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国家、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这一方面为那些具有真才实干的年轻人提供了更高、更大的平台,另一方面却也进一步加剧了孩子之间的竞争。
现如今,很多家长从刚怀孕起,就已经开始为孩子做起了人生规划,等孩子一出生,没过多久,各种课程、补习班、兴趣班、家教班等接踵而来,这还是在孩子没有上小学之前,如果上了学,那么情况就更糟糕了。
诚然,一些家长盼女成凤、盼子成龙的心情是对的,也有一部分家长,特别是那些“90后”,甚至“00”后,他们对于教育孩子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并且也摒弃了一些不利于孩子成长健康的教育方法。
但是,面对现实,有很多家长尽管知道不应该通过增加学时、扩大知识接受面来强制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却依然不得不为了让孩子哪怕提高1分的目的,给他们增加负担。
另外,还有些家长自认为孩子未来必须要有一技之长,而且这种技能不是别人随便一学就能会的,于是我们看到,各种马术班、骑射班、高尔夫球班等等,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起来。
我们不禁要问,孩子是否能成大器,真的与成绩相关吗?谁有资格去评判?所谓“大器”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面对现实情况,家长真的每天只能在技术、方法这种战术层面去盲目作为吗?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从战略角度入手,又会有着怎样不同的结果呢?
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从历史中都可以找到。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我国著名的政治军事家曾国藩,对于教育的看法,也许他给出的标准并不能完全符合当下的国情,但至少可以为家长带来一些深层次的思考。
曾国藩,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集5“家”于一身,即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此外,他还是湘军的首领。他的一生有多么传奇呢?
曾国藩鼓励并且全力推动着洋务运动的发展,将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引入中国,创设了翻译馆,为中国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且力排众议,创设了机械学校,首次试行了公费留学制。
除了上述领域,曾国藩有建树之外,他还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论和成功实践。
他主张修身的同时要修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外兼修,并且还自创了一整套教育弟子的方法。
曾国藩之所以能够对家庭教育有着如此深刻的认识,一方面是因为他曾经接受过文学和理学两位大师的指导,个人素质很高。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对所有未知事物都持开放、包容的态度。
曾国藩的教育理念体系主要分为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勤。所谓勤,从表面意义上看,就是勤快、辛勤的意思。但其内涵主要有两个部分组成:第一层含义,也就是对内来说,勤是一个人积极学习、保持对未知事物好奇的态度。
有了这个态度,人类才能够具有探索精神,有了探索精神,一切现代科学才能够进步,当然,有了探索精神,回顾历史、寻求解决当下问题的答案,也才有了动力。
进一步讲,勤可以让孩子对某种事物感兴趣,从兴趣出发而来的学习,既不会太过枯燥,更不会让孩子觉得学起来辛苦、费力。
勤大的另外一层含义是指,对外展示出来的行为和言语。一旦一个人对某件事特别感兴趣了,他必然会持续不断地投入大量的精力,思维水平保持较高的活跃程度,同时,身体也会跟着兴奋起来。
通过他对外所展示的言语内容和行为表现,周围的人就能够感受到他的学习状态,这样一来,他的这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本身,就可以带动周围的人,使得他们的思维也慢慢活跃起来。
现如今,很多孩子在老师、家长的催促下,或者说是要求下,不得不表现出自己对于家长或老师安排的课程的“兴趣”,并且努力维持一个勤奋的对外形象,但如果不是出自本心,总会有一天,孩子会扛不住。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家长自认为不去主动给孩子安排课程,让他自己说出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是一种相对公平、自由的教育方式,但实际上,孩子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
有些孩子完全有可能在当下,不对任何事物感兴趣。孩子的成长是分阶段的,如果过早逼迫他们在数以万计的兴趣班中,必须要选择一个的话,即便孩子被迫选了,最后结果也不一定好,而且还有可能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第二,孝。所谓孝,不仅仅是指孩子对于家长的顺从和报答,还包括孩子对于社会、国家的良性反馈行为。
孝,表面上看,与学习无关,更不能决定着成绩的好坏,但实际上,孝是构建孩子价值观的基础。
对于一个人,一生的道路如何走,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就是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孩子如果从小就能够了解父母、社会、国家为了培养他所付出的巨大资源成本,就会慢慢形成孝的价值观。
这种观念一旦形成,他就会在面对后续人生成长的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积极、健康的应对方法。
例如,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他总会首先想到对方的好,长此以往,无论什么样的困难,他都不会迷失了心智,与一时成绩的好坏相比,显然这一点更能够决定孩子的前途、命运。
第三,俭。俗话说“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勤俭是一个人优秀品质的体现,更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之一。
当今社会,诱惑太多,很多人为了追求一时的名利,迷失自我,最终走向了犯罪的深渊。
因此,如果从小就能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勤俭作风,就会降低他对于物质的过分追求,他自然就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的追求上来。
这样一来,就会从根本上提高他的求知欲。有了求知欲,家长害怕孩子以后不知道学习吗?
