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你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就是你是不听话的孩子)

教育的真谛是:先自教,再传递。

——萨姐

作者:暖心

背你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就是你是不听话的孩子)

刚上初二的儿子成绩一直很好,但是最近这段时间却很不听话,经常背着我们偷偷玩手机。

前两天因为他偷偷玩手机,让他爸爸大发雷霆,不仅当场砸掉手机,还厉声训斥他:

“为什么我们说的话你总是不听?学习成绩不好还偷偷玩手机,自己的成绩怎么样心里没有数吗?”

没想到儿子也吼起来:

“我什么样还不是跟你们学的。”

他爸爸当时气得直接抽了他一嘴巴。

儿子被刺激到,开口就反驳:

不让我玩手机?那你们凭什么在我学习时刷抖音哈哈大笑。
回家晚一点你们就说我在鬼混,可是你们不经常玩到半夜才回来?又有什么资格来要求我?
还有那一次,我就是想要一双和同学一样的球鞋,你们就说我爱攀比。
我真的很压抑、很难受,你们只会要求我,那你们自己做到了吗…

儿子说了一大堆抱怨我们的话,那一刻我才发现原来儿子对我们有这么多不满。

是啊!我们总是不停地在要求孩子“不准这样“,”不准那样”,但是我们自己又是否做到了?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母亲和父亲在儿童面前是怎样的人,取决于儿童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环境。

当我们抱怨孩子不听话、太叛逆时,并没有发现孩子的言行里都有我们的影子。

如果我们总用不同的标准在要求自己和孩子,其实就是在“埋雷”。

01

把父母和孩子“区别”对待,很难“征服”孩子

樊登老师说:

“你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如果你劲使得特别大,感觉特别累,孩子也很痛苦,那么一定是方法错误了。
要管好孩子,先管好自己。”

教育孩子,父母是最好的“参照物”。

但是有些父母永远把目光盯在孩子身上,形成了“高标准要求孩子,低标准要求自己”的模式。

这种掺杂了不同的标准和理念的教养,让孩子的“参照物”呈负面发展趋势,不经意间就在负面影响孩子。

尤其是育儿路上的这三种“双标”每一种都在影响孩子。

1)总是把自己和孩子“区别对待”:

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叫《有一个双标父母是什么体验》,里面有这样几个场景:

场景一:
爸爸:你上了厕所为什么不关灯,一点都不懂得节约。
儿子:我忘了。
儿子:爸爸,你上完厕所忘了关灯了。
爸爸:那你为啥不顺手关了,一点都不懂得节约。
儿子:是你没关。

背你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就是你是不听话的孩子)

场景二:
爸爸:别总是玩手机,玩手机对身体不好。
儿子:为啥你天天玩手机呢?
爸爸:我年龄大了,得多接触新鲜事物,你还学会顶嘴了。
······

这些耳熟能详的话,却代表了父母的潜台词“我可以,你不可以”。

其实它更像是一种命令和权威,认为“我不允许的事,你绝对不能做”。

再小的孩子都会将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捕捉到。

如果父母总是给孩子一套标准,却用另一套标准来影响孩子,很难让孩子信服。

因为孩子都是,拼命模仿“错误”的父母。

2)唱“黑白脸”教育:

普遍的中国家庭,在教育中都认为一定要让孩子有一个怕的人,这样才能镇得住孩子。

这就造成了父母在教育上给了孩子两种标准:可以和不可以、应该和不应该的观念。

这种看似平衡的教育,却危机重重。

尹建莉老师曾经说过:

如果家庭中一定要有一个“怕的人”,说明同时也有一个“不怕的人”,那么孩子很难建立平等的公民心态。

因为它会造成一种“你强我弱”的权威教育模式,会导致孩子出现趋利避害的行为。

没被父母平等对待过,长大后就会形成“双面人”,只会选择听对自己有利的话。

3)总拿孩子比较,却讨厌孩子攀比:

最近有一位网友因为谷爱凌这个导火索,点燃了与妈妈的战争。

因为这位网友的妈妈和谷爱凌妈妈都出自于北大,妈妈就说:“同样是北大的妈妈,教出来的孩子却天差地别。”

背你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就是你是不听话的孩子)

网友听完后很难过,她自小就是非常地努力又优秀,却一直得不到妈妈的认可。

于是她反驳:“都是北大的妈,你不想想是不是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呢,就把所有过错推给孩子。”

而妈妈却说她不知感恩,因此母女俩人冷战了好几天。

很多父母总是拿孩子和别人比较,其实就是“不愿承认自己比别人弱,所以就要求孩子要比别人强”。

这样的父母心里有一个概念是“潜在的焦虑”:因为自己曾经很“差”,所以希望孩子替自己变“好”。

当父母植入“我可以比别人差,但你必须比别人好”的概念,会让亲子关系会进入无休止的否定循环中。

长期下来叛逆是孩子的必然结果。

02

父母越“双标”,孩子越不愿意“听话”

白岩松老师曾经在采访中被问到:如何把习惯用手机的孩子拉回书本?

