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网络上热传一个女孩儿坐在桥上想要跳河的视频,周围群众都好言相劝。
女孩被消防员救回后,迎接她却是父亲狠狠的一巴掌。
围观群众都惊呆了,纷纷指责这个父亲:“不能这样打小孩子的!”
女孩儿挨打之后哭喊着说:“你看,你每次都这样逼我!”
也许是视频中的女孩儿不珍惜生命的偏激行为激怒并刺痛了父亲,他又无计可施,才失去理智,想要用武力震慑。
父亲想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让孩子“听话”,不要再做出这样伤害自己的行为,但是这样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往往只会事与愿违。
父母耿直粗暴的教育方式,不仅不能给孩子带来应有的庇护、安全感和幸福感,反而会成为孩子痛苦的根源,也是整个家庭走向不幸的催化剂。
1.一言不合就翻脸,孩子只会更抗拒
前几天我家就爆发了一次家庭大战。
我老公嫌女儿早餐吃得少,但是女儿急着上课,说:“再吃就迟到了。”
女儿说完就要出门。
老公又说必须再吃一个鸡蛋再走。
女儿说:“我不想吃鸡蛋。”
一边说着就要出门。
老公急了大吼一声:“你给我回来!我看你就是不想吃鸡蛋。”
女儿一看爸爸急了,一言不发径自走了。
之后两人冷战了好几天。
作为成年人,我可以理解老公作为爸爸就是心疼女儿吃的少,怕营养跟不上,可是女儿还小,在她看来,爸爸就是强制她做不喜欢做的事。
有些父母性子直,只知道“为了你好”,但夹杂在简单粗暴方式之下的教育,孩子很难感受到其中的好意。
在不恰当的时间,用了不恰当的爱的表达方式,很多时候其实就是伤害。
父母如果不能调整自己过于耿直的教育方式,不仅破坏亲子关系,也无法取信于孩子,更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教育,甚至还会造成亲子决裂的严重后果。
2.对孩子,“罚服”还是“折服”取决于父母的情商
曾经有一则新闻静心现在想起来依然唏嘘万分。
一名9岁男孩因为撞碎了学校的玻璃,害怕被惩罚、被打骂宁愿从17楼跳下也不敢回家。
跳楼之前,孩子还留下一封遗书:
“nainai,我前天把学校的bo里zhuang suil ,我之到要chegn fa,suo以我跳lou了。”
才9岁的孩子,只是撞碎了一块玻璃,宁愿跳楼也不敢回家,可见平时犯了错被打骂的有多厉害,绝不仅仅是批评教育。
无法想象这孩子从打碎玻璃到自杀三天的时间里,经历了怎样的惶恐和煎熬,最后还是选择自杀也不敢回家面对家人。
孩子的成长需要靠各种经历感感悟是非对错,面对孩子犯下的错误父母想要简单粗暴的靠打骂让孩子快速改掉,不仅不符合儿童心理成长规律的,甚至还会造成各种惨剧。
《三字经》里有一句:子不学 断机杼。
讲的是我国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小时候逃学回到家,被正在织布的孟母看到,她拿起剪刀一刀剪断正在织的布。
并对孟子说:“读书犹如织布累丝成寸,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还能接得上吗?”
孟母的行为让孟子大吃一惊,顿有所悟,有从此手不释卷,刻苦攻读。
这个经典的育儿故事中,孟母不曾因为孩子逃学就打骂惩罚,而是用事实让孩子自己感悟到“读书犹如织布,累丝成寸”,业精于勤、荒于嬉的道理。
除了自身的修养、学识、性格以外,父母的高情商还体现在他们对孩子的那份耐心、爱心和责任心。
高情商父母愿意尝试变换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因为嫌麻烦,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镇压,让孩子乖乖“听话”。
对于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父母审时度势的适当应对方式不仅可以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还能引导了孩子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2.父母改变这几点意识,纠正简单粗暴教育方式
作为父母,如果你想拥有健康的亲子关系,跟孩子建立有效沟通,那么,就一定要改变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具体而言,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父母学会放手,给孩子独立的空间
同事是个非常爱干净的人,常常把家里收拾的窗明几净,物品也摆放的整齐有序。
但是她十三岁的儿子天生散漫,什么都随手乱扔,自己的房间更是脏乱不堪,从小她就跟在儿子屁股后面边收拾边耳提面命要注意卫生、东西要摆放好。
都没有用。
孩子一天天长大不仅坏习惯没改,反而因为同事太唠叨,娘俩屡屡发生争执。
后来,同事干脆就不再帮他收拾房间,自己的房间由着他乱去吧。
她只负责家里其它地方干干净净。
孩子之前已经习惯了被妈妈收拾干净整齐的环境,等他真的生活在乱糟糟的环境中的时候因为不习惯,他开始慢慢自己收拾。
智慧型父母都懂得尊重青春期孩子的特质,适可而止的闭嘴和放手并做好榜样。
2.改变沟通模式,让孩子愿意接受父母建议
“你应该”“你必须”“你懂什么”孩子一般都会很反感这种“命令式”和“否定”的口吻。
李玫瑾教授曾在节目中提到过她和读初中的女儿的沟通,她就根据不同的问题变换不同的场景和方法来聊。
普通的问题会选择比较放松的环境,比如超市采购或者早晚遛弯散步的时候,随意的就聊到了,那时候孩子的状态也比较放松,也更能倾听和接纳父母的意见。
敏感的问题,比如早恋,通过文字沟通,避免了孩子因为羞涩沟通不畅,也能通过文字畅所欲言。
孩子受委屈后幽默的聊,先化解孩子的情绪问题,再去提出建议孩子也更容易接受了。
在日常多观察、关心和陪伴孩子,父母才能找出孩子不愿意沟通的那些事情背后的原因,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加强沟通,才能共同解决一些问题。
3.允许孩子犯错,让孩子在试错中成长
知乎有个网友,她说自己小学阶段就是“别人家”的优秀孩子,到初中却开始叛逆,沉迷网络游戏、泡网吧、逃学,成绩一落千丈。
父母和老师苦口婆心劝导,千方百计让她回头,都无效。
直到她自己在一次连续泡吧三天三夜之后,突然厌倦肮脏的网吧环境和那种阴沉又空虚的生活。
当她哭着给父亲打电话讲出自己的想法时,出门就在网吧门口看到仿佛苍老了十年的老父亲。
原来父亲发现越是劝阻,孩子的反应越是激烈后,就不敢硬劝,可是又不放心一个女孩子天天出入网吧,就天天尾随她。
女孩儿在网吧酣战三天三夜,父亲就蜷缩在网吧门口的角落等了三天三夜。
女孩子看着父亲放声大哭着道歉。
后来女孩儿回到学校发奋读书,考取了名牌大学,现在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也有着光明而又幸福的生活。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未经世事的孩子更是如此。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家长要允许孩子犯错,并给予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和适当的帮助,陪孩子一起在不断试错中获得成长。
父母过于耿直的育儿方式很容易被孩子抗拒,不仅破坏亲子关系,严重时甚至影响亲子之间的有效沟通,使父母难以对孩子进行有效引导,导致孩子最终误入歧途。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正视孩子的问题,并随着孩子的成长变化,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教育孩子是一项技术活,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并改变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才能拥有融洽的亲子关系,培养出积极向上、身心健康的孩子。