而伤心不已,不停地哭。妈妈却不耐烦地说:“别哭了,一个旧玩具而已,咱们再买一个新的。”孩子听后哭得更厉害了。这时,孩子哭的不仅仅是玩具熊被丢掉,还有她的情绪不被接纳和理解。
孩子什么感受,父母没有权利去定义或要求,那是孩子自己的感受,需要父母去尊重。这时,父母如果能够试着先接纳孩子的情绪,然后问问孩子:“宝贝是不是觉得失去了一个好朋友,所以很难过?”孩子的情绪被接纳和理解,才能接受理性沟通。
不否定,才易引导
除夕夜孩子也想守岁不睡觉,妈妈直接训斥:“快睡觉,小孩子不能熬夜!”孩子可能是什么反应?倔强坚持或偷偷熬夜。当父母要拒绝孩子某项要求时,须要平和地表达孩子的愿望你能理解,他也有提出愿望的权利。这样,孩子才会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和要求。
“妈妈知道你想体验守岁的感觉,但明天我们要早起去爷爷奶奶家拜年,这样好不好,我们不熬夜,但可以看完春晚再睡觉。”不要急于否定孩子的意愿诉求,而要教会孩子如何恰当地表达,用尊重他人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要求。否则,孩子永远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去表达和争取。
少评价,多描述
当孩子兴致盎然帮助父母做家务时,不少父母只是简单表扬“太棒了”“真干净”。短时间内,这样说可以让孩子有成就感,但同时孩子也会更关注父母的夸奖,而不是自己都做了什么。而如果父母是客观描述事实,如:“桌子擦得真干净,碗筷摆放得真整齐……”那么孩子头脑里再现的会是他的行为,这能帮他将来做好同样的事。
所以,父母们要了解:表扬或批评都要尽可能具体,结论性的评价往往会让孩子产生错误的自我认知。因为孩子往往会以父母对他的评价而评价自己。
少禁止,多约定
比如电子产品的使用,父母不要直接禁止孩子使用,而是和孩子约定:周日至周四每晚不用或使用不能超过约定的时间,睡觉时交由父母保管;周六周日的白天,每天可以使用一小时,但应分为两至三次……
当父母禁止或限制孩子某种行为时,不仅要告诉孩子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行为,更要明确告诉孩子什么是可以替代、可以接受的行为。为孩子制定规则或提要求时,重要的不是去禁止或证明孩子错了,而是要告诉孩子如何做是对的。这样做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在明确规则而不是在否定批评自己。
除了以上这几点,亲子沟通时父母还可以多使用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如:拥抱、亲吻,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温暖,让孩子感受到开心和愉悦;握手、点头,传递来自父母的坚定的支持、认可和鼓励;微笑,传递默许和包容。
总之和孩子沟通,父母要注意在情感上、思维上都要与孩子同步,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以及方式进行;要记住重要的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孩子感受到了什么,理解了什么。因为良好的沟通不是说教,所以请用孩子喜欢的方式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