他说:

天天在家打麻将的父母,是很难教出会读书的孩子,我认为在中国家长中最值得抱怨和吐槽的是家长。

背你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就是你是不听话的孩子)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父母起码要承担51%的控股责任。

生活中有多少父母是在自己进步?

我们总是抱怨孩子不进步,然后把责任全部归咎于社会和教育的问题。”

这段话引人深思。

我们之所以越来越难“征服”孩子,是因为努力的父母越来越少,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你对孩子的影响力

所以就算父母要求孩子再多次,也换不回孩子的一次听话。

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父母的双标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孩子容易产生委屈心理,不信任父母,久而久之就产生了逆反心理,甚至会以极端的行为来对抗父母。

贵州有一个13岁的男孩。

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仅成绩差劲还特别叛逆,因此经常被父亲打骂。

有一天父亲回到家,看到他又在玩手机,刚开始骂了他几句,由于气不过又动手打了他。

于是男孩就和父亲对打了起来。

后来在民警的调解下,男孩委屈地说:

“爸爸妈妈平时特别喜欢打麻将,平时很少花时间照顾我。”

背你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就是你是不听话的孩子)

男孩觉得父母关心他,还经常打骂他,所以对父母特别不满。

心理学家李子勋曾说:“孩子的头顶有父母的情绪和行为接收器。”

不论父母在语言上教导孩子多少次,如果不为孩子做好表率,就很难让孩子接受父母的指责、批评和安排。

因此,你看那些不听话的孩子,内心通常执拗地认为“为什么父母可以,我不可以”。

“双标”的父母,给孩子的永远是负面影响。

03

父母把“劲”用在自己身上,才能“唤醒”孩子

在浙江,有一位爸爸为了培养孩子对文言文的兴趣,花了二十多天的时间将动画片《千与千寻》改成了约7000字的文言文。

孩子看到爸爸写古文也有了欲望。

于是爸爸每天回家不再看电视,只要孩子一开始学习,他就放下手头上的事,坐在旁边看书。

就这样,在爸爸的感染下也爱上了文言文,到了六年级都能用文言文写日记了。

背你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就是你是不听话的孩子)

教育并不是不厌其烦地唠叨和管束,而是用言行去影响。

先管好自己,再去要求孩子,才能“征服”他。

就如杨澜所说:

“别把劲都使在孩子身上,如果自己充实、快乐、有责任感、有情绪管理能力,孩子会模仿你的。”

如果父母从以下两方面把劲用在自己身上,让孩子“先看到,再做到”,很多教育会事半功倍。

1)教育前先管好自己

在网上看到一位爸爸,经常玩游戏到深夜。

他说:“感觉整个身体都废掉了”。

后来儿子上小学后,他害怕影响儿子。

为了改掉网瘾开始每天锻炼身体,没想到反而让他因为锻炼而变成了健身达人。

背你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就是你是不听话的孩子)

很多网友都留言夸赞父亲: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孩子,把自己活成孩子的榜样,这是给孩子最好的影响力。

对啊,教育并不是口头的说教和命令,而是做好孩子的“引领人”。

以身作则的教育才能真正给孩子塑造影响力。

就比如说,我们要求孩子“不准玩手机”的效果比不上我们自己放下手机对孩子的影响力大。

用行动“说服”孩子,用榜样去和孩子“讲道理”,才能唤醒孩子的原动力

2)教育,要和孩子“同频交流”

汪曾祺说:

我觉得一个现代文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要做到没大没小;
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是最没意思的。

他在教育中非常随和,在家里有人对他的作品说三道四,他一点也不介意,甚至有时候还夸赞后辈说得好。

为什么有些父母无法“亲近”孩子?