第四,仁。仁是对一个人为人处事行为和内化的情绪、认知的一种较高的要求。
关心所有的家庭成员,能够为家长分忧解难,为同学、老师,甚至为需要帮助的路人提供自己的帮助,这是一个孩子从小要培养的重要品格。
此外,从更高层次讲,对于社会、国家在运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建议,并身先士卒去执行,是一个人成才的前提条件之一。
世界万物皆有灵,如果孩子能够有一颗仁爱之心,即使当下遇到一时的问题,也一定会很快迎刃而解。
第五,谦。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对于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有的孩子,在某一次或者某几次考试成绩不错的情况下,就开始骄傲自满,不仅不把同学放在眼里,甚至连家长、老师规劝的话都听不进去。
正所谓当局者迷,中国历代王朝的灭亡很多都是因为统治者自身骄傲自满,听不进大家的劝解而最终致使悲剧发生的。
即便是中国近现代以来,有着这样经历的企业、个人也不在少数。
一个人,就算成绩再好,也只是一时的。
中国乒乓球队虽然成绩非凡,但是每次比赛结束后,队员们都会提醒自己,拿了这个冠军后,马上就要重新开始。
在赛场上,在最后时刻被反超、领先优势逐步丧失的情况多得是。
因此,无论取得何种成绩,孩子都要学会谦虚。这不仅是一种走向成功的理论,更是一种可以实际贯彻的方法。
有了谦虚的态度,就会不断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样进步才能够一直持续下去。
第六,恒。说到持续,我们不得不提“恒”。
这里所说的恒只是恒心、耐心、决心。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必定做成的决心,遇到困难要有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耐心,从起步到成功,要有毅力、有恒心。
万丈高楼平地起,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这些话都告诉我们,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想要最终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就必须要有恒心。
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很多家长自己做事都缺乏恒心,在帮助孩子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缺乏耐心,更不会向孩子展示出自己做事的决心。
因此,作为“家长的影子”的孩子,自然也普遍缺失这方面的能力。
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其根本原因是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在不断提升,国家为了解决民众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当下不能完全满足这种美好愿望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
由于现如今,中国正处于全方位发展阶段,一边是高速发展的科技水平,另一边是正在和国际社会的加速融合,在一进一出之间,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桥梁、纽带、发动机的作用。
因此,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是否能够成大器不是老师、家长、同学、老板说了算的,是整个社会、国家说了算的。
如果孩子具备上述优秀品质,就会被社会更好地接纳,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这才是真正的“成大器”。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一看,百年前,曾国藩就已经有如此先进的教育理念了,现如今,却让然有一些家长搞所谓的“唯成绩论”,并给出各种理由。
希望这些家长,能够回顾历史,好好学习一下先人的经验、教训,不要再做糊涂父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