因为有些父母总是用“高高在上”的姿态去命令孩子,总是指责孩子“这不是,那不对”,却又不允许孩子挑剔我们的问题。

在这种不对等的关系很难让孩子走近。

心理学家德华·桑代克说: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建立亲密关系的最佳方式,就是和孩子站在同等姿态上和孩子和平共处。

这就意味着“我们在要求孩子时,就要接受孩子对我们的意见”,这种对等的交流方式,才能“赢得”孩子。

这里就要用到“共情”,需要父母对孩子的“无条件积极关注”。

父母在教育中,最好是放下“家长角色”,去感受孩子的期待、委屈和痛苦,在理解的基础上和孩子沟通。

蹲下来看懂孩子背后的心理,提升孩子“我愿意”的自主感。

04

曾经有一项研究发现:7岁以前的孩子是一个全然的“感官器官”。

他们能透过眼睛看到父母的全世界,会印刻父母的一言一行,最后把它变成自己的。

我们把眼睛放在孩子身上,就永远无法做他的“领导人”。

曾经有一位校长这样说:

与其每天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试图掌控孩子成长的每一秒,做父母的不如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当我们把劲用在孩子身上,可能99%的努力只能换来1%的结果;

如果我们把目标放在自己身上,1%的努力也许就能达到90%的效果。

教育永远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以父母为标准”。

教育的真谛是:先自教,再传递。

好父母都会为“铺垫”孩子的人生而努力。

-END-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6月9日 上午10:37
下一篇 2022年6月9日 下午12:27

相关推荐

  • 15岁孩子玩手机脑梗

    15岁孩子玩手机脑梗 最近,一个15岁的男孩由于长时间玩手机而导致了一场严重的脑梗塞。这个男孩叫做李华,他在学校里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但自从他沉迷于玩手机游戏之后,他的健康状况开…

    孩子教育 2023年5月19日
  • 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方法,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这5条建议,值得每位家长看一看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儿童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内容由少到多,逐渐定型,因此良好的习惯应从小培养。好习惯会影响孩子的一生,那么如何培养孩子…

    2022年5月11日
  • 高二男孩失恋不上学

    高二男孩失恋不上学 在这个青春年华,每个男孩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梦想。然而,对于一些高二男孩来说,他们正在经历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恋爱。然而,当恋爱结束时,这些男孩可能会感到失落和…

    孩子教育 2024年3月17日
  • 孩子就是不愿意上学怎么办

    孩子不愿意上学怎么办? 孩子不愿意上学可能是许多家长都会面临的问题。但是,如何应对这个问题并帮助孩子重新爱上学习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了解孩子不愿意上学的原因。有时候,孩子不…

    孩子教育 2023年9月16日
  • 对待幼儿园特别不听话的孩子

    对待幼儿园特别不听话的孩子 幼儿园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个正式的社交环境。然而,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幼儿园的孩子似乎不太听话,很难适应这个环境。这些问题可能会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必…

    孩子教育 2023年8月18日
  • 因为孩子不听话的说说

    因为孩子不听话的说说,有可能是由于家长不懂孩子。 面对孩子不听话的说,你都说了什么? 为了避免被说,我们会说“你都说了我们怎么还不听话”、“你就是故意的”…&#8230…

    孩子教育 2023年3月1日
  • 怎样治网瘾

    网瘾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导致个人和社会的负面影响。为了预防和治疗网瘾,我们需要了解它的根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网瘾的根源是什么?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30…

    孩子教育 2023年12月24日
  • 孩子叛逆玩手机厌学怎样心理疏导

    孩子叛逆玩手机厌学是许多家长都面临的问题,这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都会产生负面影响。作为父母,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积极的心理疏导方法来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困难。方法如下: 1. 建立沟通渠道。…

    孩子教育 2023年10月9日
  • 怎样限制孩子玩游戏7岁孩子玩什么游戏

    玩游戏是许多孩子的日常活动,但游戏时间的合理控制对于孩子的健康和全面发展非常重要。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控制游戏时间,家长可以考虑以下措施: 1. 制定游戏时间限制。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个…

    孩子教育 2024年1月31日
  • 治疗网瘾的方法十三岁孩子玩游戏

    治疗网瘾的方法十三岁孩子玩游戏 网瘾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常常会导致孩子情绪不稳定,学习成绩下降,社交能力减弱,甚至影响日常生活。治疗网瘾的方法包括帮助孩子戒除网瘾和恢复心理健…

    孩子教育 2024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